APP下载

湖南省安化县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安化县贫困户农户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扶贫是当前世界发展的难题,也是世界发展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因此,解决贫困问题是个具有现实性的紧迫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解决贫困问题。目前我国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能否解决贫困问题是关系到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关键问题。但是我国某些地区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这让我们的贫困问题遇到了难点。

一、安化县扶贫现状

安化县是益阳市的唯一贫困县,目前有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30个,贫困户39968户150088人,2014年到2018年脱贫36764户140940人,未脱贫3204户9148人,贫困发生率1.01%。彻底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过上小康生活,是国家级贫困县安化多年来的奋斗目标。

二、安化县扶贫措施

从调研结果看,安化县围绕特色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的初步融合,产业扶贫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激发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安化县坚持走绿色崛起道路,大力发展县域优势产业黑茶产业、中药材产业、小水果产业等,目前,安化县从事黑茶及相关产业的人数达到35万人以上,安化县茶园面积发展到27.5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02亿元。二是“无中生有”,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一大批特色种植养殖业在安化焕发勃勃生机,其中许多都是贫困群众主导,直接带动脱贫致富。湖南阿香茶果食品有限公司不断拓展自身产业链条,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链接1.1万多户贫困农民,带动贫困农民每年增收1500多万元。三是通过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在外务工或在本地企业上班,拓展就业途径。安化县通过“5133”人才工程引进安化黑茶保健机理研究领军型人才。四是工作力度加大成为推动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安化县政府对精准扶贫特别是产业扶贫工作重视程度提高,千方百计想办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安化县扶贫问题

安化县产业扶贫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思想认识不高、投入力度不大、利益联结不紧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1.思想认识有偏差。一是概念模糊。有的地方简单地认为产业发展就是产业扶贫,把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等同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把农民整体增收等同于贫困农户增收。二是操作简单。个别扶贫工作人员认为搞产业扶贫还不如直接给贫困户发几百块钱,也不管贫困农户有没有发展生产,要么单纯的送点种苗、发点资料,既不搞技术培训,也不搞跟踪服务,更不管产品销售;有的地方更乐意把投入与精力放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对扶贫产业的选择、市场风险、政策配套等考虑不多,或者选择性忽视。三是思路不清。部分县、乡(镇)对产业扶贫怎么抓,既无思路,更无举措,搞到哪算哪,结果有的地方产业名气大,但贫困发生率却居高不下。2.利益联结不紧密。调查表明,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而不强,目前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组织化程度不到30%,且从各地采取的模式来看,大多采取直接帮扶模式,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签订合同缺乏履行保证机制,农产品价高时农民不愿意出售,价低时企业违约压价收购,双方互不信任,按交易量(股)进行利润分红或二次返利获得收入的贫困户廖廖无几。3.工作合力未形成。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统筹协调、精心规划、部门联动、综合施策、持续推进才能取得成效。但从安化县整体实际来看,大部分地方至今没有产业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相关产业部门各自为政,产业政策重复,甚至冲突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湘西自治州4个县差距较大,4个县因地制宜分别制定了以黑猪、茶叶、猕猴桃、红心柚等特色产业扶贫方案,全县上下围绕既定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4.配套服务没跟上。一是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缺乏针对性。大部分地方没有根据各地资源凛赋、产业特色对新型职业农民、贫困农户在技能培训上采取因地制宜的培训模式,进行精准培训。二是没有建立产业帮扶激励机制。三是扶贫小额信贷进展缓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通过聚集贫困户小额信贷来获得资金支持,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能力受到限制。贫困农户却因缺乏资金投入,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分配难以得到保障。

四、安化县扶贫建议与对策

实践证明,传统农业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地方,救济式扶贫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只有产业扶贫可以使这些地方的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把产业扶贫作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谋划、主动参与,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强力推进,确保全市所有贫困户按时脱贫,贫困村如期“摘帽”。

1.加强领导,凝聚共识。明确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产业扶贫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协同各相关部门配合,统筹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2.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一是明确原则。推进产业发展和制定产业措施以及出台政策时,把工作落脚点放在贫困户脱贫致富上。二是科学规划。以区县(市)为主体,由农业部门牵头,因地制宜制定好产业扶贫规划,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推动实施。强化规划引领,按照产业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要求,加强产业扶贫项目备选,做好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实施前期工作,按年分步骤付诸实施。

3.健全机制,规范运作。一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制定专门政策,通过财政支持、项目扶持、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办法,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农户脱贫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帮扶思路,把贫困户组织起来,通过以奖代投、贷款贴息的直接帮扶和政府代表贫困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服务,实行项目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的委托帮扶以及将贫困户帮扶资金、金融信贷资金、资产折算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成联股、联利的股份合作和资产受益等有效。三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行机制,实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准入制度,以契约形式界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农户的权利和义务,切实防范产业扶贫风险。

4.注重整合,加大投入。一是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根据市县两级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扶贫需要,明确财扶资金的60%以上必须用于产业扶贫,并将每年新增财力按一定比例用于产业扶贫。二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平台。根据产业扶贫实际情况,明确规定凡涉农项目、非农项目、专项资金,做到应统尽统,合力扶持产业扶贫。三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土地流转,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本向产业扶贫聚集。

5.强化支撑,做好服务。一是强化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加大对致富带头人、技术能人、农村经纪人和贫困户精准培训力度,提高能人通过当地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和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能力。二是推进金融参与。加快全市扶贫小额信贷推进力度,通过推广统贷统还、分贷统还,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集,放大其助推产业扶贫效应。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纸以及各种新闻媒体作用,及时总结、宣传产业扶贫典型,营造产业扶贫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安化县贫困户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露珠计划”专栏
荷塘美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资源协同下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