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核”设计赋能丝创产业

2020-02-24李亚静

纺织服装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硬核丝绸赛事

李亚静

1月13日,“震澤丝绸杯”第四届中国丝绸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评审活动在震泽举行。本届大赛作品数量达到历届之最,一批“硬核”创意作品为震泽丝绸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据悉,本届大赛一共收到作品2875件,吸引了国内知名设计类院校学生,以及设计工作室和独立设计师积极参赛。可以说,本届大赛既有“量”的提升,更有“质”的飞跃。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并参与“震泽丝绸杯”大赛,本届还特别增设了“线上人气奖”,奖金投放力度持续增大。

震泽杯大赛举办的初衷,就是打造中国原创的丝绸文化和品牌,以此打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消费者。大赛新闻发言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张毅表示,本届大赛主题为“丝·忆”,“丝”即为丝绸,江南的丝绸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文化,它是江南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国际市场,丝绸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忆”,即为重新唤起人们对荣耀的丝绸文化的追忆、重现和复兴。以“丝·忆”作为本次大赛的主题,就是希望打造中国原创的设计风格,打造驰名世界的中国家纺品牌,振兴中国丝绸文化,而这正是自大赛创办以来,一以贯之的目标。未来,大赛需要吸引更多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赛选手及作品,融入更多元的国际化元素,成为一个真正面向国际的行业赛事。

原创激活震泽产业新动能

创新,是丝绸发展的不竭动力。“震泽丝绸杯”大赛是第一个家纺行业内的专品类大赛,举办四届以来,每届都不断突破创新、砥砺奋进。它是第一个实现官网一键式报名的大赛,组委会成功为参赛者打造了一个高效便捷、零成本、高回报的优质竞技平台;它是第一个拥有独立的官方门户网站的大赛,PC端与移动端同步投入使用;它还是第一个实行获奖作品版权转化的大赛。主办方代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魏启雄表示,通过与参赛者签署版权归属协议,铜奖以上的获奖作品版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有效促进了优秀作品与当地丝创产业的结合,大大提升了“震泽原创”的含金量和影响力。

通过前三届赛事的成功举办,“震泽丝绸杯”大赛已经积累了良好的行业口碑。大赛的参赛群体面广量大,办赛水平不断提升,促成了一大批创意灵感从画稿设计到产品落地,魏启雄表示,“震泽丝绸杯”大赛专注于丝绸家纺产品的原创设计,以中国丝绸文化作为产品设计的灵魂与灵感源泉,并用国际化的流行语言进行包装和表现,让当代中国纺织设计和时尚潮流走向世界,同时,将全新时尚设计转化成新产品来服务消费者,扩大丝绸产品在纺织品消费中的份额,使得创意设计丝绸产品成为消费者乐享的新消费方向。

加速“秀场”向“市场”的转化

“震泽丝绸杯”大赛是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与吴江区震泽镇联合举办的首个专品类赛事。四年来,双方在参赛流程、评审环节、赛事体系上付出了巨大努力,推进参赛水平不断提升。

“为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所有参加现场评审的作品,都不会出现与作者和单位相关的信息;评委由组委会在专家库里随机‘盲选,且每届大赛评委各不相同;评选结果由吴江区公证处予以现场公证。”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沈俊霞表示,“‘震泽丝绸杯是完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全国性、国际性大赛,值得所有设计人才参与。”

“震泽丝绸杯”已连续举办四届,累计收到参赛作品8365件,累计参赛单位达到388家。如何抓住市场“痛点”,推进成果应用,让“震泽原创”大放异彩,成为震泽丝绸转型发展“破题”的关键。

为此,震泽镇一方面推进“创作”向“版权”延伸,抓住吴江创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的契机,完善版权交易,保护创作者权益,吸引更多的设计人才参与到大赛中来;另一方面,加速“秀场”向“市场”的转化,实现人才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让优秀作品在震泽本土丝绸企业中优先运用,推动一批新产品的落地。

扛起苏州丝绸振兴大旗

震泽是中国丝绸小镇,丝绸家纺产业是其特色产业。震泽现有近200家丝绸企业,行业抱团发展、企业错位发展,形成了“金花引领,小花紧跟,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

“未来震泽将做好生态、产业、融合三方面的文章,做优做强丝绸产业,扛起苏州丝绸振兴的大旗。”沈俊霞表示。

“江苏丝绸看苏州,苏州丝绸看震泽。当前,震泽正积极建设中国丝绸小镇,通过夯实蚕桑基础、加速转型升级、厚植文化基因,做好丝绸振兴这篇大文章。”震泽镇党委书记顾全表示,“震泽将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历史机遇,发挥区域优势,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推动震泽丝绸产业稳步向50亿能级迈进,努力将震泽丝绸打造成为江苏丝绸的一面旗帜。”

1月20日,获奖作品将在震泽丝绸杯大赛官网和中家纺官网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后,将对外发布获奖结果。

评委话赛事

悦达家纺设计总监、研究院院长,高级家纺设计师陈娟:选手应具有大局观,考虑作品应用环境的整体效果

我认为,优秀的作品需要符合市场需求、富有创意,在构思、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拥有独到之处,当然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贴合本次大赛的主题“丝·忆”。

设计者应注重作品的整体表现和应用,参赛作品最好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配套设计,比如某个图案既可以做成服装,还可以做成床品、靠垫。可以说,成套设计更符合当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副教授李湛:如何让作品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优秀的参赛作品需要满足三个要素:第一,契合主题;第二,具有文化属性,符合纺织品特性;第三,既要耐看,又要见“功夫”。现代社会的丝绸作品,不仅要传承古代优秀的丝绸文化,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作品符合现代审美。

针对家纺产品,有很多关于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探讨,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命题。我认为,大赛应具有一定的高度,产品固然要面向市场,但最重要的还是对潮流的引领、对产业的把握。我建议赛事主办方可以特设一个实用性专项奖,以鼓励学生们建立接轨市场的意识。

浙江省绗縫工艺协会设计总监、浦江家纺设计研发中心负责人,高级设计师罗红光:走进生产企业,让产品更接地气

本次大赛,我最关心的是可以直接进行生产转化、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的作品。本次评审过程中,我选择的优秀作品基本都满足一个条件,就是作品符合企业生产流程的要求,可直接进行成果转化。

在赛事方面,我建议增加优秀奖的获奖名额,让更多年轻人得到鼓励。也欢迎参赛选手多多走入企业,了解一线企业的工艺要求和数据规格,让作品具备尽快落地转化成经济效益的特性。

陕西省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西安曲梅时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曲梅:家纺是应用艺术,是传递正能量的载体

我在选择参赛作品时考察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历史的故事以及民族文化的元素,并在此基础之上有所创意的作品。另一方面是“温馨”,家作为人身心栖息的港湾,应该具有使人感到放松、舒适的属性,家纺是应用的艺术,有故事、有情感的设计才能给人正能量。

本届参赛作品整体水平很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遗憾。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对纺织品的需求不能一概而论,建议新锐设计师要尊重生活习惯的多样性。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沈俊霞:通过良性互动,让丝绸与家纺的联姻走向更高水平

我们在赛事中,与选手就版权问题达成了一致,已初步实现了成果的直接转化,很多家纺产品已在震泽古镇文创商店、震泽蚕桑园和吴江丝创园里进行了售卖。

相信,随着大赛影响力的逐渐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作品实现从“秀场”走向市场,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让作品助推企业进一步打开市场,扩大丝绸制品的受众;同时加深企业的版权理念,树立尊重设计、尊重人才的共识,让赛事、企业与设计师实现良性互动,让丝绸与家纺的联姻走向更高水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让非遗生活化,让生活艺术化

本届大赛在图案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方面都很棒。现在都市白领的生活节奏很快,压力比较大,所以我倾向于比较简洁抽象的作品,这次挑选了以黑白为主、线形构成的一些作品。

现在国际时尚展示中的作品,有很多都运用到刺绣元素,我们也一直在强调让非遗走入生活,考虑怎么能让非遗生活化,让生活艺术化。苏绣向服装、家居软装等领域的跨界,这些年一直都在尝试。但由于刺绣是“慢工出细活”,所以在运用中的“去繁就简”尤为重要。另外这次大赛作品总体来看,抽象图案的占比相对少一些,希望看到更多凝练的艺术化表达方式。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副教授张毅:发掘复合型人才,让产品更好地落地

作品考量环节,我首先看色彩,其次看图案和纹样,最后考量作品的时尚性。

在设计丝绸产品时,设计师应该注意到丝绸面料有它本身的特性和风格,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到材料的细腻、光滑属性,而后再进行创作。其次,设计出来的纹样结合到家纺产品、丝巾配饰等实际产品上,要注意原创性。第三,创作者要有手绘的基础水平,在设计时,先进行手绘,再进行计算机的创作,这样作品既包含作者的创意,也能利用计算机的多样化形式进行展示。第四,除了创作风格图案,还要关注市场的风向、色彩、潮流与趋势,把这些融入到丝绸的特性之中,产品就会更加落地。

猜你喜欢

硬核丝绸赛事
本月赛事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这都是什么硬核老师啊
“硬核”时代下的人性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硬核”火遍网络,意味着什么?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