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
——基于共享经济的发展研究

2020-02-24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4期
关键词:供给方需求方闲置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50)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部分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其根本原因就是供需结构的失衡。那么,究竟共享经济是何种经济形态,它在中国情境下是如何运营的,这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有何影响,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供给侧视角下的共享经济

(一)共享经济的内涵。共享经济是依托于互联网等第三方平台,将供给方闲置资源的使用权(不含所有权)进行暂时性转移,从而实现生产资源在全社会的自由流动。共享经济的内涵实质上就是去中介化后的再中介化,即建立一个开放式闭环的共享平台。平台公司本身并不直接拥有固定资产,而是利用互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LBS等技术手段有效地进行精准的供需匹配,从而通过交易抽成的方式获得一定的收益。显然,共享平台属于轻资产运营,它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交易的成功率,它不仅能通过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供给方获得收益,而且可以充分满足需求方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

(二)共享经济的特征。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特有的新型经济发展形态,共享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形态具有较大的差别,具体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共享经济依托信息网络和供需双方的信任机制搭建共享平台,共享平台作为再中介化组织,将传统意义上的雇用关系转变为个人与共享平台的契约关系,形成供给方、共享平台和需求方的共享模式。第二,共享经济在行为特征上其权属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供给方愿意以租借的方式让渡产品和服务的部分使用权,需求方“不求所有,但求拥有”也愿意暂时性获得闲置资源的使用权,从而使得闲置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出现分离。第三,共享经济以海量、分散的闲置资源的多方重复性交易为表现形式,通过促进资源要素的快速高效流动和精准配置,实现了“稀缺中的富足”。第四,共享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从过去人格化交换到如今非人格化交换的转变。陌生供需双方交易的关键就是非人格化的信任问题。

(三)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就是闲置资源在移动互联网下的重复利用以及价值最大化,供给方通过平台暂时性让渡闲置资源和碎片化时间,满足需求方在低价格下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从而使得供给方获得合理的回报。我国的共享平台大多以免费体验和优惠券双向补贴等方式吸引供给方和需求方以获得流量,与此同时将大量的供给通过大数据算法推送给最匹配的需求方反过来又增强了供需双方的用户粘性。目前共享经济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根据供需双方对平台的依存程度、获利大小等对供需双方合理收取佣金。与此同时,共享平台在供需双方的交易过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也可以拓展其服务边界,因此,大数据的资源价值也是共享平台的盈利方式之一,并且这种方式在未来共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共享经济的发展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

一直以来,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在宏观经济传统路径中,“三驾马车”对于需求侧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刺激作用,而如今却渐显疲惫。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供需失衡,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供给无需求。一方面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饱和,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火电、炼油等行业出现大规模产能过剩的“拐点式”问题。另一方面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来刺激需求侧的方法也加剧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第二,有需求无供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广大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领域正在不断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大,消费者对高品质的产品和高端服务的需求增加,而我国低质量的供应体系无法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导致境外消费、海外代购现象频发;第三,低效供给。以房地产市场为例,过高的房价显然抑制了居民有效的住房需求,在大量的居民住房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同时商品房却出现大量库存。因此,解决当前我国供需矛盾的关键不是通过刺激需求,而是要从供给端发力,不断推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三、政策建议

通过对共享经济的探讨可知,共享经济这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对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毫无疑问是积极的,它为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可行的参照方式,它促成的是一种协同共享、合作共赢、互信互惠的经济伦理新常态。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它具有自发调节的功能。共享经济生产要素的配置就是由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根据闲置资源可供给的时间、可供给的方式、可供给内容等来与最恰当的需求方进行配置,这样的资源配置方式就完全是由市场决定的。当前我国供需错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资源配置失灵导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来重塑我国的产业体系,而生产要素的配置应当主要由市场根据需求自发调节。因此,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就是要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那就是要减少政府干预和政策倾向,由微观经济主体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自主决定。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完善政府的监管约束机制。加强监管,首先就是一定要明确所监管的对象和所监管的范围。以网络平台为例,互联网本身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监管过滥也只会限制和约束网络平台的创新活力,政府应当做的就是“管”、“放”相结合,理清其法律结构,确定规制方向;其次是要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一方面可以精简监管层级、整合各监管部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大监管”平台来加快地方之间、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信息流动与共享;最后要规范监管标准,改进监管方式,妥善维护各方利益。在各领域、各行业要构建整套标准体系,特别是要从行业准则、监测体系、准入退出机制、信息披露等方面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减少法律和规则的模糊边界,降低政策的不确定性,同时构建起政府、企业、平台的协同监管。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作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同时也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之一。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共享模式下企业的管理,要不断完善平台建设,组织结构要更趋于扁平化、制度设计要更趋于柔性化,从而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供给方需求方闲置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物联网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研究
——基于供需双方的进化博弈
四方演化博弈视角下的共享经济信用生成机理
面向软件外包平台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研究
供给侧改革:中西方经济学比较分析
实时竞价中的佣金率问题研究
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
张驰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