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语言教学探析
——基于两版《老王》课例的比较思考

2020-02-23刘新菊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本语言语文

◎刘新菊

高中语文新课标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提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课程目标要素。其中“语言”素养可以说居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中间位置,起到奠基作用。其余三个目标要素都需借助语言这个中心要素来实现。无论是字词句篇,还是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语言,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祖国语言文字。那么在普通的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这种语言素养呢?肖培东和曹勇军两位名师的《老王》教例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照,引发一些新思。

一、肖培东《老王》语言教学特色

肖培东老师在教学《老王》[1]时,其语言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如下三个方面。

(一)运用多元诵读,提升感知能力

整堂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读”。通过“读”带领学生持久地匍匐于文本语言中,通过品味、揣摩、点评等方式去揭秘语言背后的深层意蕴。众所周知,“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习惯让学生朗读或默读某一段课文,但在学生读完后多半教师仅做出简单评价,并未进一步深入,让评价促进学生阅读的转化和进步。而在《老王》教学中,肖老师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语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对话,一步步帮助学生体味语言的魅力和感受人物的内心,推动学生直抵文本的情感核心,深刻理解文本主题。

据笔者统计,整堂课师生齐读2 次、学生个体读5 次、教师范读2 次、全体自由读5 次等,巧妙地借助这种多层次的阅读方法去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肖老师还通过替换词语如“那儿”替换成“家”,加重“没出息,此外就没有什么亲人了”的悲伤语气等来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探究,从教学效果来看,显然得到了较好的回应。实质上这些都得益于变着方式地“读”。可以说,整堂课主要是凭借对文本语言的诵读体会,才能够一步步将学生带入老王的情感世界。因此,多元诵读能够促进学生与文本相融,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语言背后的意蕴。

(二)巧设问题驱动,提升鉴赏能力

文本语言教学离不开一些核心问题的设计。脱离了具体问题,教学可能会成为任人驰翔的无边天际。肖老师显然是深谙此道的。对文本中两处“愧疚”的探究上,肖老师的问题设计十分巧妙,比如“为什么这一段对话要写得如此细致,描摹得如此逼真,还原得如此真实?”“考虑一下,能不能把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补出来”“文章中愧疚的仅仅是作者吗?还有没有其他人也应该愧怍?”这样一系列逐层递进的问题,不仅能够实现启而不发的教学引导作用,更能帮助学生捋顺行文脉络,进入文本语境,激起阅读兴趣,主动思考探究文本的写作意图和表达主题。课堂教学不是自然的既成品,也不是随意勾勒的写意画,它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而在师生多方对话互动中,通过提问与应答,有利于激起师生新的思维火花,进而生成新的问题,然后通过交流、讨论后,再进入新一轮的提问与应答中,正是在这种反复中,学生慢慢积累语感,学得语理。当然,原始问题设计与生成的问题之间需要紧密结合,要聚焦目标,要指向教学的核心内容。这种教学表现其实是对教师是否已经明确了解教学目标和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检验,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三)紧抓关键词句,提升品文能力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理解上好似也较容易,但真的把它教深教好,却绝非易事。肖老师以文中传达作者思想情感或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为抓手进行重点分析,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比如,在对老王形象的解读,肖老师引领学生从文章开头两处的闲聊抓起——“住那儿很多年了”“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我不是要钱”等,通过问题导引和诵读体会引发学生品味语言背后的未言之意,进而更深刻地去赏析和理解人物。从教例中不难看出师生取得了较为深刻且一致地认识:老王的不幸不仅在于身世悲惨,更在于周围人的冷漠与绝情。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领悟老王的内心世界。

综上,肖老师在文本语言教学方面,不仅强调多元诵读的语言品味方法,而且精于凝炼并设计核心问题,进而提高语言表达的针对性和方向感。此外,肖老师还善于通过关键词句挖掘语言背后的思想意蕴。

二、曹勇军《老王》语言教学特色

曹勇军老师在教学《老王》[2]时,就文本语言教学方面,表现出与肖培东老师截然不同的风貌。具体而言,有如下三点特色。

(一)语言教学的拓展性

曹老师一改单篇教学的格局,在教学《老王》时,引入另一篇长文《丙午丁未年纪事》,进而形成互文阅读的形式。其中《老王》可看作是主文本,《丙午丁未年纪事》可看作是副文本。副文本主要描述了“文革”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通过副文本的阅读,可以形成一种历史文化语境,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文本。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老王这个人物及其遭遇放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中去思考和理解,从而得出更准确的认识。可以说,语言材料的丰富,一方面增加了阅读内容,扩展了对话语域;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时代背景的了解,促进了学生对文本主题的认知。从语言素养的发展角度说,这就是在加强学生的文化语境意识。

(二)品位语言的独特性

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来看,我们往往只看到文本语言所传达的表象世界,而语言背后潜在的复杂的情感世界,我们往往解读地并不到位。相比较纯粹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揭秘其背后的精神、文化、思想等,可能是语文学习更为重要的价值取向。而曹老师对此有着敏锐地教学判断,故在教学中时刻引导学生去思考不同视角的“我”(文本中的“我”、作者杨绛本人、学生自我)对生命、内心、时代等不同主题的体会与反思。然后不同视角往往会产生不同见解,进而形成观点上的认知差异,而这也就为阅读教学解读的多元化提供了空间。师生也正是在这种空间中去争取与作者、与文本、与世界等形成视域上的融合和认知上的出新。而具体到语言教学方面,曹老师主要采用了关键词句的分析方法,如聚焦“风狂雨骤”部分中阿姨的话语去揣摩、品味,进而感受语言背后的独特深蕴。

(三)教师语言的新颖性

语言教学,不仅是文本语言的赏析方面,教师的课堂语言也一样重要。因为学生在课堂中不仅感受文本语言,还感受教师语言。甚至从现实性上来说,教师语言的敏锐性、真切感比文本语言来的更形象和具体。为此,曹老师在教学《老王》时,不管是导入(钱媛的话),还是提问(我们初中学过,高中重新学习我们到底要学哪些东西?),甚至是对学生回答的评点(每个人对细节都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都十分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针对性问题。精确的导入,有利于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清晰的提问,有利于聚焦学生的零散思维;合宜的评点,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概括地说,高中语文新课标视野下的文本语言教学,只有教师注重并发展自我教学语言素养,才有可能引导学生不断开阔思维,提升语言表达素养。

三、两版《老王》语言教学对比

(一)语言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结合《老王》教学来看,肖老师是直接从两处闲谈入手,多种诵读方法探讨老王的性格特征、人物命运和文本深刻复杂的主题。而曹老师的《老王》教学,联系《丙午丁未年纪事》进行拓展性阅读,两文互为补充,对《老王》解读更加深入和独到。细品肖老师的语言教学,他的课堂有别于当下一些花里胡哨的课堂,对后者有着矫弊之效。语文就应该用语文的方法来教,花样其实不是特别重要,至少不能喧宾夺主。肖老师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是其扎实的语文功底的表现,也正是这种功底,才让他认识到反复“读”与有效“问”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的学习语文,这也是他对“浅浅的教语文”理念的贯彻。而细品曹老师的语言教学,他的课堂显得自由、开放、灵动、活泼。在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或文本的主体思想时,曹老师基本不做绝对肯定性或彻底否定性的评价,往往是通过教师语言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索。在这种师生彼此融通的课堂境遇里,学生的语言品味不是枯燥的,是有生命的。学生的文本阅读也不是沉寂的,是有对象感的。如果肖老师的语言教学是“浅浅的读”,那么曹老师的语言教学可称作是“自由的思”。

(二)语言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对比两版《老王》教学,我们不难看出,在文本语言教学的方法指导与运用方面,肖老师和曹老师各有特色。具体来说,两者相同之处主要有:都擅长通过抓关键词句去突破教学重难点;都强调语言的独特性和文本的写作特点。不同的是在语言赏析和文本内涵探究上采用的方法有别。肖老师主要是通过多元诵读的方法,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逐步感知文本、解读文本,突出了学习的个性化和循序渐进的特点。曹老师的《老王》教学,其所授对象因为已经在初中学过这篇文本,因此,在已有文本基础上对语言材料进行了拓展补充。通过互文对读的方式,一方面为学生刚准确地解读《老王》营造了真切的历史文化语境,另一方面是通过拓展式的语言训练强化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鼓励学生深入解读《老王》的同时,形成对杨绛散文特点更为具体深刻的理解,进而帮助学生积累语识,形成语感。对比两版《老王》教学,面对选材陌生、写人抒情的散文时,就语言教学方法方面可得如下认识:第一,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多元诵读的方式,促其成为打开文本的关键方式。第二,要透析语言背后的潜在意蕴,通过换词比较、补充材料等方式,更准确地分析人物形象,解读文本主旨。

(三)语言教学表达上的差异

课堂教学的首要表征就是教学对话。没有对话不成教学。在文本语言教学中,对话往往由问题引出,然后师生在生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由交流、探究、研讨、辨析等活动,落实教学目标,达成教学预期。就两版《老王》教学而言,教师语言表达的重点——提问,有很大不同。比如肖老师的提问:“把第二段写成这样的对话体,在表情达意上是不是更直接?”“为什么要改成转述的方式”“为什么这段话要写得如此细致,描摹得如此逼真,还原得如此真实?”意在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去引导学生重构文本的行文脉络,让学生逐层攀登。而曹老师的提问:“我们学到哪些东西?”“指什么?”“可贵细节有哪些?”直截了当地去把握学情,找到学生的困惑之处,将其作为教学的契机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探讨。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师语言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够推动教学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行,更能够激发师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就语言教学而言,教师提问这种语言表达更是关键,因为它既影响着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赏析方向,又决定着学生对问题本身语言结构的理解和积累。

语言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学习语文,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文本语言教学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需要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需要设计精当的教学问题。通过理念指导、方法使用和问题驱动,促进学生在文本语言的触摸、感知、理解、评价和创造中不断发展和提升语言素养。

猜你喜欢

文本语言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言是刀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