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及其选择

2020-02-23◎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精简教学活动教学质量

◎黄 强

教学语言是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在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时,许多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不规范,并且存在僵硬和乏味的特点,这就会导致学生在与教师交流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而部分教师所应用的教学语言较为乏味,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课程失去信心。语文是一门语言教育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科,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文意识。所以教师需要具备极高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尽可能在教学活动中做好语言的应用,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语文素质教育。

一、教学语言的应用现状

(一)教学语言不规范

教育部门在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时,规定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必须选择普通话进行教学,当然就目前来说,我国许多偏远地区或者是习惯应用方言的地区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教学语言口语化,甚至在进行教学时选择方言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这样不仅会影响语文的教学目标,还有可能会导致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对于某些字句存在错字别字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说方言化和口语化的教学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亲切感,但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产生的效果弊大于利;另一方面来说,教师不规范的用语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用语习惯,不仅没有树立为人师榜的,反而会对学生做出错误的引导,干扰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效果,无法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师的语言缺乏生动性

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时,产生学习积极性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缺乏兴趣。许多教师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故而在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时,都将重点放在转变教学方案上。殊不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都选择深印且呆板的语言来进行课文的讲解,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调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倦的感受,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课堂乃至语文课程产生厌倦情绪。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选择生动且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也没有形象的肢体语言,就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导致整个课堂十分沉闷。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初中语文中依旧包含着较多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时,如果没有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进行讲解,而是直接将课本上复杂的概念复述出来,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对于重点和难点更加困惑,还有可能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度,对课堂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课堂教学中所选择的语言,如果不具有活力和吸引力,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案,均难以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语言不够精简

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就应当尽可能选择简洁且直白的语言进行讲解。但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对很多无用的知识点进行赘述,这样不仅会模糊学生的记忆点,还会极大的浪费课堂教学宝贵的时间。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凭借经验进行教学,没有有意识地将自身的教学语言进行简化,一个简单的问题往往需要半节课的时间来进行解释,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产生厌恶情绪,还会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精简且直白的语言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良好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精简自身的语言,这样才能有助于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

二、语文教学时的语言选择对策

(一)尽可能精简教学语言

所谓的精简语言并非是尽可能压缩用词的数量,而是指在进行教学时,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一个重点,并且每一句话都具有规范的语法和语音。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尽可能选择规范且精炼的教学语言开展教学活动,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出现套话的情况,而在语文发音时也需要字正腔圆,不可含糊不清。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中的课堂时间得到合理利用。而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紧凑的语言也能够使学生思维更为敏捷,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选择规范及简练的语言,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帮助学生营造出属于自己且有利于学习的语言环境,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自身的错误进行纠正,大大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进行《济南的冬天》一课的教学时,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引导的方式来要求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概括。而教师在聆听学生的最终答案和想法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价,并且提出要求,询问学生是否可以将最终的答案再进一步精简。通过这样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简化,能够使学生的自主思维得到激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堂问题的最后,教师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绘出济南的冬天,这样能够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在面对一篇课文时,应当如何最为精简提出其中最有效的信息。

除此之外,在进行语言精简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增加成语的应用,一方面来说能够培养学生善用成语的习惯,另一方面还能够使自身的语言更加简练并且更加富有内涵。而教师在应用某个成语后,如果学生对这个成语提出了疑问,教师还可以对学生予以解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有效的词汇积累。

(二)注意课堂语言的生动和趣味性

课堂语言的生动和趣味性并非是要求教师通过语言来使学生感到快乐,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聆听教师的指导时,具有听下去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提升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并非是让学生喜笑颜开,而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的思维形成有效的碰撞。教师可以在教学语言中增加一些现代化多网络用语,这样不仅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自身体态语言的应用。在应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恰如其分地应用体态语言,例如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一个手势,这样都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有助于提高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程度;而这样轻松的语文教学环境中,能够为学生建立更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使课堂充满魅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在传达情感时,不仅需要选择语言或者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眼睛来传达自己的感情。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依靠眼睛对学生进行察言观色,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而且还可以通过眼睛来表达课文的情感。在阅读某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用眼睛展现出对文章的情绪体验,并且选择辅助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感染,这样才能使学生透过教师的眼睛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与作品的思想保持同步,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效果。

(三)教学语言简单易懂

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感情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进程产生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难以理解的知识,并且尽可能将复杂的知识点转变为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而学生在通过教师的语言对各种难点进行了解后,能够获得更高的记忆效率。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果需要讲解某些专业且深奥的问题,应当尽可能选择直白一些简练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进行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并且选择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尽可能规范自身的语言和用词,这样才能才能提升教学质量。而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需要不断反省,以高标准和严要求来对自身进行约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应当尽可能选择规范化的普通话。通过这样的严格要求,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精简教学活动教学质量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区域分割的多视角点云精简算法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时常精简多余物品
一种面向应用的流量监测精简架构设计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