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以《论语》阅读为例

2020-02-23◎王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整本书论语孔子

◎王 芳

一般来说,人教版语文教材大多由单篇优秀文章编排而成,对应的教学模式也是选择单篇文本精讲的方式,虽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是相对于整本书而言,仍然存在涉及内容少、篇幅短小、思想不够深邃、知识文化不够丰富等问题。长时间的单篇教学,极易导致高中生阅读停留在浅层次,无法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深层次解读目标。基于此,对高中语文《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措施进行适当探究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涵

整本书阅读教学主要指相较于单篇短文章组合文本教学而言,以一本完整著作为对象的阅读教学,如理论著作、科学著作、文学经典等[1]。整本书阅读教学强调形式上以“本”为载体,而内容上以“整”为表述。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所著的《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提到:语文教材该用整本书,以整本书为主体,以单篇短章为辅佐。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1.文学价值。《论语》是语录体的代表,其语言用意深远,简练和顺,在简单的对话、行动中塑造出鲜活动人古代先贤,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2]。同时《论语》个性化的语言对话形式,较接近口语,生僻字词占比较少,对于已具有大量文言字词积累的高中学生而言,阅读难度较小,是很好的整本书文学价值传播载体。

2.教育价值。《论语》作为古人修身典范,内部蕴含着大量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内容,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3]。如《论语》中涉及的“孝道”“礼制”“仁爱”“责任担当”等内容,可以为德育教化提供充足资源,为健康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3.文化价值。《论语》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古代先贤孔子在哲学、政治、教育、伦理等方面的先进思想,也是现代社会道德规范、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源头。通过《论语》整本书阅读,可以促使高中生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见贤思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通过日常言行规制、约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三、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措施

(一)初读感知

《论语》是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名著导读”中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必读篇目,也是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精华部分,但是由于《论语》本身以文言形式出现,且作为语录体的形式经常省略对话情景,对高中生初次阅读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基于此,教师应在高中生初读整篇《论语》前,颁布明确的阅读任务。即在初次阅读整篇《论语》时,从整体入手,扫除生字词障碍,熟悉《论语》的生僻字词读音、含义;在熟悉生字词后,没有错误的通读《论语》。同时以音的把握为要点,进入实际情景,有感情的诵读《论语》;根据整体阅读情况,以记笔记的形式,记录常见字词差异化解释、生僻字词音、对话情景补充内容等,为后续《论语》整本书的深层次阅读奠定基础。

(二)细读交流

《论语》是几千年淳朴智慧结晶沉淀的产物,精读是读透《论语》的主要手段。由于以往教材中已选编了部分《论语》章节段落,因此在高中生大致了解《论语》整本书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应带领高中生精雕细琢,细细咀嚼其中的真实含义[4]。

首先,精读整篇《论语》重点章节。在重点章节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要求高中生着重理解大意,并结合现代社会环境,跨时代解读《论语》内容。如在《论语·学而篇》篇中“泛爱众,而亲仁”,在现代社会上述做法非常具有挑战性。据此,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生根据相关章节内容,认识到在选择亲近他人时,首要考虑相关人员是否具备仁义智信,谨慎自己的言行。

其次,探究整篇《论语》主要观点。《论语》中针对某一个问题的阐述分散在了多篇章内。基于此,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首先带领高中生面对整本《论语》内容,进行清晰梳理;并以直观的形式,分类汇总,以便在加深高中生对《论语》整本书主要观点认识的同时,为后续交流活动进行奠定基础。如《论语·学而篇》主要讲述了学习、孝悌等理论,重要观点为学习圣贤之道及孝悌至理,与现实生活中“读书无用论”相对应;而《论语·述而篇》主要讲述了教育思想、学习态度及仁德之心,是孔子教育求学方法的核心,重要观点为“温”“恭”“威”“厉”“三思而后行”,与现实生活中“价值沦丧”现象相对应。

最后,赏析品味整篇《论语》语言艺术。《论语》整齐的句式、大量叠字的运用及富含韵律的节奏,均展现了语言的音乐美。为了促使高中生对《论语》语言音乐美具有深层次的感悟,在要求高中生有感情诵读重要篇章,在诵读中体会语言音乐美的基础上,利用语文课,开展《论语》名句背诵接龙比赛,或配乐《论语》诵读会,促使高中生利用音乐、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诵读成果。

论语是一部以孔子、弟子间对话记录为主要形式的语录体著作,在表达方面涉及了大量口语化内容[5]。同时在文中也大量运用了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中将君子的过错比喻成日食、月食出现的瞬间,耐人深思,回味无穷。为了促使高中生可以准确了解《论语》中口语化语言中体现的修辞美,教师可以鼓励高中生利用课下时间制作“孔子语录”个性书签。鼓励高中生自主选择最喜爱的孔子语录,并用个性化方式附注简要感悟,赠予同学,以便在传递《论语》修辞美的同时,分享高中生关于《论语》的个性见解。

(三)延伸运用

《论语》的延伸运用,可以将《论语》深刻内涵深入到高中生的生活中,加深对《论语》的认识,提高高中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首先,选择与《论语》相关的研究论著。教师可以事先准备陆游《读论语》、钱穆《孔子传》、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等相关的资料。根据资料,引导高中生思考孔子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论语》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作用。随后组织高中生通过网络查找不同时代儒学发展情况,思索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的现实意义,为后续汇报交流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其次,以专题探究的形式,进行评论文章撰写。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高中生结合孔子“万世师表”风范及儒学思想精髓,从求学、做人、生活、交际等多个方面入手,撰写以“一‘孔’之见”为标题的一千字左右小论文。在论文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其整理汇编成集,在整个班级内分享、评价、浏览[6]。

最后,组织开展辩论活动,锻炼高中生语言应用能力。辩论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高中生思维能力,而且可以锻炼高中生口语交际及搜集、筛选资料、整合吸收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针对《论语》中具有争议的名言,组织高中生展开辩论。如《论语》中强调“学而优则仕”“父母在,不远游”等,教师可以“当官是否是学习的唯一目的”“父母在,是否可远游”等为论题,鼓励高中生各抒己见,共同为辩论活动顺利进行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的基因,《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及较强的德育教化功能。因此,教师应将《论语》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最佳选择,从初读感悟、细读交流、延伸应用等方面,引导高中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品味经典,学习古代先贤处事、修身、待物的方法,切实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及道德修养。

猜你喜欢

整本书论语孔子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