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内容鉴赏与思维迁移例谈

2020-02-23蔡建乃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杜甫古诗思维

◎蔡建乃

高中语文教学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学生实际进行对应的方法实践,在开展古诗教学时,往往表现为从内容鉴赏到思维迁移的教学顺序,现以教材中的杜甫名作《登高》为例,对此问题进行说明,分别指出教师在基础指导、内容鉴赏、思维迁移几个环节的注意要点,以便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奠定基础。

登高望远者,必然会有万千思绪涌上心头,或悲、或喜、或壮烈、或寂寥,实际上取决于本人的个性及所处的环节,曹操登碣石山以观沧海,李白登天姥山而寄豪情,都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杜甫这次登高,又将会有怎样的情绪表达出来呢?教师又将如何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情绪及思想呢?这是教师应当进行深入探索的问题。

一、深情导入

为了保证高中生对古诗内容鉴赏与思维迁移的顺畅度,教师应当首先做好基础性的引导工作。教学《登高》一诗时,当以深情导入作为教学的起始步骤,在这一步骤中,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教学情境。教师提出:杜甫是当之无愧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亲自见证并用诗的语言书写了唐王朝从盛到衰的历史变化,表达了对于百姓的关爱,对于崇高儒家理想的向往。现在,我们就来从《登高》这首诗中感受“诗圣”的内心境界。

接下来,教师强调题目:古人登高的用意是什么呢?师生共同讨论,登高可以有多重目的,如“登高临四方,但见山与河”是为了远望,“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是为了思亲,“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是为了艺术创作,等等,教师提出:那么杜甫登高的目的是什么,他有何所见,有何所思呢?要求大家在吟咏的同时思考这个问题。

然后,学生齐读本诗,并尝试说出读诗感受,大家将很快用“萧索”、“悲壮”等词汇概括自己心中的想法。在此之后,教师范读,并提示同学们:读诗要有抑扬顿挫,要将古诗中的音韵之美读出来,本如首联和颔联的“二二三”式,颈联和尾联的“二二一二”是要留意的,动词、形容词等的重读也应留意。

在此过程,师生将共同总结得到关于作品格律的特点,比如此诗八句皆对,从表面上看来,首尾好像并非是严整的对句,而胸腹两句也似乎无心于对句。可是在仔细诵读玩味之后,却不能不如胡应麟《诗薮》中所指出的那样“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学生将惊叹于作品全篇的结构之成熟,且可在用句用字方面得到很大教益。与此同时,这对于学生理解本诗基本含义,为接下来的内容鉴赏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学生读后,教师再以知人论“诗”为目的,对作者生平进行重申,让学生对杜工部之系心国民的高尚品格,其作品被称为“诗史”的原因等产生深刻印象。这同样属于深情导入中的一部分。

二、内容鉴赏

《登高》因其在杜甫诗中的代表性,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所以值得作为典型来细读精思,在细读精思时,内容方面的鉴赏是重要环节,当完成了前述基础巩固工作之后,教师便应当和学生共同进入到鉴赏情境,为了有效优化鉴赏效果,教师可先利用意象分析法对诗歌进行初步解读,提出:《登高》一诗的创作时间是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季,当时安史之乱已然结束数年时间,然而天下并不太平,地方军阀乘势而起,你争我夺。杜甫因故离开成都,过夔州,入潇湘,在遍历求仕困惑、仕途顿挫,体尝流浪艰辛,以及国破、家亡、失子、丧友等打击之后,他登高之时的所见与所感,定然有区别于一般人的独特之处、深沉之处。

在此之后,师生共同就诗作的每一联进行细致分析,深入了解作品意象的萧索,诗人心理的悲凉。

作品的首联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风之急,是猎猎秋风,而非和煦春风,这风不仅吹在诗人的身上,也吹在诗人心里,情绪初露端倪。“天高”,秋季天空本来高远空阔,这样的季节天空特点,既可以使人产生心情舒畅之感,也会因风急而衬托出人的渺小与孤单,接下来的第三个意象“猿啸哀”,进一步突出了心境,夔州三峡,地本多猿,凄厉的猿声正如创作《水经注》的郦道元所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难以令人有欢愉感受的。接下来的“渚清”与“沙白”,以冷色调对冷色调,更有凄寒与寂寞之感,“鸟飞回”,本来应该是温暖的意象,但这种温暖依然无法化解前面的凄寒。这两句分别用了六个意象,使仰视、俯瞰相结合,视觉与听觉相统一,开头就使读者产生对作者所处环境、所生情绪的认同感。教师需使学生留意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

作品的颔联写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的形式让学生体会这两句诗的妙处,比如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无边”和“无尽”两个词去掉,这两首诗的味道有什么变化?学生将产生思考:“无边”和“不尽”两词突出了时空范围之广大。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萧萧”和“滚滚”两个词去掉,这两首诗的味道有什么变化?学生将产生思考:“萧萧”和“滚滚”两词突出了落木与江水的声音、形象,让环境画面更加生动,体现出作者出神入化般的笔力,与此同时,也让落木的生命短暂与长江的无穷无尽形成了更加形象的对比,这种对比,自然显现出了作者对于生命历程的喟叹,壮志未酬之意,沉郁顿挫之感不言自明。

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寻找到本诗的诗眼,学生自然将目光放到“悲”字之上,教师讲解:自宋玉起,中国文人历来便有悲秋的传统,古代有学者总结,说《登高》一诗,杜甫在其中蕴含了八种“悲”,请想一想都有什么。学生可分别指出作者因离乡、秋凉、年老、体弱、孤独、战乱等原因而产生的悲愁。

在最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联的鉴赏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作者的“艰难苦恨”原因到底是什么,杜甫只是因为个人而如此吗?同时给学生以提示:作者创作本诗时,不但自己居处不定,而且社会也很动乱,学生将自然得到结论:作者从眼前登高所见之景,会想到自身命运多舛,也会进一步想到国事多艰,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思想都是非常深厚的。

作品的细致鉴赏至此结束,教师做出总结:作者把本人置于三峡秋季肃杀的时代环境之中,让“登高”和“悲秋”两大中国传统诗歌主题融合为一,集中表达出自我内心深处的痛楚和苍凉,令人心生咀嚼不尽之感。并再次要求大家齐读本诗,在鉴赏之后重新感受本诗的艺术魅力。

三、思维迁移

在基础指导与内容鉴赏之后,为使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当在思维迁移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些帮助。笔者认为,对于古诗教学来讲,比较有效的思维迁移做法是对比阅读和思考。比如在教学《登高》一诗时,教师可以把杜甫晚年所做的另一首诗《江汉》提供给学生:“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让大家对此诗进行同样方式的分句鉴赏,了解各词、各句的意思、意境与思想,并与教材中的《登高》一诗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与相异之处。

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迁移自主性,比如可以让学生自主寻找与教材作品有关的其它作品,并自主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项任务,在此过程中以对比的形式感受作品内涵,提升思维能力。可以说,这样的做法较前述教师提供对比作品的做法更加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对教师管理课堂、指导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当选择诗人与作品时,有很多学生直接选取了杜甫的同一题材作品,如《重阳五首(其一:重阳独酌杯中酒)》,也有学生选取了李郢《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等作品,因为对比作品是大家自主选择的,因此范围极广泛,对于教师来讲,应当注意到学生所选取作品恰当与否,如果认为可行,亦应分别给予指导,让学生的对比探索过程能够更加准确地指向思维迁移要求。

最后,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获取资源与应用资源,也就是注意到信息化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教材也不再是知识获取的唯一途径,教师应当敢于放手、学会放手,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获取渠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汲取到大量有价值的内容,除了完成上面所提到的作品对比任务之外,还可以从思维迁移的角度做进一步学习,包括对于作者的深度认知,对于作品时代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对于律诗形式的研究等。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有必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能力发展的角度完成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这里提出的高中古诗内容鉴赏与思维迁移思路,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而做的探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四个读懂,即读懂教材、读懂作品、读懂课堂、读懂学生,只有这样,各个环节的教学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杜甫古诗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杜甫改诗
品读古诗
杜甫与五柳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