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再思考

2020-02-23◎郭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艺术性语文课堂初中语文

◎郭 珍

提问是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以及更有效传播知识的重要形式,实践证明,这一形式越具有创新性,则该形式支持之下的学生学习效果便会更好,从而使之得到思维创新的宝贵机会。从这个角度上讲,探讨究竟应当怎样以创新提问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将属于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别从提问创新必要性,提问创新应用空间,提问创新重要举措几个说明进行探讨。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创新的必要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之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需要有同其相对应的答案,而答案或者有正误之分,或者有优劣之别,很显然会对学生兴趣激发产生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对课程内容展开深入分析,因此将不但得到知识的丰富机会,而且对于思维创新也是极大的帮助。若教师对课堂提问内容和提问方式进行创新,则思维创新的帮助作用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其原因有三:

(一)因关注变化而创新思维

语文问题本身拥有一定的探索性特点,它在提出之后,便在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沟通渠道,学生将因关注问题及问题背后的教学内容而发展思维,若提问创新,则学生的思维也会因关注点的变化而创新。

(二)因巩固所学而创新思维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所提出的各种类型问题,均与课程直接或者间接相关,涉及到的知识点不可谓不多,对于学生来讲,不同类型的问题,将会产生不同的思维引导效应,思维引导效应更明显的问题,将让学生充分巩固所学知识,从知识深化的角度创新思维。

(三)因表达进步而创新思维

在学生接收到一个新的问题之后,会将自身所学知识、分析思考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这对于其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有益,思维发展也将同时实现,如果教师能够让施加于课堂之上、针对于具体内容的提问更具创新性,那么学生将有更大的表达能力进步可能性,也便顺利带动思维的创新。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创新应用空间

(一)预设和生成空间

初中语文课堂上应用提问方式,基础性的工作是设计问题与生成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讲,在问题预设与生成环节,进行提问内容和提问方式的创新,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课堂提问以及由提问串联起来的其它教学活动才能更加顺利,学生也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思维的创新。我们可以尝试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宋词为例对此问题进行简要说明,教师可在课堂的起始阶段,为学生展示作者和作品简介,并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如:请根据人物简介,猜一猜这个人物是谁?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却能够较好地为本次新课教学蓄势,在学生回答“苏轼”这个答案以后,教师再提出另外的问题:请根据你所了解的苏轼作品名句,说一说他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预设问题具有较高的开放度,回答此问题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便将产生明确的引导作用。

(二)评价和拓展空间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涉及到了多个内涵,如提什么的问题,向谁提问题,如何提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做全盘的谋划,并在评价时分别加以留意,从而做到提问策略的有始有终,更好地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服务。仍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教师提出问题: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里,作者从自然规律反思人生际遇,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该问题从作品原句出发,要求学生分析诗句,品读诗情,实际上这个问题以及对应的评价正可以体现课堂的完整性,让学生充分获得思维不是的机会,如学生若能够意识到:属于豪放派的作者苏轼也有婉约清新乃至多愁善感的一面,则教师应当注意学生认知拓展的巨大价值,并对学生的认知给予肯定评价。

三、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创新重要举措

在从预设生成到评价拓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功能,让提问内容与提问形式全面创新,经过实践证实,开放问题、连续问题、艺术问题、生本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支持下的教学形式,都是重要的创新突破口。

(一)开放的提问策略

如果初中语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思想产生束缚作用,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墨守成规和思想僵化问题,无益于其思维拓展和创新。为此教师需要首先注意开放的提问策略应用,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开放度更高的问题,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当设计开放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其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同时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既要避免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又要避免过于开放及由此带来的散漫问题,最好可以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问题探索并给出答案。例如,当教学至《爱莲说》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与如今的一些社会现象、特定人物,设计相应的开放性问题,“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把莲的精神品质和什么人、什么事联系起来”,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自觉深化对于原文的理解,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创新。

(二)连续的提问策略

为了保证思维创新效果的达成,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再接再厉提出相关的问题,即用连续发问的形式,保证学生思维潜能的充分激发。在此过程中,问题串不但要有足够的启发性与艺术性,与此同时也要具有内在的联系性,以避免给人一种刻意或者明知故问的感觉,让学生因此乐于跟随教师的思路继续思考下去。举例来讲,当教学至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诗时,作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句子,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为什么卖炭翁身上穿着单衣,却还希望天气能够寒冷一点呢?难道他不怕冷吗?”当思考这个问题时,学生将会意识到:“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不怕冷的人,他希望天冷,只是因为被当时不合理社会所摧残的结果。”教师继续提问:“作者写用这样看似反常的描写,想要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与前个问题紧密相连,对于学生了解当时朝廷的冷酷和迂腐,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思想都十分有益,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将效果同步达到。

(三)艺术的提问策略

越是艺术性的提问内容与提问方法,越能够让学生从提问中体验到思维创新的灵感,而在应用此要点时,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的问题在于提问的艺术性与真实性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不能为了艺术而艺术,做一些形式化的工作,否则会因故弄玄虚而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也就是说,提问应当在有益于知识巩固与思维启发的同时,产生内容和形式方面一定的艺术感。举例来讲,当对某篇文章的人物描述情况进行分析时,可发现可供使用的描述方法非止一种,此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思考:如果用其他方法,该如何描述这个人物呢?学生通过这种艺术性的提问形式,将进入到相应的描述训练状态,该问题的艺术性便是恰当的。再比如当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教师提出问题:“陈太丘和朋友相约,中午一同出发,可是他中午却自己走了,不再等待,陈太丘难道没有错吗?”这个问题很好,能够让学生脱离于固有思维,对文章内容展开独立思考,因此是艺术性的,也是利于学生思维创新的。

(四)生本的提问策略

最后,提问创新应当注意提问内容和提问方法的生本指向,从“生本”角度出发,利用对课堂教学空间的优化,给问题的顺利融入提供良好条件。实践操作中,笔者的建议是让课堂呈现出更加自主、自由的空间,保证学生思考和分析的良好氛围形成,接下来在此氛围内提出富于趣味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例如当教学至《最后一次演讲》时,教师可以在生本理念下创设情境,并设计如下问题:这篇文章表现出了闻一多对于李公仆,对于爱国民主运动,对于对国民党特务分别持有什么样的情感?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在讨论之后共同交流;这篇文章的结尾,说明了闻一多的斗争决心之强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决心?该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感受作者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闻一多对于敌人“快完了”和人民一定胜利的预言,有什么事实依据?这个问题则会将学生的思维带回到文本之内,让生本与文本发生碰撞,引导学生从原文中发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人生态度。这些生本问题的提出,很显然是符合问题创新与思维创新要求的。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学生思维方式创新之间的必然联系,特别是在利用提问教法时,要注意什么样的提问才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有效思考,从而对以提问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精心设计,为学生的语文进步提供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艺术性语文课堂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童蒙书法艺术性教育的建构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