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去碎片化”阅读的改进措施

2020-02-23刘兆静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刘兆静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进行了多年,但是仍然存在着“碎片化”现象:一遇到边塞诗,就是塞外风光之壮丽,戍卒思念家乡的痛苦、人民战争带给老百姓的灾难、国家战乱的苦楚;遇到小说,就是“概括主人公的形象”“这段景物描写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遇到文言文,就是“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这一些碎片化的阅读教学就把本来鲜活的文本抓化成了孤立的语文知识、片段的内零碎的问题、无序的思维。这样带来的的后果就是:阅读教学系统性的丧失,阅读教学价值的消解,阅读教学的“学生自能读书”的教学目标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更为糟糕的是:我们的高中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的只是高考的压力,而没有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和求知的动力,更谈不上情感、审美、价值的真体验,阅读兴趣、思维培养、核心素养的形成也会收到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目标,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正视阅读教学中“碎片化”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产生“碎片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在高考这种大背景下,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社会各界,不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本身,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果的评价和衡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功利化”倾向。各个部门都是以分数论英雄,这样的价值导向是导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碎片化”的根本原因。

1.从对教育的评价来看,虽然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顶层设计,尤其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具体落实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考升学率自然是衡量和考核每个高中学校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标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相对于能直接并快速提高学生高考阅读成绩的“碎片化”教学,只能渐渐的并且缓慢的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阅读教学方式而言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2.从整个社会的期望值来看,学生能不能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甚至进入名牌大学,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大事。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升学率的高低也自然就成为社会和家长评价学校、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在学生很繁重的学业负担和沉重的高考压力面前,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是不是符合教育规律,能不能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已经是无足轻重了,课外拓展、深度阅读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看闲书”,课内进行系统的、完整的阅读教学被视为“效率低下”的教学方式,“碎片化”阅读教学似乎更符合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多快好省”的升学愿望。

3.从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在高考升学率甚至是“985”“211”都成为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就只能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运转。在学校精细化管理、目标管理指导下,阅读教学的学科组集体备课、统一的教学案,考试结果排名等简单的教学管理方式,也对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碎片化”现象起到了助推作用,不但冲散了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有的科学的计划,固化了“碎片化”教学模式,更是对教师个性化教学以及对针对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的教学设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4.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情况看,作为阅读教学主导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难把阅读教学置身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外。有的语文教师为了学生尽量考出高的分数,不得不放弃了对于人目标的追求;还有的教师迫于学校教学管理的压力,只能随波逐流而难以有自己的想法,更难以实现自己的阅读教学理想;有的教师为了职称的晋升和自身的发展,不得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上的“短平快”上下功夫;更有的教师因为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能力不足,难以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系统化、整体化教学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碎片化”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去碎片化”的策略

大家都知道,点画是书法的基本元素,但是只有点画,离开了笔法、字法和章法,离开了留白和气韵,是不能展现书法家的技法、学养、情感和境界的,更谈不上给人以美的享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去碎片化”,强化系统教学、整体把握文本,才能明确教学目标,真正实现教育育人的目的。

1.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育要回归育人的初心。高中阶段正好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这个阶段对人生的“三观”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语文阅读教学有自身传导思想的直接性、道德引导的生动性,在教书育人方面发挥这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抛弃那种只是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注重刷题训练的“碎片化”教学方式,才能促使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教书育人中发挥自身的思想教育作用。

教育要回归人性本质的方式。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是“碎片化”的简单的训练知识点,更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基本的“人”的基本需求和生存质量,在教学中要通过导趣、导学、导读、导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全面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获得在思想上、情感上、审美上的享受,获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教育要回归学生的长远发展。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为了人的长远发展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思维成熟的基础和创新创造的基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碎片化的知识和标准化的答案中挣脱出来,引导学生去整体把握文本、整体阅读文本,学会在阅读中欣赏和批评,培养独立富有个性的思维方式。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服务。

2.提升整体教学能力

教师要确定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用全面的角度去看待局部的问题。语文阅读教学要能够把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看做是一个整体,在明确总体教学目标和阶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整体上选择教学内容,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把握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阅读教材编写的结构和原则,正确的处理各个原则之间的关系,梳理内在的知识结构,做到语文阅读知识的线性和网状甚至立体的连接点。

强化系统设计。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对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确立,明确高中学生在每个年级中应该达到的阅读目标,做到每个专题、每个板块都要对应总目标中的一个分支,梳理好每个小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处理好每个小目标和高中阅读总目标之间的关系,形成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的系统教学设计,最终达到阅读教学的系统化。

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作为教师要能够运用整体思维和逻辑思维,理顺有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阅读的相关知识点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去落实,以此会发现它们之间的特定的关系,再根据这些关系把阅读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和融合;进而把握阅读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结构的连通性,促使阅读知识呈线状、网状结构,最终融入学生的整体知识体系,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

3.促进教学环节的落实

落实提问教学环节。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善于把提问作为去“碎片化”的关键环节,以问题为载体,带动备课环节的具体落实。对学生进行问题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要遵循系统性、层次性的认知原则,抓住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结构。还要综合运用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综合性提问等提问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构建其语文阅读的知识框架。

落实课堂总结环节。教学总结是去“碎片化”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系统还原的方式,提出问题框架结构图的概念,充分发挥板书的效力,对知识单元和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找出内在的链接点,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对教训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提示,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能够站在整个阅读教学的高度去展开阅读学习,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4.推进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师要推进和倡导评价标准的多样化。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标准要实现多样性和多元化,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客观、准确和全面评价的前提条件。要能够把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果看成是可以感觉到的一个问题、一件事情,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数的反映。要在教学中不断丰富评价标准,不但有定量评价标准,还要有定性标价标准,不但有过程性评价标准,也要有终结性评价标准,不但有静态的评价标准,更要有动态的评价标准。

在教学中增加评价方式的灵活性。不论是课堂评价,还是考试评价,都要改变那种只有应试训练没有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要灵活地变化作业和命题的形式,促使评价方式问题化、系统化。要由过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记忆转变到关注学生对整体知识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上来;要由过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兴趣上来。

改进高考评价的导向性。高考是高中教育的指挥棒,在当今高考制度一时不能改变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尝试从高考阅读命题的方式入手,减少对学生“碎片化”知识记忆的考核,加大对学生能力、素养的考查比例,并以高考命题为导向,倒逼语文教师改革阅读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倒逼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去碎片化”教学,需要在体制的改革、教学理念的变革、课堂教学的变革上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