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纪录片娱乐化的价值与反思

2020-02-23郭子华

视听 2020年9期
关键词:娱乐纪录片受众

□ 郭子华

近年来,我国网络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大量的网络纪录片涌入大众视野。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纪录片换上娱乐化的包装,刮起了娱乐化的旋风,正在改变甚至颠覆人们对传统纪录片的认知。它是怎么发生的,它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又存在哪些问题和弊端,都值得我们深思。

一、网络纪录片快速发展的背景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3%。

网络的进步和网民的激增,影响着我国影视产业包括纪录片的发展。特别是当受众的注意力从电视屏幕转向电脑屏幕、手机屏幕后,各类视频APP正在成为我国网民消费视频作品的主要途径。其中,年轻人作为新媒体技术发展下的主力军,对纪录片的创作、发展和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纪录片娱乐化兴起的原因

(一)纪录片娱乐化的起源

纪录片娱乐化最早起源于美国,主张以娱乐主义作为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内容上偏重故事性和观赏性。在中国,“纪录片娱乐化”首次被提出是在2001年7月9日,当时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推出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档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纪录片栏目《探索发现》。该栏目运用生动形象、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以及一环扣一环的悬念片段紧紧吸引着观众对它的好奇,被誉为“既有较高文化品味与知识内涵,又有很强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电视节目”。这样的纪录片栏目出现,不仅得到了广大社会群体受众的关注以及好评,也逐渐将这种娱乐化趋势带入到纪录片的正式制作与发展当中。

(二)娱乐元素的影响

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一方面加速了人们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人们对娱乐活动的方式与内容的更深层次追求。娱乐元素是当代人精神文明追求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正因如此,娱乐元素在当今纪录片制作的过程中地位日益提高。娱乐化也被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业界人士接受,娱乐化已经成为纪录片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娱乐化创作手法的应用

近几年来,一度小众化的纪录片多次掀起收视热潮。《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将曾经藏在深宫中的文物打造成备受追捧的“网红”。2018年以来,《风味人间》《人生一串》《他乡的童年》等一批网络自制纪录片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真实的生活影像呈现出独特的趣味和风情,让观众耳目一新。各大视频平台不囿于传统纪录片范畴,纷纷采取“泛纪录化”的制作策略,将纪录片与综艺、真人秀、访谈和旅行节目等结合。哔哩哔哩出品的《历史那些事》将真实历史故事与说唱、剧场、漫画等形式相结合,让纪实节目更加贴近广大受众。

三、纪录片娱乐化的价值与反思

纪录片娱乐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其发展有利也有弊。

(一)网络纪录片娱乐化的价值

网络纪录片的娱乐化可以为纪录片打破传统的创作模式,使纪录片在制作技术和拍摄手法上都有重大的突破。很多以前纪录片无法拍摄或呈现出来的社会现实,如今可以通过更高科技的媒体技术进行拍摄与制作,使纪录片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加入更多创新的理念。这不仅给纪录片产业升级带来新机遇,在美学、产业和文化等多个维度深刻改变纪录片的发展格局,而且对影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纪录片娱乐化使纪录片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状态,更贴近广大受众对精神文明和娱乐活动的追求,拉近了受众与纪录片之间的距离感。娱乐化还可以为纪录片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为网络纪录片走向更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发展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网络纪录片娱乐化的弊端

在当今纪录片的发展大环境下,许多创作者和观众对这种突破性的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解甚至质疑,认为这种将纪录片故事化,加入过多娱乐因素的手段和方式是与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相违背的,这对纪录片本身所包含的新闻价值也带来了一定的打击,甚至不利于影视文化信息的传播与发展,阻碍了精神文明的进步,而且还会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发展漏洞。

四、对网络纪录片娱乐化的建议

(一)坚守真实性的根本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也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客观事实作为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最重要元素内容,制作者需要结合实际的素材进行娱乐纪录片创作。但是,现实中的很多纪录片作者却以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中加入实际素材的方式进行创作,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纪录片的发展,使其偏离了原本的发展轨道。将娱乐化的手法加入到纪录片的应用当中,目的是为展现“核心事实”服务。倘若纪录片的娱乐化程度超越了其真实性,作品将会脱离现实,此刻人与影像间的真实关系将遭到破坏,那么娱乐化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此外,有学者在探讨当代影视文化时提到:“在现实文化层面,影视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公共文化、消费文化;在哲学和美学层面,它是一个既相互印证又充满矛盾的文化格局;在技术层面,技术复制的影响在游戏中遮掩了现实,甚至扭曲了现实,工具理性压过主体意识的独立。”①这种对当代影视文化的认识,分别展现出影视文化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来的多方面与多层次。不可否认,在当今的影视文化发展中,娱乐化已经成为大众追求的一种影视元素,我们也无法阻止甚至抵制这种娱乐倾向的发展。我们能够做的,只能是时刻本着我们作为影视文化传播者的基本素养,尽可能地展现出纪录片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客观记录这一本质属性,用客观确保真实。

(二)坚守职业的初心

纪录片是与众不同的影视体裁,要实现纪实性和可看性的完美结合并不容易,其在实际的艺术发展以及影视行业市场发展中占据着尴尬的地位,生存面临艰辛与阻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纪录片的制作更应该返璞归真,坚持初心。毋庸置疑,制作符合社会公序良俗,同时又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纪录片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和时间,甚至牺牲。因此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减少对市场和行业发展的急功近利与心浮气躁,不应该只顾眼前的个人小利益而忽略大的社会价值,一味地想要靠小成本、低投入但带有娱乐噱头的纪录片去赚大钱的思想是不可取的,否则很容易造成对娱乐化元素的使用失当和对娱乐精神的曲解。

五、结语

任何媒体形式都是在进步上升的,纪录片也同样走在发展的道路上。在面对网络纪录片娱乐化的利与弊时,我们应该以遵守纪录片真实性为大前提,扛起纪录片人文记录的责任,维护好网络纪录片的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还要理性对待纪录片娱乐化,准确把握网络纪录片中的娱乐化的尺度,打造高品位、有深度的纪录片作品。

此外,还要积极学习高科技发展下的新媒体技术,使网络纪录片的创作内容、拍摄手法以及表现形式更好地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将网络纪录片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促进影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满足广大受众对精神文明的追求,营造一个具有科技力量、创新理念以及安全保障的网络纪录片大环境。

注释:

①金丹元.全球背景下的解构与建构——处于多重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影视文化[J].当代电影,2001(03):77-82.

猜你喜欢

娱乐纪录片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