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医学教育认证的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教学改革研究

2020-02-22金莲锦陈萌孙平李罡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33期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网络教学

金莲锦 陈萌 孙平 李罡

[摘要]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医学教育认证的出台,更是为医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契机。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极为重要的学科,麻醉学由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涉及到药理、生理、人体解剖以及临床麻醉、疼痛诊疗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医学教育认证及麻醉学教学特点,并结合当前麻醉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学教学认证;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教学改革;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33-0154-0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rom all social circles, especially the introduc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certification,which has created a favorable opportunity for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discipline of clinical medicineanesthesiology is a combination of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involving pharmacology,physiology, human anatomy, clinical anesthesia,and pa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tc., which has high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eatures of medical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and anesthesiology teaching,and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anesthesiology teaching,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ducators.

[Key words] Medical teaching certification;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Anesthesiology; Teaching reform; Network teaching

作為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课程,麻醉学包含临床麻醉、急救、复苏以及危重病学等,涵盖知识范围广、涉及相关学科多[1]。基于麻醉学学科特点,其采用五年制加三年规培的方式,四年理论知识学习、一年医院实习再加上三年规范化培养,在教学中除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外,还应强化对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2008年我国教育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为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具体的方向[2]。2015年,我校接受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强化了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的认识与理解。传统麻醉学教学在教学方法应用、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结合麻醉学学科特点及麻醉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其对于提升临床麻醉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实现教学相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医学教育认证概述

所谓医学教育认证,主要指的是由学校、外部专家针对医学教育标准进行全面考察与评审,在认证平台,高等医学院校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联系,不仅响应了国家医学人才培养的号召,而且与当前医疗机构对人才的需求相符合,能够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增添内生力。作为高等医学院校传统优势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同时也是医学教育认证重点检验、考察的专业[3]。近年来,我国各大高等医学教育专业纷纷接受国家级、省级专家考察,部分高校通过认证检验,这也是医学及医学教育实现全球化发展的必然态势。医学教育认证对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系统流程的实施,以达到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医学教育认证背景下,我院麻醉专业教研室积极抓住机遇,大胆进行麻醉学教育改革,结合当前医疗麻醉科发展新趋势及教学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及师资队伍,对现有的教学环境及实验条件予以改革,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具有专业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的优秀麻醉科人才,以助推麻醉学专业学生能够尽快开展临床工作。

2 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特点

2.1涉及医疗风险高

临床麻醉大多由1名麻醉医师独立完成,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若学生对麻醉知识掌握不充分、知识层次低,对麻醉一知半解,或难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影响到麻醉效果,甚至增加麻醉风险,引起不必要医疗事故的发生[4]。部分学生胆小、不敢操作,或经过一段临床实践后过于胆大,考虑不周全,均不利于麻醉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其他科室有所不同,麻醉科对患者的医疗操作均是具有创伤性的,需要独立完成,一旦发生医疗差错,难以更正、弥补。

2.2 理论实践要求高

麻醉学专业对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部分高校在麻醉学专业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操作给予高度重视,疏忽了理论知识的强化与学习。事实上,麻醉学专业涉及知识面广,不仅要掌握麻醉相关知识,而且要了解解剖学特点、药学知识、疼痛知识、病理知识等。在临床工作中,麻醉面对的患者除手术治疗需要外,还合并其他并发症或基础病症,麻醉操作会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若不了解麻醉药物与机体的相关性,将会增加医疗风险。

2.3临床处理复杂性

接受麻醉的患者病情变化快,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做出准确的判断,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严密的监测能够帮助快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反馈到麻醉医师,麻醉医师结合患者特点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防止麻醉意外的发生,预防并发症[5]。而大部分学生往往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认为麻醉主要作用为镇痛,在麻醉中往往过多应用镇静药。若在麻醉学学习中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无法从患者生命体征获取有效的信息,出现判断失误。

2.4 人性化教学管理

麻醉科临床医生除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及理论知识外,还要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面对各项突发状况能够镇定自若,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避免医疗差错及事故的发生。因此麻醉科教学强调实施人性化教学管理,若采取严厉教学方式或强制性教学措施,会增加学生心理压力,对麻醉实践操作产生不利影响。

3 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3.1教学法的应用问题

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将课堂作为中心,在教师主导下向学生讲解麻醉学相关知识,该教学模式覆盖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且具有连贯性,但该教学模式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6]。问题式教学方法(PBL模式教学法)通过一连串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化,但该教学方法需要学生查阅大量资料,花费时间及精力多,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学生学习负担。在现代计算机技术支持下,仿真模拟人教学法(HPS模式教学法)在麻醉学教学中得以应用,其模拟人体技术,建立人体数字模型,实现了人体从微观到宏观结构的可视化,但该教学方法并不等同于实验教学,采用该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概念上的偏差[7-8]。因此,必须结合麻醉学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单一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增强学生麻醉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3.2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足够数量的师资队伍保障。近年来,我国政府及教育部对高校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各大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师资队伍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高的提升。由于麻醉专业学科特点,麻醉专业教师既要完成临床医疗任务,又要进行科研及教学等多方面工作,导致解剖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9]。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麻醉科师资队伍建设也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只有拥有一批具有专业综合素质的麻醉学教师,才能够确保各项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而当前部分医学院校麻醉科由临床医学教师授课,或外聘医疗机构临床人才进行教学,缺乏专业的标准,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麻醉科教学的高效实施。

3.3实验室设施的问题

作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有效衔接,麻醉学涉及到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内科学以及病理学等多个学科,要求学生掌握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操作技巧,明确手术及麻醉禁忌证,能够对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作出有效的判断与评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能够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操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10]。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实验设备构建教学环境。然而由于班级学生多、设备不足,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参与到实践训练中,课堂教学效果差,无法满足麻醉科实践需求,且不符合临床医学认证体系的要求[11]。另外,大量理论知识学习后如果缺乏及时应用会被遗忘,因此需要强化记忆并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不是单纯的练习技能,而是模拟病历采取各种麻醉方式及真实的场景再现,调动学生學习的热情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4 基于医学教育认证的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教学改革

4.1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在麻醉科课程改革方面要坚持以职业胜任能力为导向,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在麻醉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整合基础科教育与临床教学,开设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设置适当的教学学时与目标。在医学教育认证背景下,保障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设置方面还要渗透健康与社会模块、技能模块、临床核心模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综合性知识的学习[12]。技能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学习临床麻醉的实践操作技能,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参与基础实验的技能等。鼓励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4.2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4.2.1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对课程进行设计时,应先对教材进行分析,在归纳、取舍后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在写教案的过程中理清教学思路,需注意教学内容要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三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对概念进行思考,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麻醉操作贯穿患者手术操作全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围术期麻醉管理展开论述,强调教学重难点,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强化学生记忆[13]。教师要规范板书书写,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针对重点内容部分可以适当延伸,清晰的教学思路对于学生知识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

4.2.2 引入案例教学法  作为案例教学的基础与前提,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目前,麻醉学教学案例选取可以通过临床案例直接筛选,也可以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自行搜集资料编写。为保障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师要具备专业素养,案例选择要谨慎,案例呈现方式要合理。首先,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案例要具有现实意义及代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对麻醉学知识学习的热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14]。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呈现教学案例,一方面能够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熟练掌握知识。如在学习椎管内麻醉这一内容时,可以将《焦点访谈》节目中讲述的因椎管内麻醉引起的医疗纠纷为例,一名高龄手术患者接受麻醉后5 min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不能够接受,将医院告上法庭。且不论孰是孰非,通过对案例中麻醉医师用药情况、患者身体状况等进行分析,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信息,并思考椎管内麻醉有何禁忌?麻醉药物注射部位如何选择?麻醉后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并结合脊柱解剖学特点、生理特点等强化对椎管内麻醉的认识。

猜你喜欢

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网络教学
麻醉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地方性综合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教育改革探索
病案式多媒体教学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小议
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