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智慧教育的“教育革命”的思考

2020-02-22刘倩赵临龙拓盼高丽

科技风 2020年5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

刘倩 赵临龙 拓盼 高丽

摘 要:中国信息化教育正处于由量变的积累向质变迸发的临近点。新技术颠覆了传统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教学过程,同时促进教育发生智能化改变。智慧教育搭乘智能设备、智能技术的便车,正以不可阻挡的速度革新和改造整个教育教学空间,而教育变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临诸多的挑战。本文致力于在前人的研究理论基础上,探讨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智能设备与智慧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并且以信息生态的角度对智慧教育的“教育革命”进行辨析。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能设备;教育革命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

智慧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知识爆炸的产物,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1]对于智慧教育的本质理解,最早是从哲学层面去阐释: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其专著《一生的学习》中揭示了教育的本質,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爱、自由和智慧,达到认识自我、消除恐惧和唤醒智慧的境界。而伴随着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战略,[2]“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教育”等概念运用而生。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智慧教育”的本质、构成体系、运营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1 智慧教育研究状况

1.1 国外智慧教育的研究

关于国外智慧教育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的层面都被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其中在韩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在智慧教育这一领域的研究在上述两个层面均有其独特的建树。新加坡在其iN2015计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就是智慧教育,新加坡资讯通信管理发展局(IDA)和其教育部共同实施,该智慧教育计划主要包括:通过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发学习全新的资源、采用多方位的评价方式,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个性化培养策略:提高国家基础教育的设施,使所有学校使用共享高速宽带网络,同时使学生获取所需要的数字化资源:使新加坡成为全球教育领域使用信息技术的创新中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直位于世界前列的韩国,它的智慧教育发展战略也是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之上衍变而来。韩国教育科学部(MEST)于2011年10月发布了《推进智慧教育战略》,目的是促进智慧教育的转变,通过对教室智能化的装备,提高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效果,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国际人才。[3]

1.2 国内智慧教育的研究

1995年中国教育以及科研计算机网在互联网的接入后,同时也标志这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开始。在经历了电化教育阶段、数字教育阶段、智慧教育1.0阶段、智慧教育2.0阶段,随着20多年不断发展的历程之中,中国信息化教育正处于由量变的积累向质变迸发的临近点。通过文献的检索,发现国内关于智慧教育的理论研究以黄荣怀教授、祝智庭教授、杨现民教授等为代表。当前,我国的较发达的城市已经出台了发展智慧教育的计划,如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宁波市等地区。在理论层次方面:祝智庭教授等认为,智慧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代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新诉求;杨现民教授认为,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旨在提升现有数字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科研和智慧服务),促进教育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会公众等)的智慧养成与可持续发展。[4]

2 智能设备在智慧教育的应用

深入理解智慧教育本质与内涵,需要从智慧教育的体系架构进行结构。智能设备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乃至深度融合,主要集中在智能设备与教室的融合,智能设备与教学课堂的融合。

2.1 智能设备融入教室

在Lawrence和Mercier的研究中,探讨了多点触控教室桌面软件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展中学生合作与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多点触控教室在传统投影仪、电子白板、电脑(可选项)、电视、触摸功能等多种设备的基础上融入智能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而重新打造了智能化、开放化的教育环境。在相关的中澳联合研究项目中,通过对全班同学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的整体情况进行视频录像,来精确分析每一个小组,每一位同学合作的状态与参与度。智能技术笼罩下的传统教学教室被赋予了灵性与智慧,使得个性化教育理念付诸于实践,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协作学习等学习方式顺利展开,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扫清了道路。FingerSense是美国的多点触控技术团队Qeexo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FingerSense基于机器学习的一套交互方式,通过人体数据采集和智能算法,能够在触摸屏上区分手指不同部位(指尖、指关节、指甲)与输入设备(如手写笔)的触屏解决方案。通过对智能软件以及简单的硬件的设置,Ubi Interactive可以使现有电子白板变得更具互动性。

2.2 智能设备融入课堂

新型技术与传统课堂的融合,结束了以往师生授受的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开启了富媒体的感官学习体验,来实现智慧课堂的高标准。而智慧课堂是以学生智慧发展为目标,以信息技术无缝支持学生深度学习全过程为特征的课堂样态。智能眼镜最初是由谷歌公司在2012年5月首次推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对智能眼镜研发的新浪。智能眼镜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拥有多种功能。由于智能眼镜具有强大的交互与搜索功能,同时具备一数据分析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与学生的双手。在课前,智能眼镜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同时机体小巧精致,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学生只需要正常佩戴这种眼镜,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语音或自主操作打开后台程序,通过智能眼镜成像由学生接收,从而使学生学习好课前知识。在课堂上,学生佩戴智能眼镜,后台自动处理和调取信息就能知道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性分配不同的任务,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帮助教师提高效率,极大地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后,智能眼镜可随时查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未完成的学生可进行提醒,教师在后台也能实时监控学生预习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保证整个课后环节高质量地进行。

3 智慧教育的“教育革命”的思考

教育技术学领域有太多的一闪而过的热点,我们要警惕之前那些令人失望的事件,跟风炒作的运动式“研究”绝不应该是一个负责的研究者应有的学术品格[5]。自从“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等概念的提出,相关论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期刊杂志很乐意接受有关于“智慧教育”的稿件,这就导致一大部分准研究者更愿意积极投入到智慧教育的改革大军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或是出于某种目的通过“蹭热度”的形式来获得期刊编辑部的青睐。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研究者反思的。

3.1 智慧教育的“教育革命”的辨析

智慧教育搭乘智能设备、智能技术的便车,正以不可阻挡的速度革新和改造整个教育教学空间,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是信息化教育阶段的高级形态,以全新的方式去塑造教育新空间。由此,众多学者赋予这次教育变化为“教育革命”的称号,尽管有专家对这样的观点并不赞同,甚至大肆批判,认为“革命”一词的使用太过夸张,“革命”的本质意义是变革天命,而信息空间下教育新生态的形成远未达到这种状态。但不容置疑的是信息技术已经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地冲击,使得教育新生态下的诸多教育因素被重新洗牌。

教育变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教育培养人而产生的社会效益一样,并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育的变革需面临诸多的挑战,所以我们要一一落实,循序渐进。首先,在智能技术的推动与智能设备的辅助下的智慧教育需要经历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以及知識管理与社交网络,尤其是一些核心技术的关键点有待突破;其次,学习要突破时空的限制,在智能教育的框架下,教育将不再使用教室教学这一传统单一的媒介,学生将不受时间、空间、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各方面限制,迎来多元空间教育的广阔平台。学生摆脱以往枯燥乏味的纸质教材,采用数字化教材、同时通过开展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与其能力水平相适应的订单型教育服务;再次,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将发生颠覆性的变革。教师也将由以往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与设计者;最后,教育观念的转变,逃出工业化时代教育观念的束缚,要将脑袋与身体同步置身于智能化时代,真正享受技术进步给教育带来的红利。

3.2 智慧教育面临的问题

智慧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教育价值隶属于人文主义价值体系的范畴,教育与技术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那么无形放大科学主义的意识形态会是对人文主义的戕害,“便捷式”技术的滥用会使得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灰飞烟灭。

第二,教学技术的僭越,即教育客体主导教育主体,偏离了固有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目的。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教学技术的目的与教学技术手段、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与传统经典教学手段往往相互缠绕,相互渗透,乃至于趋于含糊不清,地位不明的状态。

第三,教育者的角色失位,这种唯科学主义观念下师生关系的建构只会导致师生关系为固化之网,导致教师出现独裁式教学。以“效益”为风向标的师生关系则属于科学模式:实在论的师生关系是以严肃、工整、富有理性的原则而建立科学、标准、规范的师生关系,这种唯科学主义观念下师生关系的建构只会导致师生关系为固化之网,处理师生关系不过是攀缘这张事先编制好的结构关系网而已。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认识:首先,教育者要更加重视教育价值从工具主义走向人本主义。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教育技术与教育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意义与精神层面去叩问作为衡量技术发展的内在准则。其次,现代教育技术应该与传统的教学技术在课堂时空里发挥着各自特有的力量,二者不是对立相抗的关系,而是相互辅助,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共同促进教育教学的平稳发展,实现教育目的,体现教育的本质。最后,教育角色应从“孤立者”走向“合作者”,教学方式从智能设备辅助教学走向人机互助教学,教学场所从封闭式课堂领域走向开放化社会空间。平衡好教育者角色的地位,厘清教育者角色的关系,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与反思教育者的彼此关系。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12):5-13.

[2]杨萍,姚宇翔,史贝贝,等.智慧校园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01): 18-24.

[3]陈耀华,杨现民.国际智慧教育发展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0):5-11.

[4]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29-34.

[5]李子运.关于“智慧教育”的追问与理性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08):5-10.

项目:本文为安康学院硕士点培育学科——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建设项目(2016AYXNZX004、2018AYXNZX15)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
我国发展智慧教育的路径选择
区域智慧教育持续推进的机制创新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试论智慧型教师的职业素养
德才铸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