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镇江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0-02-22中共镇江市委党校冯乐乐

商展经济 2020年8期
关键词:镇江市镇江民营企业

中共镇江市委党校 冯乐乐

1 镇江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1.1 民营经济持续增长,但民营企业亏损面较大

2018年,镇江的私营企业为9.47万户,个体经营户为27.57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3.26%和19.59%。2018年镇江的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注册资金分别是6846.36亿元和472.70亿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了17.30%和17.10%。2019年,全市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1.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5.0%,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75.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是从整体规模上来看,远低于苏南的其他几个城市,在与苏北地区的比较中,排名也不靠前。镇江市2018年私营工业企业亏损面达到17.54%,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二,与排名第一的连云港市仅差了1.4个百分点,可见镇江的私营工业企业亏损情况较为严重。在私营工业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方面,镇江为8.75%,在全省13市中排名第11名,即倒数第三,可见资产的利用效率较低。

1.2 民营经济具有较高的投资活力,但有下降趋势

2018年镇江市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0.31亿元,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中,内资有835.55亿元,私营企业占内资总额的比例为51.50%;2017年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6.08亿元,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中,内资有2491.62亿元,私营企业占内资总额的比例为58.44%。因此,2018年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占内资的比重下降了6.94个百分点。据调查,2019年第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0.0,企业景气指数为131.7,与第三季度相比,受重点行业指数反弹的带动,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提高了6.2个百分点和8.3个百分点,总体运行状况向好。但整体来看,企业投资意愿并不强,企业的用工问题、综合生产成本升高等现实问题对企业的预期投资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1.3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当前,镇江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交汇叠加,具备交通区位优越、产业配套齐全、科教资源丰富、商务成本较低、生态环境良好等综合优势。同时,市委、市政府继续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努力让企业花最短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享受最好的服务,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19年第四季度,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显示:本季度有38.9%的企业受益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帮助和支持,比上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减税降费、降息或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化解过剩产能政策的力度有所提高,受益企业比重分别比上季度提高2.3、3.1和0.6个百分点。

2 镇江市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层次较低

镇江的民营经济普遍处于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低端。整体来看,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尤其是高度化水平较低。2018年镇江规模以上民营经济工业企业个数排在前三的分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最多的是小型企业,占比达86%,大型企业最少,占比仅有1.2%。个体私营经济经营户数排在前四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由此可以看出,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制造、租赁、建筑、农副食品加工等传统领域,这些行业本身处于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低端,产品的附加值低,利润空间有限。同时,民营经济在一些新兴产业涉及甚少。如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产业中,民营企业很少。

2.2 创新水平不高

技术创新充满不确定性,对于很多民营小企业来说,开展技术研发风险很高。镇江一直很重视创新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但是一些民营企业的发展还是停留在生产、销售方面,没有意识到技术创新在企业成长中发挥的长期作用。另外,企业创新水平较低还在于创新型人才的不足。镇江市的民营企业多停留在以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为主的阶段,人才资源相对周边的南京、苏州、常州、无锡等市来说比较匮乏,创新水平低。整体来看,民营企业在人才待遇和个人晋升上无法与国企相比,优秀人才基本会将国企作为就业第一选择,所以民营企业会面临着“招不到人”的情况。即使有些企业花重金引进了创新型人才,但在后期的培养中出现问题,导致人才流失。长此以往,民营企业自然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只能生产传统的产品,而对市场上一些新产品进行模仿,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会陷入恶性竞争的“红海地带”。

2.3 准入政策不公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也出台了不少放开民营经济限制的政策,但影响民间投资的“栅栏”还在,所有制导致的区别对待影响了民间投资的信心和决心。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但是一直以来外资企业获得的优惠待遇一直明显高于民营企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世纪90年代,镇江也加大了吸引外资的力度,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这对于特定时期发展经济是必须的。但是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重外资、轻民间投资的倾向,这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明显不利。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改革还处在“深水区”,一些隐性壁垒依然存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和资源如石油、金融等还是被国企垄断。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给国企和外企做配套服务的情况,产品特色与品牌没有形成,发展潜力不足。

2.4 融资困难

资金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至今为止,依然有许多企业表示,直接融资门槛依旧很高。事实上,民营企业大多处在产业链的末端,资产负债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不能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规模上也不占优势,直接融资非常困难。在银行贷款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银行会对企业进行利润和风险评估,作为放贷的依据,基于此银行会优先选择规模大、利润高的企业或者国有企业,而对小型的民营企业不放贷或者贷款金额很有限制。民间借贷方面,市面上也有很多的小型借贷公司,有些民营企业会进行短期借贷来解燃眉之急,但是高额的利息费用加重了企业的运作成本。因此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2.5 营商环境相对落后

近年来,为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镇江市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方面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在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限上做实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苏南的其他市相比,镇江的营商环境相对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镇江一直很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及正在经历的经济新常态阶段。仅从时间来比较,镇江实施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计划经济的时间要长很多,但是传统的体制和观念还未完全清除,民营企业或多或少的会受到歧视。一些领导在思想上依然重视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对于民营企业有歧视,对民营企业中的小微企业重视不够。

3 镇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针对镇江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企业自身方面,需要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而增强内生动力。二是从外部环境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精准施策,在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上提质增效,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

3.1 “苦练内功”——坚持创新,增强内生动力

(1)提高产品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创新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民营企业要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加大产品创新的投入力度。根据产业“微笑曲线”理论,企业要想实现更高的利润目标,就要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现在很多企业还处在价值链的中端,附加值低,向上游延伸就要注重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向下游延伸要注重产品的营销,品牌方面一定要形成自身的特色,同时要完善售后服务环节。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都是附加值高的环节,要加大投入力度。很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而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可以考虑与其他企业或者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技术联盟,从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2)推进管理创新。很多民营企业创立之初,靠的都是企业家个人的智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扩大,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加凸显,所以要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打破传统的经营观念,在内部管理上推进创新。一是产权要清晰,明确好企业家与企业财产的界限,使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二是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企业管理的要求随之提高,此时就需要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三是要完善用人机制。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花重金引进高层次人才后也要留住人才。所以要完善用人机制,既要给予人才较好的工作待遇,还要给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3.2 “保驾护航”——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助力转型升级

(1)实现平等准入。镇江的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制造、租赁、建筑、农副食品加工等传统领域,而医疗、水利等行业较少。国有单位主要集中在教育、基础设施、交通等领域,可以看出,所有制形成的界限比较分明。对此,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思想,结合中央制定的各项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再结合镇江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在服务方面不流于形式,积极把相关政策落实到位,不得设限,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的平等准入。

(2)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加大财政税收的扶持力度。在市财政中划拨专项资金,用来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对于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绿色环保产业等重大项目进行扶持,尤其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要给予更大的优惠力度。市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将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加快改革金融机构。鼓励各类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对于国家重点支持、扶持的产业,要适当地增加贷款金额和延长期限。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做好银行和企业的“中介”,解决银行和企业沟通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具体可以由政府组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平台上发布及时信息,一方面可以向银行展示效益好、成长潜力大的企业,另一方面也可以向企业展示银行的贷款信息等,做到信息渠道畅通。

(3)完善社会服务。我国民营企业是伴随着争议发展起来的,虽然镇江一直很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营商环境相对较好,但也不乏一些对民营经济的偏见。基于此,一是要加大媒体的正向宣传作用,努力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可以通过宣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社会服务上的光辉事迹,比如在扶贫、关怀保洁工人等方面的事迹。二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鼓励学者进行相关问题研究,为其发展提供理论保障。三是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充分整合资源,建立服务态度良好、步骤精简的现代服务体系,涵盖企业从成立到成长,再到发展和升级的各方面,并为企业提供从生产、管理到销售等环境的咨询建议。四是落实人才吸引政策。近年来各省市在争夺人才上可谓是“大打出手”,镇江市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好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在人才落户、待遇以及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让镇江留得住人才,让镇江的民营企业留得住人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镇江市镇江民营企业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江苏省镇江市宜城小学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