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社兴办农民田间学校成效显著

2020-02-21刘华彬

农民科技培训 2020年12期
关键词:奶农联合社田间

刘华彬

农民田间学校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出的一种创新的教育培训模式,它强调以农民为中心,采用培训人员和农民互动交流的方式,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成人教育的一次革命。我国自1994年引进农民田间学校后,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层农技组织中得到广泛采用,尤其是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与农民田间学校的特质高度契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期,笔者对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志合奶牛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兴办田间学校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联合社基本情况

志合奶牛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10年8月,牵头人为临朐县奶牛协会会长秦贞福,法定代表人刘翠苹,现有成员社25家,饲养奶牛1.1万余头,辐射带动周边奶农户1200多户。联合社成立以来,带动成员户户均年增收5万多元,在当地率先依托联合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联合社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等各级授予的20多项荣誉,被团中央选作青年就业创业实习基地。

二、联合社兴办田间学校的背景

我国奶牛标准化养殖历史较短,但发展较快。奶牛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明显,如今在临朐,奶牛养殖已发展到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单户奶农一般饲养50头以上。但总的来说,当地奶农生产规模小,技术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对良种、饲料、环境工程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还不充分,生产力水平提升空间较大。

奶牛养殖投入大,技术要求高。一方面,奶牛养殖投资大、周期长,奶牛购买、奶场建设、饲料消耗等都需要巨大的投入。一户奶农以饲养50头奶牛计算,仅购买奶牛就需要百万元左右。另一方面,奶牛养殖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优质牧草、青贮、饲料配合、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挤奶等多方面技术支持和服务,才能实现好的效益。在志合联合社,先期,一头牛一天产奶20多斤;中期,通过采用全株青贮玉米等技术,能产50多斤;如今,联合社制定的标准是60斤,如果奶农达不到这个标准,联合社就得对其进行指导介入。

奶农技术素质差,对新技术不敏感。在临朐,绝大多数奶农是因为感觉奶牛养殖收益不错,于是东凑西借一些资金开始养牛,对奶牛的品种、品质、性能、系谱、饲料饲养、环境卫生、防疫等知识全然不知,导致牛群健康状态、生产性能差,奶产量低、质量不稳定。有的奶农舍不得投入,养奶牛如同养黄牛,饲喂劣质秸秆类粗饲料;大部分奶农不愿意接受新技术,不注意饲料搭配,导致奶牛营养不足,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政府公益服务供给不足,企业存私心。地方奶牛服务部门力量薄弱,无法顾及众多分散的奶农,对奶农服务供给不足。另外,奶业企业也扮演着技术及服务提供者角色,制定了消毒、防疫等各方面的制度,指导、监管奶农执行。但是,受利益私心驱使,奶业企业没有意愿提供奶农亟需但不能给奶企带来直接收益的基础性技术服务(如奶农技术素养培养)、个性服务(如给奶牛治病、动手术等)。

三、联合社兴办田间学校的做法

(一)培训种类

联合社的培训有两种。一是季节性的培训。在需要防疫、秋天收饲料、疫情到来等时刻,联合社召集奶农,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这是主要的培训方式,因为培训的内容是奶农迫切需要的,因此奶农积极性高,效果好。二是不定期地培訓。对一些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常规性技术,不定期地开展培训。

(二)培训方式

联合社的培训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田间观摩。这种方式主要适于新技术的推广。2013年,临朐奶农一头奶牛的日产奶量在20公斤左右,为提高产量,联合社决定推广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就是将玉米连棒子带秸秆全部粉碎,作为奶牛青贮饲料,这种青贮饲料营养更丰富,能大幅提高牛奶的产量。之前的传统做法是,奶农们购买玉米秸秆,粉碎了制作黄贮饲料。刚开始推广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时,联合社做了大量的室内培训,但奶农们不接受,原因是这么多年传统的养殖,让奶农们觉得黄贮饲料也很好。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要是只购买秸秆,一头奶牛花700元就能备齐全年的草料,如果带棒子,至少得3000元,奶农们一合计,觉得投入太大,坚决不干。怎样才能说服奶农呢?联合社摸准农民只相信眼见为实的心理,决定开现场会。联合社联系了青岛一家采用全株玉米青贮、养殖效益非常好的奶牛场,组织奶农去观摩,大家兴致很高,有20多户奶农前往。到了青岛的奶牛场,场主介绍说他们的一头奶牛日单产达30公斤,参观的奶农都不相信,场主拿出他们与奶企的销售记录,大家才相信这是真的,都感觉不可思议,纷纷问场主是怎么喂的,于是场主详细介绍了自己采用的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并为大家算了一笔账:全株玉米青贮虽然投入大,但营养高、容易消化,减少了精料饲喂量,相比饲喂传统的黄贮,奶牛一天至少直接多产2公斤奶,一年下来一头牛能多收入2000多元。通过亲眼目睹,奶农们真正明白了全株青贮的好处。从青岛奶牛场回来后,联合社又联系了寿光的一户种植青贮玉米的农户,组织了一批奶农前往观摩如何收割全株青贮。参加了2次观摩的奶农,基本都转变了观念,决定实施全株青贮。那些不愿意去的,要么还在犹豫,要么打算观望一段时间,要么在一边说闲话。第二年,饲喂全株青贮的奶牛,配合先进的生产管理,一头日产奶28公斤,结果其他奶农都跟着搞全株青贮。二是室内培训。室内培训主要是开展常规技术的培训。目前联合社有一大两小3间培训室,配备了电脑、空调等设施。

(三)培训发起

联合社培训发起,大致分3种情况。一是联合社发起的专项培训。联合社根据生产需要,发起专项培训,如到了收青贮的季节,就组织一场青贮技术培训。大部分的培训是由联合社发起的。二是奶农提议的研讨培训。如有的奶农提出,最近一段时间奶牛拉稀很厉害,提议联合社组织大家搞一次研讨式的培训,看看该怎么办。三是合作企业申请的推广培训。这些企业往往主动提出来,请联合社组织奶农搞个培训班,讲解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介绍一些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四)培训师资

联合社培训师资主要有3类。一是以秦贞福为代表的合作社技术人员。秦贞福,高级兽医师,先后获得“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功勋人物”“全国科普惠农先进个人”“山东省畜牧兽医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二是产业链合作企业的专家。这些企业拥有各自领域的顶尖人才,或者外聘业内专家,经验丰富,视野广阔,为奶农讲解新产品、新技术,同时普及奶牛营养、疫病防治等基础知识,深受奶农欢迎。企业前来讲课的专家,不用联合社承担任何费用。三是以身边的优秀奶农为老师。每一次培训,奶农们都会交流各自的经验。对于那些单产提高快、经营出色的奶农,联合社会请他们讲讲自己的经验,由于相互之间没有竞争,又同为联合社成员,一般都会倾囊相授。对于个别经营不好的奶农,联合社会与其单独沟通,找出存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指导。

(五)培训费用

联合社培训不向奶农收取费用。在培训中,学员吃饭是一个大的开销,大概分3种情况:一是不超过半天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大家就各自散去,不存在吃饭问题;二是全天培训,如果是联合社组织、承办的,则由联合社请学员吃午饭;三是联合社组织、企业承办的培训,由企业支付学员餐费。

四、联合社兴办田间学校的成效

目前,通过联合社培训,推广新技术、新产品14项,培训奶厅管理人员800人次,成员户奶牛生产效益比加入联合社之前提高了30%以上。

由于联合社培训采用了互动参与、田间观察、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田间学校方法,奶农参与积极性高、更乐意接受、成效更好。一个比较明显的对照是,在联合社推广全株青贮玉米技术之前,当地畜牧部门已推广该技术多年,还专门下了红头文件,组织了相关培训,但奶农们接受情况一直不理想。联合社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一批示范户率先采用全株青贮玉米技术并获得成功,从而带动周边甚至全县奶农普及了该项技术,充分彰显了田间学校的优势与作用。

(本文为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课题“涉农生产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的人才支撑——基于合作社兴办田间学校培育乡土人才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合作社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奶农联合社田间
春日田间
田间地头“惠”果农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抗议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欧盟补助28.1亿元给英国奶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