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加快云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0-02-21洪正华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云南制造业高质量

文 洪正华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推动制造强国战略实施。近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这是省委、省政府客观把握省情,深刻洞察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大势,在持续打造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对云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云南制造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云南制造业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滇池、洱海等地已有手工制陶、磨制工艺等技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云南近现代工业开始发展,创造出了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辉煌一页,若干个“中国第一”在这片土地上诞生。1912年我国第一个水电站石龙坝电站建成发电。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批军事与工矿企业内迁云南,创造了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若干第一:中国第一个大型机械制造厂中央机器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电线,第二十二兵工厂生产了中国第一台望远镜,云南二十三兵工厂露天开采磷矿石、加工磷矿、电炉法制磷为全国第一,云南锡、铜、铅、锌、金等有色金属开采量居全国第一,有色冶金工业矿产总值居全国第一,垒允飞机制造厂开创云南飞机制造先河,中国电力制钢厂结束云南不能生产钢的历史。改革开放初期,全省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以烟草为代表的轻工业独放异彩,冶金、煤炭、化工、机械等重工业相继崛起,形成了云南制造业的基本格局,涌现出了春花自行车、兰花冰箱、山茶电视机、白玫洗衣机、茶花汽车“五朵金花”等知名品牌。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两型三化”产业方向,着力打造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加快推进“数字云南”建设,不断推动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效,绿色铝材、绿色硅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集群,信创、新能源汽车、疫情防控物资等产业链从无到有,全省已有9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1个省级示范基地,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打下了良好基础。2019年,全省制造业营业收入近1.2万亿元,占全省工业的81.5%,成为推动云南省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尽管云南省在制造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们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某些历史阶段错失了发展机遇,以及很多工作还处于推进过程之中,成效还未显现等原因,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初考察云南时指出的“云南制造业的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具体表现为,从目前工业产业结构来看,一是“一烟二电三有色”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烟草、电力、有色三个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近60%,仅烟草占比就高达30%,其余35个行业没有一个占比达到5%;二是云南省工业中重化产业比重过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比重仅占10%左右,对工业增长尚未形成有力支撑;三是大部分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全要素生产率不高,发展方式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信息、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驱动能力薄弱,基础型、原材料型的产业比重过大,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和配套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现有优势制造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带动配套产业能力不强,难以形成产业集群。

从六个方面推动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制造业产业体系

如何有效破解云南制造业存在的问题?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对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局性、战略性部署,制定出台了《决定》,着力实施“双百”工程,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等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提出到2025年,先进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2.9万亿元,到2035年制造业装备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提供了遵循。

下一步,我们要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目标狠抓落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两型三化”为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八大重点产业”“三张牌”和“数字云南”建设,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融合促动,用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增强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改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四个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融合发展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着力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制造业产业体系。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

第一,加快动能转换,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制造业补短板、拉长板行动计划。围绕原材料、装备等重点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水平,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以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好“存量变革”的文章,加快烟草、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围绕产业链关键、薄弱、缺失环节,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激发新动能,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

第二,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形态。聚焦提升新动能,加速布局“新基建”,加快4G网络全覆盖和5G网络建设,推动5G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扩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的制造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大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供给,推动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第三,推动协同创新,激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云南制造业发展的短板。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人才链,延伸资金链,配套政策链。政产学研用结合,在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上有新的进展,推进与科研院所合作,在全省制造业的特色优势领域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力度,在全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上有新突破。在加强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上有新成果。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补上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短板。

第四,扩大工业和信息化开放,释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潜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的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我们要做好开放这篇文章,向开放要活力。主动融入和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抓住澜湄合作、孟中印缅地区合作的机遇,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等领域合作,创造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便利环境,大力拓展南亚东南亚市场。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消费品制造等产业,实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招商促进“增量崛起”。

第五,推进绿色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新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云南发展“三个定位”的重要内容。对云南来说,绿色发展尤其重要。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发挥云南绿色能源优势,制定和宣传绿色制造发展行动计划,为建设绿色制造强省筑牢根基。持续打好工业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清洁生产,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引导开发绿色设计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园区,加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试点,支持企业打造绿色产业链,提升工业效能,提升工业发展环境友好度,为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提供有力支撑。

第六,应对疫情冲击,抢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找准云南制造业在全球、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坐标和方位,深入把握基本省情,充分挖掘利用积极因素、优势条件,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体现云南担当。应对疫情冲击,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补齐应急产业供应链短板。在绿色铝硅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培育取得积极进展基础上,把云南绿色资源优势深入转化为绿色制造优势,促进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抢抓疫情冲击下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给制造业带来的新机遇,引导制造业企业特别是有替代进口优势和潜力的企业站上“风口”谋发展,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云南制造业高质量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云南邀您来“吸氧”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