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表委员: 带着百姓声音上“两会”

2020-02-20韩静

小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两会委员人才

每年年初,作为观察当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省级地方两会一直都备受关注。2020年伊始,随着新疆率先进入“两会时间”,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两会也就此进入“两会时刻”。而一并进入大众视野的还有建言献策代表委员们的一言一行,他们从基层群众中来,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履职又一年的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有哪些?又在过去一年有什么收获、新一年带来哪些建议?

《小康》记者采访发现,今年省级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期盼依旧很“接地气”,乡村振兴、城乡建设、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就学就医、改善医患关系等成为地方“两会”代表委员们频频提及的“关键词”,这些密切关乎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民生为底色绘就出新一年的幸福新画卷。

代表委员为乡村振兴支招献策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用什么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参会的代表委员们都在认真思考。

安徽省人大代表谢婷来自基层,她对近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颇有感触。她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初见成效,一大批村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但同时,她也关注到在一些老旧村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对此,谢婷建议,政府应尽可能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资金的补助力度,创新项目捆绑机制将乡村基础建设项目纳入有补助渠道的项目范围内,为村集体解决资金问题创造条件。此外,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要加大对老村庄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在道路、下水道、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农村住房改造攻坚战是改善农村面貌、回應群众期待的一大行动,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破题举措。在日常调研中,江苏省政协委员张华贤发现,许多地方老房、新房一起拆,既摊薄了上级扶贫资金,又限缩了重点对象受益面。同时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模式上,形成苏北农房治理改造的瓶颈。“苏北农房更要加快建设步伐,走好农房改善后半程。”张华贤表示,在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的同时,要在提升群众利益保障上下功夫,真正做到“愿意搬”“搬得起”“放心搬”。

来自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肩负着人民的重托,齐聚一堂,围绕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民生福祉、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图/ 韩静

1月14日上午,湖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的说明,这也是湖北在全国率先迈出的以立法促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由此引发了代表委员广泛热议。湖北省人大代表、潜江市浩口镇第三小学校长秦开美首先从“人”的角度表达了他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乡村振兴,它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要能够把村子里的人能留住,其实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要富起来,而且还要满足他们对医疗、教育、卫生环境等等,满足他们对这些的需求。湖北省人大代表、来凤县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向辉则表示,要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非常重要,后续对产业的跟进,不能立马就把政策脱钩。

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顺丰速运公司总经理潘韦认为,找到适宜的产业,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还必须有畅通的物流渠道。他建议,只有不断完善乡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网络才能把村里的“土特产”销往全国,最终达到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目的。

《小康》记者采访了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他表示,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接下来的重点。“2019年全国各地的脱贫攻坚力度很大,湖北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也透露,湖北的贫困村在2019年已全部出列,这样的成绩对湖北来说来之不易,接下来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期,湖北要走在前面,就要建立更行之有效的机制防止贫困户返贫。”叶学平对此建议,针对相对贫困依旧存在的情况,湖北接下来的后脱贫时代的主要方向也应该朝着建立长效机制方面下功夫。如继续加大技术扶贫和教育扶贫的力度,把技术送到农村,把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的好措施落实到基层,不断壮大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才是长久之计。

而在与湖北相邻的湖南,代表委员们最关心的还是扶贫。湖南省政协委员、新化县三联峒景区负责人黄乐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目标就要强化兜底作用,让老弱病残等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上的弱势群体跟得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个群体大多数是因为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生活困苦,他们需要公共性基本服务保障和普惠性基础民生兜底。

“我认为,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保障,是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也是发展惠及人民的促进机制。建议从省级以上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健全老弱病残群体生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提升对弱势群众的保障水平,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他建议整合完善残疾人福利政策,对提供救助的企业和单位给予政策倾斜支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扶弱助残项目;全面落实特困人员生活补助和护理补助政策,确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全面落实资助参保、疾病救助等政策,切实减轻城市困难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实现城镇低保、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

作为世界著名的古老灌区之一,河套灌区位于巴彦淖尔市境内引黄灌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依然浇灌着1100多万亩的沃土良田。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娜木罕建议,把河套灌区的管理、保护、开发和利用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协商议题的重要内容,组织委员开展视察调研,发挥政协优势,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支持,研究制定《内蒙古河套灌区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规划》,推动灌区现代化升级改造,让两千年历史的河套灌区保持蓬勃生机,世代延续、生生不息,从而促进乡村振兴。

稳就业 做好最大的民生工程

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在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的情况下,如何稳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依旧是今年省级两会各地代表委员高度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多位受访代表委员认为,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民生、收入问题,一头连着产业发展,可谓“上联下接”。

来自深圳的广东省人大代表易凤娇告诉《小康》记者,目前广东省制造业发展正处在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而且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出要稳供应链,这对广东省的制造业做大做强起了关键作用。“既然要稳链,那就意味着高中低链条企业都会同时在广东存在,我们既要高尖端高科技制造,同时也还需要基础制造企业作为链条支撑,这也意味着我们不单单只需要高端人才,同时中低端人才我们也是需要的,这样才能是一个完整的链条。目前随着对自动化设备的升级,以及客户的要求不断提升,大部分制造业的工作环境已经有很大改善,大都是整洁干净,管理人性化了。但目前制造业还是面临高中低人才都难招的情况,对企业的新产品研发,长远发展都有影响。”因此,易凤娇建议广东省政府未来能多举措吸引人才进入制造业工作。

“现在制造业主要面临两个困难,一是招工难,二是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希望省政府能够有多一些的举措,鼓励现在的中小型企业能够尽快转型升级、自动化。”从人才吸引方面,易凤娇希望表彰在制造业工作十年以上的员工,同时希望更多的文体设施能够偏向工业园区。

浙江省政协委员顾时杰长期关注浙江省职业技术人才的就业情况。“在浙江制造业发展中,掌握现代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的人才缺口较大。”顾时杰带来了一条关于加快发展高水平职业教育的提案,呼吁社会各界提高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填补职业人才空缺、提升就业能力。

技能工人队伍是支撑吉林制造、吉林创造的重要基础。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需要数量充足的技能人才作支撑。李凯军是吉林省的人大代表,他认为,“仅从工资待遇方面来看,与南方一些城市相比,我们并不占优势。但是我们可以政策留人,感情留人。”李凯军表示,过去一年,吉林省针对技能人才出台一系列政策,不但提高了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还打通了职业上升渠道。

“技能人才如果发展好了,应该可以和管理人才一样,也能成为管理干部。”李凯军建议除了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大比武练兵之外,还应发挥模范技能人才的带头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提高他们的心气。

委员代表建议各地民生“做加法”

民生,是地方和全国两会最接地气的热门话题。

从今年的地方两会看,医疗、养老、环保等民生领域传统“热词”仍备受關注。比如,湖北、重庆、上海、安徽等地代表委员关注异地医保,建议推进医保城镇、农村并轨和全国层面“漫游”。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代表委员建议以立法规范养老资源的投入分配,解决社区养老服务需求。

异地就医何时能实现统一结算?报销难问题如何解决?在2020年陕西两会上,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路安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凤玲建议,快速推进医保卡全省跨区域使用,协调统筹各地市的医保结算系统,实现省内异地相互关联结算,方便百姓异地就医,解决看病难、住院难、报销难的问题,让老百姓能够根据自身的病情状况、经济条件等,在省内选择相应的医疗机构就医治疗,享受医疗保险的真正便利。

记者注意到,在各省级两会举行期间,还有不少代表委员关注如何防范医患纠纷等议题。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刘云雷建议,在医院设置法治副院长,建立完善的预防方案,妥善及时处置医疗事故、医患纠纷,及时化解矛盾,给医院一个正常的诊疗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猜你喜欢

两会委员人才
图片报道
人才云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委员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