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温度和厚度”

2020-02-20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2期
关键词:网格街道党组织

(作者为中共利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近年来,利津县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把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作为改革创新“一号工程”,积极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社区助力、居民自治”的城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为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指明了方向。随着当前城市社会结构、组织形态、交往方式等深刻变革,城市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变化,如何构建高效运行体系、增强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整体效能,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新矛盾,主要体现在城市治理层次较低、部门单位和街道之间权责不清、人员队伍水平整体较低、办公服务场所不达标等问题。网格化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头戏”,城市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城市治理结构变化对党建提出的新课题,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以党的建设贯穿、保障和引领基层治理,破除行业壁垒、系统壁垒,发挥社会整合功能,推动以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的创新。

二、探索与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提升社区治理领导力。坚持协调联动、同向发力,着力构建“县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的四级组织领导架构。一是县委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35名县级领导干部带头联系城市网格,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制定城市治理事权清单,出台《落实街道对区域内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参与权和建议权的实施办法》,明确社区工作首批准入事项66项,实行街道与乡镇差异化考核,保障街道履行公共服务管理等方面职权。二是街道、社区健全“兼职委员制”。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建立街道“大工委”2个、社区“大党委”9个,吸纳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10名,将30名物业公司管理人员、18名业委会主任、40名驻区单位分管同志、13家社会组织负责人聘为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分级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推动城市基层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大事共议。三是社区党委强化“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推荐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物业公司党组织“第一书记”,社区“两委”成员、业主委员会成员、在职党员担任物业服务企业义务监督员;对物业失管小区采取“县街配套+小区自筹+社会公益”的方式,实行“区域物业一体化”兜底服务,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

(二)坚持强基固本,提升城市基层组织力。坚持“群众在哪儿,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儿”,筑牢城市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激发党员队伍创先争优活力。一是强化新兴领域党建覆盖。成立津元商圈党委,将周边2个购物商场、1家银行、300余家商户纳入统一管理,推动商圈党建服务深度融合;推进园区党建“一统六联、整园提升”行动,实行企业入园手续申办、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组织建立和党组织书记选配“四个同步”,以组织融合带动企业融合、产业联合;实施“小个专”领域“红色领航”工程,打造一批党建示范街区、放心购物商城等特色品牌,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向新领域、新业态有效覆盖。二是推进过硬支部建设。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实施“红色引擎”示范工程,全面推行城市各领域党组织星级评定制度,创建党建品牌32个,评选五星级党支部12个、党员标兵120名,发挥品牌引领、支部带动、党员带头作用。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行城市各领域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成立商圈“红色联盟”,把社区党员量化积分、机关在职党员志愿服务积分与周边商家优惠打折服务挂钩,构建社区、商圈、商户利益共同体,推动党员管理严在日常、抓在经常。

(三)坚持统筹融合,提升社会治理支撑力。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夯实基础保障,推动党建统领、多网融合、一网到底。一是精细划分城市网格。划分街道一级网格2个、社区(园区)二级网格10个、城市三级网格136个,实现城市“一张网”。创新党组织设置,通过单独建、联合建等方式,组建网格党组织53个,下设楼栋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形成有机衔接、有效运转的城市组织体系。二是强化网格运行力量。成立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立“县街—社区—网格”“三级循环”运行机制,对网格内各类问题,根据疑难复杂程度分层级进行解决,实现“闭环”管理运行。以劳务派遣方式公开招聘社区(园区)专职网格员92名,配备45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按照每千户8万元、每个社区每年30万元标准,全面落实社区工作经费和党组织服务经费,增强社区为民服务底气。三是探索“互联网+党建”创新。建设“一云二库三平台”党建大数据运行中心,设置主题党日、量化积分、政治生日、党建地理信息系统等功能模块,深化党建大数据分析运用,搭建起党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四)坚持多元共治,提升服务群众践行力。构建“三融三入四下沉”工作模式,规划建设16处城市“津·红”驿站,建立发挥党建引领、发现社情民意、发起议事协商、发出吹哨报到、发动多元参与的“5F”微治理运行机制,实现“民情在网格汇聚、问题在网格解决”。一是把驻区单位发动起来。结合“双报到”工作,9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53个网格“支部结对、网格共建”,征集社区居民需求267个,达成共驻共建项目168个,推动社区、机关、行业等领域党建互联互动、融合发展。二是把社会组织引入进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依托县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与15家公益性社会组织开展合作,引进齐家社工等高层次社会组织开展网格服务;建立活动“轮值”机制,网格党组织发布“招募令”,由一个或多个社会组织承接,策划开展文艺汇演、消防演练、环境治理、政策宣传等活动39期。三是让社区居民参与进来。创新社区“党员提案”机制,按照“党员提事+网格议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的问题化解模式,提出意见建议64条。建立网格驿站居民议事会,定期组织楼栋长、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开展民情恳谈,吸收街道派出所、执法监管、司法调解等职能站所人员列席,协调解决急事难事320余件。四是把志愿服务活跃起来。发挥全县志愿服务联盟100支志愿服务队的作用,通过季度轮值方式,具体承办网格内社会性、公益性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出了党建引领下的“横纵关联、区域一体”社会治理新模式。

三、启示与思考

(一)把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作为根本,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到底。实践表明,基层党建强,基层治理就强。利津县不断加强顶层设计,解决街道、社区党组织职责定位不清晰,街道、社区责权利不统一、不对等等突出问题,着力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使街道、社区党组织成为城市基层各领域党组织的“轴心”、联系引领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确保了基层治理充分体现党的意志和要求,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二)把系统融合、共建共治共享作为抓手,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要不断强化政治、组织、能力、机制“四个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利津县以城市四级党建网格统领各职能网格,突破以往“人情式”“援助式”等传统“共建”关系,改变社区党组织包揽管理模式,对各类组织敢领导、善领导,全面统筹、开放融合,构建起党组织统一领导、辖区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三)把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作为出发点,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主体作用。利津县坚持以党组织为纽带,通过推动机关党组织联系社区党组织、借助专业化社会组织、建立志愿服务队伍等方式,整合辖区各类资源,通过丰富服务内容,健全服务网络,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做到普惠服务、公共服务与精准服务、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津苑社区网格服务驿站接待来访群众。

(四)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突破口,不断探索符合时代发展、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途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需要深入分析研究城市基层党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新突破、新提升。利津县从单一网格化管理到“多网融合”、从党组织“一家用力”到“多方参与”,创建网格驿站延伸服务群众的“触角”,正是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效推动了党建引领城市治理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网格街道党组织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网格架起连心桥 海外侨胞感温馨
热闹的街道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追逐
街道生活
风居住的街道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