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分析

2020-02-19朱文浩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1期
关键词:检查井城市道路市政

朱文浩

(贵阳市云岩区市政工程管理所 贵州贵阳 550001)

0 前言

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时代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传统行业的升级、变革也受到了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深远影响。为保证大数据技术较好服务于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必须从数据采集、数据挖掘与管理、数据开放与应用等方面入手,大数据背景下的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可由此更好适应时代发展。

1 大数据背景下的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路径

1.1 数据采集

大数据背景下的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首先需要做好数据采集工作,巡查人员对道路病害信息进行现场采集属于传统道路巡查工作的主要内容,但受到道路拥堵带来的巡查视野受限影响,很多时候巡查的准确率和覆盖率会受到较为负面影响,工作效率也可能大幅下降。对于大城市来说,道路巡查工作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而随着定位和传感器技术、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众包在市政城市道路养护数据采集中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通过利用大众的力量,各类问题即可更快速地解决,每个交通参与者均能够在其中发挥自身作用。通过手机内置的传感器,驾驶者可实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数据收集,数据管理中心可接收这类数据并通过针对性处理明确路面状况信息,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计划制定的针对性将由此大幅提升。而随着手机后台数据分析能力和传感器性能的不断提升,对应位置信息病害获取的准确度将不断提升,基于传感器振动的振幅、频率和加速度数据,病害的类型、范围、程度可通过分析精确匹配,更好感知路面病害属性[1]。

以此不断更新采集手段,养护数据的来源将日渐丰富并能够应用于更多领域。大数据背景下的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需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把握其跨界、互动、以用户为中心等主要特点,市政设施管理部门、交通参与者需充分参与到市政城市道路信息采集中,提升采集社会化程度。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开展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探索,上文提及的养护数据采集便属于其中代表,配合针对性的适应性研究工作,数据的实时性和精确性大幅提升,发现和修复病害的速度和效率也随之大幅提升。以贵阳市24h市政道路病害修复机制为例,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众包道路数据收集支持下,采取与群众联动机制,通过12319城建举报热线、筑民生微信APP等方式,实时了解路面上市政设施道路破损、井盖缺失情况。对群众举报、发现的城市都市陷阱采取及时的修复,减少杜绝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修复的效果可通过对比修复前后数据直观展示,养护作业单位的考核可由此获得依据。随着数据源规模的不断扩大,实时性强、种类多样、数量庞大数据的价值也将不断提升,整个路网的养护规划制定、养护管理开展均可获得充足的数据支持,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相关数据采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2]。

1.2 数据挖掘与管理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市政城市道路的养护过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海量数据,这类数据主要源于道路建设过程、日常养护过程、扩建和大中修过程、定期检测或特殊检测、日常监测及监控,如立项与规划等前期文件、勘探与设计图纸等设计资料、竣工图与验收报告等施工资料、每年定期开展的技术状况评定、定期巡查获得的路况巡查数据、特殊检测报告数据、健康监测系统收集数据、修复和加固等资料数据。为应对逐年递增的海量数据,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必须建设动态、丰富的全寿命周期市政城市道路信息数据库,以此市政城市道路各个时期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提供真实有效、全面的数据源满足数据分析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必须开展有深度、充分的路网数据挖掘,真正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相关规律,以此建设市政城市道路养护决策等模型,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也能够在模型支持下大幅提升。应将养护分析规划、道路定位信息、数据管理系统、道路检测技术等功能集成到养护数据管理与应用的技术服务平台中,以此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理念和技术,即可围绕市政城市道路的养护开展针对性的分析预测,并得到更具实用性的养护规划和建议,科学的统筹养护、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均可顺利实现,由此可见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具备的较高实用性[3]。

1.3 数据开放与应用

对于市政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来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带来一系列新的基于,预见性、主动性的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模式将逐渐取代滞后性、被动性模式,基于大数据提供的定制式、个性化、精准个性化诱导出行服务,道路设施服务水平提升自然可顺利实现,出行参与者与道路管理者的良性互动也能够随之实现。为更好提高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水平,大数据技术应用中的数据开放同样不容忽视。以市政城市道路中常见的车辆撞击立交桥、天桥等事故为例,这类事故往往会导致桥梁结构损伤、抗震能力及安全性下降、使用寿命缩短,交通动脉中断、桥毁人亡等灾难性事故也能够随之出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传统的治理中,设置超高车辆红外预警系统、限高提示标志属于常用措施,增设限高门架保护桥梁的手段也较为常见,但由于这种被动防御措施出自于设施管理者的角度,这就使得措施的实用性往往存在不足。围绕撞桥事件开展更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对限高值心存侥幸、不了解桥梁限高具体数据属于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可基于信息的共享和互信治理超高问题,通过掌握的城市桥梁限高数据(管理部门)、出行起止点信息和驾驶车辆的高度(驾驶者),管理部门和驾驶者即可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双方信息的互动,避免撞桥事故的发生。结合相关实践探索可以了解到,规划躲避拥堵行车路线功能早已在地图导航软件中实现广泛应用,基于行驶高度的路线规划功能也已经出现,由此在地图系统中纳入立交桥、天桥限高数据,个性化诱导超高车辆行驶路线,即可实现路线的科学合理规划,车辆撞桥的风险控制自然可获得有力支持;数据共享在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所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视,由此建立高度回应社会和公众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即可加强信息的共享,碎片化的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信息问题克服也能够获得支持。具体的数据共享探索需设法完善相关数据开放机制,以此共享市政城市道路信息资源,因信息不通畅、信息不对等引发的公众误解等问题可显著减少,公众参与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也将大幅提升,如监督城市道路设施问题和养护管理工作、建言献策,管理部门与公众的双向互动沟通关系可由此强化,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也能够获得较为积极影响。

2 基于市政城市道路检查井的大数据管理探索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探索,基于市政城市道路检查井的大数据管理探索便属于其中代表。为保护行人安全,信息采集员应经常性采集市政道路和道路上的检查井数据,包括雨水井、污水井、检查井高程、座标、井号等,做好身份识别,建立完善井盖报警系统,报修信息上传主要通过手机APP筑城微治、公共平台监督实现(12319、贵州省贵阳市社会和云融合化系统、“钉钉”市政等)但受到数量众多的管理单位影响,信息的精准派发往往难以实现,这类问题可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解决。通过建设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即可搭建共建共享的地理信息“底图”较好服务于城管、市政、交通等部门,精细化的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也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市政道路和道路上的检查井往往涉及移动、联通、污水、电信、交通等多个管理部门,为实现精准报修、精准定位,需得到“天地图”支持,在时空大数据支撑下,各部门的责任边界可随之划清,仅需使用“天地图”即可实现检查井及相关设施管养单位的快速确定,信息的精准派发、信息孤岛的化解、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效率和水平提高均可由此实现,大数据技术在市政城市道路检查井养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可见一斑,而随着智能感知节点的不断设立,“耳聪目明”的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也将顺利实现。

3 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的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数据采集、数据挖掘与管理、数据开放与应用、基于市政城市道路检查井的大数据管理探索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市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路径。为更好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相关投入和支持的加强、人员的针对性管理、新技术的有效驾驭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猜你喜欢

检查井城市道路市政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大型检查井分节预制安装施工方法研究与应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城市道路检查井区段路面养护
浅析市政道路检查井四周开裂沉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