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工程制图与识图》融合的策略探究

2020-02-19王瑾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制图思政融合

王瑾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0 引言

依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要“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来的新要求,只有将课程思政与相关课程融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是我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除了理论知识的讲授,还包括专业图纸的绘制等实训内容。职业教育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2019级新生普遍是零零后,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比较欠缺,有部分学生不愿意进行专业图纸的临摹绘制,觉得很辛苦。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除了理论知识的教授,也要将工匠精神、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等进行灌输。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要增强爱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发展。

1 课程思政与《工程制图与识图》融合的具体实践

不同的课程应该进行不同的课程思政,《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同时笔者在具体实践当中,结合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不再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作为专业课教师同样要重视课程思政,合理地将工匠精神、吃苦耐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本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

课程思政在高校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了,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为土建类课程之一的《工程制图与识图》与课程思政融合是一个难点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1 明确课程定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笔者在2019年下半年承担了我校工程造价2019级三个班的《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这门课程开设在大一上学期,对于这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有些学生的认识不够,认为这门课学不学无所谓。作为踏进大学校门最先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很深远。

本人在本门课程的第一节课就跟学生交代了这门课的重要性,而且还要求他们要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等职业素质,并反复强调图纸是工程交流的语言,图纸画不好,或者乱画,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在课程思政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被动地让学生接受这些职业素质,而要发挥其主动性,适当进行指引和引导,让其自觉践行这些职业素质,当他们有收获以后,肯定会很自豪的。

临摹绘画一张建筑施工图的确是有些累的,画完之后有的学生直喊胳臂疼,要坚持画下来也需要毅力。有一次画图中,有个学生拿到图纸之后就摇头,然后低头玩手机。我注意到之后,走过去先跟他讲解了这个图的详细绘图步骤和重难点,然后一直鼓励他,然后拿了一张他们班优秀的同学画的图给他看。他就觉得不好意思了,特别是当他身边的同学都快画完了,他赶紧放下手机,认真画图。经常鼓励他,给他加油,后来布置的画图任务,他都能坚持下来,因为他能体会到画图带来的收获。

在教学中,教师是督促者,学生是学习者,学生是中心,如果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必然会适得其反,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课程重要性,让他自己去体会并行动起来才能够成功。

1.2 明确教学方法,突出信息化手段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基于“互联网+”模式下信息化教学平台、APP、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等层出不穷,不仅丰富了教师上课的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如何将课程思政与课程融合,对于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持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突破课程思政切入点,努力提高课程思政水平。

在校园网全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刷题,作为教师也要跟上时代步伐,利用课余时间批改学生的作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及时进行批改并反馈结果给学生。

在教学平台上,除了布置一些专业知识作业外,还可以分享给学生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大国工匠视频、建筑师的故事等课外拓展资料,让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获得正能量。比如可以设置闯关模式,让学生先观看完一个大国工匠视频,才能进行后续作业答题等。这样一来,每做一次课后作业之前,学生都可以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比单纯地进行思想灌输效果要好得多。课后可以采用讨论和问卷的方式进行交流与互动,比如“你如何看待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课后可以发布一个问卷,如“你觉得我们这门课如何培养大国工匠精神?”等等。

信息技术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课程思政仅仅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除此之外学生身边的老师、同学、父母等的言谈举止都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3 明确分类管理,突出差异化

工程造价专业2019级的零零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有的学生懒惰甚至厌学。因此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时间多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到有人关心,他们自然会吐露真言,然后将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分类。比如有的学生属于积极型,有的属于拖沓型,有的属于厌学型等等,询问出了学生的真实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一对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的分类管理效果是显著的,一个学期下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变得积极起来。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有差异化辅导,不是简单将优等生和差生隔离开来,而是要有针对性和持续性,实现学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2 结语与展望

本文以提高课程思政水平为核心,探讨了运用各种手段与《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有效融合途径,在这门课的实践教学中效果良好,同时也可为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融合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如何进行有效切入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功底和文化素质,要融合地恰当好处,这样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以免弄巧成拙,将专业基础课变成了思想政治课。

因此课程思政要与专业基础课程紧紧联系在一起,不能分割,根据课程的特点,将工匠精神、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吃苦耐劳等融入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信念、增强使命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制图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融合》
习近平的战疫日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