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工程施工中精细化管理研究

2020-02-19沈剑英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园林工程园林景观树种

沈剑英

(杭州少年儿童公园 浙江杭州 310008)

0 引言

园林工程在开展细致化的养护管理工作时,有助于提升园林中植物的生命力,减少其在多种因素下的生存问题,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作用,有利于提升园林发展效能。此外,园林工程开展流程化的管理流程,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提升水土保持的能力,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提升城市的整体生态性能。由此发现,园林工程具有全面落实的重要意义。

1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单位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基于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园林工程管理趋于成熟,但仍然存在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施工单位未与工程建设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之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没有全面了解工程设计目标,缺乏对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性认识,甚至存在部分施工团队将一些大额工程划分成单个小项目,没有及时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有效沟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难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园林工程建设本身工序的复杂性,要求参建项目单位必须具备良好监管资质,明确划分各参建单位的职能权限。现阶段部分园林工程建设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工程建设质量,为提高利润,过于追求最终的景观效果,忽视土壤、肥料、树坑等相关规格要求,致使树木生长出现问题,同时加大了后期的维护管理成本。

1.2 树种采购环节的管理不完善

为提高园林工程建设的艺术性和美观度,采购人员要充分考虑树种的质量和存活率,正确选择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当前部分城市园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仅仅基本依靠外来树种,难以有效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盲目跟风采购,对供应商的资质没有进行审核和把控,难以全面掌握树种质量,加之管理制度缺失,在树种引进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在树种入场前,施工为加快工程进度,往往忽视树种质量控制,难以保证树种在本地区的适应能力,并且大量病树、弱树、不符合设计的树种存在于园林工程施工中,加之后期的养护管理职责不到位,养护方案落实不到位,造成经济损失,增加施工成本。

1.3 绿化监理专业性不佳

园林施工环节较为复杂,工序相对繁琐,容易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流程安排不妥当,决策人员选择上未经严格筛选,难以保障园林工程有效开展。园林绿化工程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建设,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绿化、管网、建筑土方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工程建设质量和整体建设效果。

由于绿化监理公司较少,导致高素质、技术型监理人才较少,现有的监理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作用,监理流程过于形式化,对工人的施工工艺、施工进度不了解,部分施工人员不具备良好的理论和技术能力做支撑,施工不够规范,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隐患,影响施工进度,容易出现施工材料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由于监理人员监管不到位,加大了工程后期的维护成本,影响工程的景观性。

2 实现园林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施工单位之间有效沟通模式

建立线上沟通模式,有助于促进各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促进园林工程的良好建设。各单位工程监理应借助沟通机制,实现对园林工程的有效管理,以发挥园林工程的生态效应。借助沟通机制,开展园林工程建设的有效方式:

2.1.1 开展有效性的园林修复工作

各施工单位应通过沟通机制,有效开展园林已有植物的修复工作。比如单位1负责杂草清除、单位2负责腐烂树木的拔除、单位3负责改善土壤肥力。借助沟通机制,有效开展园林建设,促进园林生态环境处于有序的修复状态中,为其后期种植花草灌木提供生长条件。园林修复工作在开展期间,各单位监理应加强员工的协作管理,比如单位1负责杂草清除,将施工人员分成三组,一组负责整理与确定园林工程内部需要清扫的区域,二组负责将园林工程内部的清扫工作逐一完成,三组负责检查二组清扫工作,并且将清洁进度上报于施工监理,促进园林修复工作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便于监理实时掌握修复进度,实现园林精细化管理。

2.1.2 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园林景观建设期间,施工监理应关注水资源的利用问题,尽可能地减少水资源浪费,提升园林景观建设的绿色思想,保障园林景观建设的良好完成。各单位的施工监理人员,应通过沟通机制,成立有效的水资源利用模式。例如,单位1负责污水处理、单位2负责污水回收,单位3负责污水净化等。借助沟通模式,提升水资源回收、净化、灌溉的工作效率,保障园林景观工程的良好建成。其中,水资源回收方式有:地表水收集、雨水收集等。为此,借助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园林精细化管理进程,促进园林健康生长。

2.1.3 开展园林景观设计

借助线上实时共享的信息技术,开展各施工单位的有效沟通模式,实现对园林景观的全方位设计,以彰显园林景观的审美功能。园林景观设计,应实现乔、灌木、花草等植物的合理化设计,促进其相互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效应,保障园林生物健康成长。景观设计,以复层结构为主,此种设计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园林绿化面积,增强园林景观效应,另一方面景观设计具有园林美化功能,有助于增强园林的欣赏价值。利用园林景观设计,实现园林精细化管理。

各单位施工监理应保持有效的沟通机制,防止园林景观设计的重复性,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观赏性。其中,关注花草、灌木、乔木的种植比例,三者的种植配比应控制在1:3:6,以此保障园林水土营养、光照强度的充足性,促进园林内植物种群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1]。施工单位应利用园林精细化管理思想,增强园林生态效应。

2.2 完善树种采购的科学化建设

加强施工单位的采购管理,提升树种采买的科学性,有助于促进园林景观建设的良好发展。为此,施工单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为:提升采购人员的园林养护技能,保障采购人员具有良好的园林维护意识,促进其采购工作的科学化运行。科学化的园林养护工作中土壤管理是较为关键的环节,改善土壤成分与活力,提升园林精细化管理能力[2]。

例如,仙人掌适宜种植在土壤干旱性质的区域。由此发现,依据园林土壤性质,制定科学的采购方案,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各施工单位应成立统一的采购部门,统一开展采购人员的养护专业培训,以此全面提升采购的科学性。

2.3 加强绿化监理的专业技能

提升绿化工程监理的专业能力,有助于实现城市绿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发展绿化工程监理人员走访园林工程较为先进地区,增强其园林建设能力,提升其园林绿化效能。在绿化工程的关键时期,邀请专业绿化人员,开展现场绿化技能指导,提升监理人员的绿化养护技能,促进其在日后的园林绿化维护工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施工单位可为绿化监理开展园艺养护课程,以景观园艺养护、花境营建等内容为主,提升监理的园林建设能力,建设其良好的审美能力[3]。施工单位应通过专业性技能培训,提升园林工程精细化管理效能。

3 结论

综上所述,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在园林工程中应全面渗透,用以园林工程的绿化作用,增强城市生态保护力度,发挥其良好的生态效应。与此同时,加强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机制建设,提升采购人员的养护技能、增强绿化监理的专业技能,以保障园林景观建设的有序运行,促进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园林工程园林景观树种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银杏“搭桥”复壮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