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综合型建筑的适老化空间分析

2020-02-19孙玉婷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医养布局养老

孙玉婷 汪 江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鞍山 114051)

根据资料表明2001-2020年中国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口年均增加由311万人发展到800万人,预计到2050年前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初步达到历史峰值4.87亿。

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医养结合”,自2015年国办转发原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民政部等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医养结合,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医养结合”型建筑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1 传统养老模式与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区别

1.1 传统养老模式

传统养老模式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异地度假养老等。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孝顺父母、赡养父母是儿女的义务,有这种传统观念的羁绊,老人多数会选择居家养老,但缺点是医院与养老地点联系薄弱,缺少专业的护理和医疗设施。而我国现拥有专业护理资格并且能够居家照顾护理老人的专业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口数量。

老年人对医疗资源需求量大,并且医院服务人群广泛,现有的医疗资源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的疾病类型发生转变,老年人群患病率逐步增高,老年人在过去10年门诊治疗利用率从27%增加到49%,住院利用率和护理需求量也在增多[1],导致造成医疗资源紧缺。

1.2 医养结合性建筑模式

“医养综合”模式建筑是基于传统机构养老增添了专业的医疗服务,而不是简单的将医疗板块和养老板块拼凑在一起。这类建筑是在传统养老模式下强调了医疗保障从而进行改善得出的产物。在养老的同时深层次的解决了医疗问题,同时也缓解了社会医疗资源的压力,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了资源。同时因为缩小了医疗护理的针对人群,护理变得更加专业,全面,提高了养老服务体验。

2 老人对医养综合型建筑的空间需求

医养综合这个新概念建筑应为老年人打造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满足其生理、心理、医疗、康复等需求。

2.1 老年人的特征

2.1.1 身体机能衰退引起的生理改变

当人步入老年时期身体机能开始衰退,会出现器官老化,反应迟钝,抵抗力下降等诸多现象,对接受,处理以及表达信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生活的质量。也正是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我国老年人群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65岁以上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为64.5%,及时的治疗以及康复成为老年人养老的重点问题。

2.1.2 社会角色转变引起的心理改变

由于老年人所处环境和社会角色的转变,老年人从工作中全身而退,生活重心从工作办成了家庭,突然的变化给老年人带来了不小的落差,会变得情绪多变,性格脆弱,甚至极端反复,他们需要的是安全、归属感、邻里感、舒适感、私密感[2]。失去了生活重心的他们希望找到自我价值的实习方法,所以老人的心灵慰藉是养老的重点之一。

2.2 医养综合型建筑的适老化空间分析

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应以人性化为基准,考虑老年人生活和行为特征;以便捷性为目标,考虑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以多元性为方向,考虑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2.2.1 医疗康复空间

“医”包含医疗和康复空间,医疗空间主要针对诊病、治疗的环节,由于老年人身体的局限性,动线设计应采用简洁的流线,平面上可考虑“一”、“回”、“L”形等简单的布局。另外规范指出医务室的位置应方便老年人就医和急救,并且需留出一条急救道路方便及时抢救。医疗空间可位于居住空间下层,同时为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医疗空间可位于近交通便利地方,扩大服务范围,形成友好的城市界面。

康复空间主要包括运动治疗、中医保健治疗、作业治疗等,由于功能限制一般需要设置大空间,可设置于公共活动空间附近或者环境较好的位置,使老年人在做康复训练的时候有动力和信心。

2.2.2 养护和居住空间

“养”包含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和护理空间。

依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需求,阳光、温度、湿度、通风等物理环境的舒适性很重要,因此南向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房间更符合老年人的居住要求。并且考虑到老人容易发生突发情况,所以可以做到室内外有一定的视线交流,方便护理人员及时发生异样。

护理空间主要为观察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身体状况、处理一些突发状况以及照料老年人的生活起居,适宜穿插于居住空间内,与居住空间形成一对多的组团形式。

2.2.3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是老年人交流、活动、学习的空间。公共空间应多设置交流活动空间,改变老年人退休之后简单的社交圈,同时应按照老年人的兴趣喜好增添棋牌、书画、表演等活动室,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其次老年教育也是国家政策呼吁的一点,《中国人们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归家发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老年大学的出现再次点燃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所以医养综合型建筑中引入老年大学的功能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2.2.4 其他空间

其他空间包含行政办公空间和辅助服务空间。行政办公空间可设置于相对主要的位置,方便通往其他空间,而辅助服务空间则包含厨房、洗衣房等一些基础服务空间宜设置于一些隐蔽的位置。

3 医养综合型建筑的空间综合布局

医养综合型建筑是一个以养老住宅为主,医疗康复等其他功能为辅的建筑。在进行整体布局时,应考虑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功能空间之间的联系、日照需求、环境设计,打造合理化、人性化、适老化的“生态系统”。在整体布局时可按照集中式、分散式、展开式三种进行布局。

3.1 集中式布局

集中式是指将所有功能集中在一个建筑主体中,适用于医养综合配套建筑。集中式又分为垂直式和分置式。

垂直式按楼层将功能空间垂直分开,将医疗、活动空间置于底层,上层则设置照护居住空间,垂直分区,功能区分较为明确,流线较短方便空间上联系。

分置式是将主要功能和其他功能分别设置在距离较近的不同的两栋建筑中,并且用通过连廊或者规划道路连接起来,这样布局平面多为“]”、“L”型,流线上没有交叉,同时将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降到了最低。优点是缩短了老年人的步行时间,方便行动,实现土地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缺点在于所有功能集中在一起,功能空间距离较近影响使用体验。

3.2 分散式布局

分散式布局是指将分布于多栋建筑并且利用水平交通将其串联,适用于中小型医养建筑设计项目。这种布局各个功能处于相对独立的体块,但有存在一定联系,相对分散的特点,解决了集中式布局功能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以雅达国际康复医院为例。为了更好的朝向,单廊的形式,是医养综合体布局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3.3 展开式布局

展开式布局是指将不同功能安置于不同的建筑,功能之间没有穿插,不属于一个综合体。适用于大型医养综合建筑项目,例如河北燕达国际健康城。在其布局时可将医疗建筑和康复建筑相邻布置,将公共空间与居住空间相邻设置,缩短动线。但是要注意提前设计好急救路线。这种布局功能丰富,可塑性强,但是往往流线过长,不便于老年人的活动。

4 结语

建筑应以人为本,养老建筑应从老年人角度出发,医养综合建筑以延年益寿为目标,为老年人提供更高的养老服务。本文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对医养结合建筑的空间以及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希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的养老场所,营造新的养老环境,形成新的生活习惯,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医养布局养老
医养当兴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VR布局
养老之要在于“安”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