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变化的资本主义批判

2020-02-19

关键词:自由市场消费主义资本主义

史 军

(1.暨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暨南大学 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广东 广州 510632)

应对气候变化迫使我们对导致温室气体恶性排放的制度之源—资本主义—产生质疑:在资本主义体系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能够阻止气候变化吗?人们日益取得共识的是,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足以防止气候变化以及其他环境威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过程的实现往往是以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系统的失灵。气候危机既有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外部性”—资本主义是一种“外部性机器”,也有制度和体制上的“内部性”原因(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以及消费主义等秩序框架方面的原因)。由于资本主义是“普遍化的商品生产”[1],并且在生产中没有给自然资源定价,把空气、水、土壤等都当作是免费的,造成“凡是世上过分多余、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取用的财物,不论它们怎样有用,谁也不愿意花代价来取得它们”。[2]资本主义体系认为大气等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造成有很大用处的东西往往比用处很小的东西具有较小的价值。同时,在气候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也使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公民遭受更为严重的剥夺,使世界的南北两极分化更为巨大,使贫困国家的基本需求更加难以得到满足,并遭受更为严峻的气候变化、资源冲突、疾病等问题。

一、气候危机与资本主义的增长范式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范式是造成气候危机的内部性原因之一,因为资本主义必须消耗自然资源以确保持续的经济增长。气候变化突显了资本主义无限经济扩张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不可调和的紧张。资本主义依赖于经济增长,如果经济不再增长,就不再是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体系下,只要一项政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它就应得到支持,因为经济增长被假定能够实现每个人都渴望的更美好生活—经济增长意味着人们正在创造占有更多货币价值的商品与服务。当工人们创造出更多的商品与服务时,他们就可以获得更高的薪水,由于他们薪水更高,而且有更多的商品与服务被提供出来,人们就能够更多地购买他们所想要的东西,从而增加社会福利和人们的幸福指数。因此,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经济增长这一目标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性与合理性,只要首先发展经济,积累了社会财富,人们就可以过上幸福生活,即使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但最终一定可以得到治理。如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宣称,任何成功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都必须同时支持两个目标: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和保持经济增长。[3]实际上,资本主义应对气候变化的目的并非稳定气候,而是通过应对气候变化降低成本,从而鼓励进一步的投资与消费,这最终将造成更大的气候危机。大气中剩余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已经不足以支持资本主义的经济持续增长目标。

气候变化反映出资本主义体系中进步与毁灭之间的紧张。“资本主义经济所内含的不稳定是一个事实,而不是无根据的批判。”[4]永恒的增长对于所有系统都是幻象。资本主义的增长意识形态认为,人类社会的目标就是没有极限的增长。[5]马克思最早发现,资本主义这一经济体系依赖于对自然的无止境剥削,在全球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与环境之间存在根本的冲突;资本投资会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无止境需求。资本主义将最严重的污染与生态恶化分配给穷人、偏远地方的人或“牺牲区域”。[6]资本主义往往想通过一个幻觉,比如通过新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富无限增长,来满足人的贪欲。但实际上,由于地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任何技术都无法确保没有极限的增长。[7]但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一种内化的制度性追求,因而不可能有来自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的力量能够控制这一增长过程。[8]

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无限的指数型增长是不可持续型的。指数型增长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已经让人们着迷了几个世纪。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增长一定会伴随负面后果,气候危机就是其负面后果之一。因此,要了解和解释气候危机,就不能不剖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批判其等级制、剥削性的统治关系,以及对自然的滥用。[9]108由于整个世界在许多领域都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地球所能承受的极限,那些经济增长优先的政策将无法持续。生态危机和气候危机可能会增加后资本主义体系建立的可能性。在一个有限的星球上,实物增长一定会走向终结。[10]人类不可能不断地以加速度前行,[11]那样只会加速灭亡。

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远非均衡的、能够让全球范围内所有人都得到满足的增长。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往往是以落后国家的进一步相对贫困化为代价而实现的。世界范围内严重的贫富不均,以及西方生活标准对落后国家人民所产生的诱惑,带来的不仅是这些国家经济状况不断恶化,而且加剧了这些国家内部的社会张力,最终导致了它们在政治上与文化上的动荡与加剧。[12]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也无法保证社会公平。即使在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贫困人口也占总人口的很大比重。会出现“无家可归的人死在公园的长椅上,而慢跑锻炼的人匆匆经过、毫无觉察”。[13]问题在于,一个国家陷入贫困但缺乏资源去改变现状是一回事,而一个国家有充沛的资本和资产,却一直对消除贫困所做甚少则是另一回事。资本主义增长经济被普遍化的结果,就是世界上相当大一部分人口被边缘化,这迫使数千万人从他们的出生地移民,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拼命地非法进入北方发达国家。经济权力的集中和与之并行的、在全世界不断扩展的不平等的直接后果,就是北方国家从根本上无力在南方国家创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的消费型社会,这不仅仅是结果,而且还是增长经济得以延续的前提条件。换言之,正是这一固有的障碍,使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增长经济类型不可能被普遍化。[9]101

资本主义的增长型社会则必然会导向一个“非社会”,也就是说,以原子化家庭和个体替代原来的社会,这是使原始风尚终结的关键性步骤。如果只有少数富人的收入在增长,或是把钱花在了纪念碑和军事设备上,那么在这一层面上根本谈不上发展。[14]我们早已完成了由空洞世界的经济向丰富世界的经济的转变。现有的发展定义把人类的福利与个人消费的增长或与生产力的无限发展混为一谈。建立在无度剥削自然基础上的增长,是一种错位的追求。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社会道德败坏、政治利益和希望的迷失,以及精神的衰退。现代社会“淹没在享乐中”,因为一种没有理想和精神上的资产阶级化的生活,就是享乐主义的必然逻辑。这种逻辑的重要标志是,政治经济日益钟情于奢侈品消费。一旦政治经济满足其基本物质需求,经济增长的逻辑就要求发展新市场和新需求以维持消费。

重要的不是经济增长本身,而是什么样的增长。如果经济增长使大多数人的生存境况更差了、使环境污染更严重了、使人们更加抑郁和异化,那就不是我们所应该追寻的那种增长。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合乎道德的增长,是在生态系统承载限度之内的增长,是人类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以及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得到保存的增长。如果应对全球变暖的气候政策继续延续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逻辑,维持其制造和计算的做法不变,气候变化问题就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许多人认为,如果气候变化使全世界最贫穷和最脆弱的人们面临的死亡风险最大,那么要为气候变化负最大责任的发达国家就有道德义务使用经济资源去补偿穷人以适应气候变化。当问题被置于这种语境下时,它似乎表明全球变暖的解决办法是促进更多的经济增长和浪费性生产,以提供资金来补偿容易受到伤害的人们。

二、气候危机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

资本主义在面对气候变化威胁时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它将自由市场作为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一切危机的唯一手段,拒斥政府管制和道德干预。面对气候变化,资本主义的解决之道是“一切照常”。资本主义认为,自由市场不是气候变化的原因,而是解决气候变化的手段—解决过度消费所产生问题的方法就是更多地消费。全球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系把所有的价值都置于货币条件之下,以便于人们能够利用市场(或模拟市场)选择那些能增进最大极限的人类福利的行为和政策。这一自由市场体系忽视或扭曲了自然价值与伦理价值,使人类处在一个自我毁灭的时代。自由市场是没有国界的,但资本主义国家的“正义”却仍局限在其国家界限之内。人类正在毁灭自己,气候变化是人类不断剥削自然的累积恶果,气候变化的威胁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全球扩张之间存在根本的联系。

气候危机是一种“外部性”问题,因为在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中,气候危机的制造者无需承担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换言之,气候危机表明,自由市场的运行是存在问题的,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得到矫正,气候危机就不会得到解决。在全球自由市场中,生态风险或“恶物”是这样分配的,发达国家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将大部分生态风险转移出自己的国家,从而使得贫穷国家、女性和少数种族承受了绝大部分环境风险。资本主义虽然造就了大量的富人,但这些人却凭借一种掠夺性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沙文主义选择进程,剥夺着其他人的生存机会。

资本主义提出一种可持续性的“幻象”,认为自由市场和技术创新会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这种“幻象”会导致资本主义的自我毁灭。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许多资本主义企业也在进行“漂绿”运动,但在资本主义体系下,“绿色企业只是另一种骗局”。[15]资本主义关注市场,将市场作为分配商品与资源的手段。但市场并没有像它的拥护者宣称的那样有效运行。例如,资本主义诉诸二氧化碳排放税这一价格杠杆来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但是,“征收排放税并不足以保证排放量的减少”。[16]排放税最终不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只会成为促进资本主义扩张和经济增长的工具。气候变化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市场失败”。[17]自由市场的优点本应是它的效率,然而自由市场却常常是没有效率的。失业是市场无效率的一大根源,也造成了大量的不平等。[18]VII市场不仅不稳定,许多市场活动本身也会影响环境和气候。例如,油价便宜就会增加汽油消费量,汽油消费量的增加又会导致气候变化和健康问题。“很多人就相信自由市场实际上只给了少数人以自由,而限制了很多其他人。如果自由真的有价值,那么政府必须限制一些人的经济行为(通过税收),来将自由提供给更多人。”[19]

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理念可能会沦落为仅仅是对自由企业的鼓吹,这意味着富人拥有完全的自由,而穷人仅拥有微薄的自由。[20]39资本主义认为自由市场能够“精确地”计算出每一种方案的利弊得失,以帮助人们做出“理性的”决定,但实际上,由于大量存在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把握事物自身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因此,任何对未来的计划与方案的这种计算都既不“精确”也不“理性”。由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偏向于对经济增长给予优先权,将GDP与财富的增长等同于人们幸福的增长,但却弱化了政府的职能和忽视了伦理因素,因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贫困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数字同步增长;公众癌症发病率与经济建设速度同步增长;犯罪率、自杀率与居民收入水平同步增长等等。这表明,自由市场是传统价值的最大敌人。自由市场过度刺激人们的物质欲望,使得人们生活在疯狂的节奏中却不能掩盖精神的绝望。弗洛姆早就发现,最贫穷国家的自杀率是最低的,而欧洲等富裕国家的自杀率却不断攀升。[21]自由市场如果仅仅是反映出更高的价格与更长的工作时间的话,它就不会增进人类福利。如果自由市场的结果就是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人民生活越来越不幸福,那么这样的市场不要也罢。

自由市场还寄希望于排放贸易这一手段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而排放贸易的逻辑鼓励发达国家将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按自由市场的逻辑,为了使成本最低而收益最大,就可以让贫穷国家承担更多的负担。其背后的逻辑是,不应当关注所分配的蛋糕的相对大小,而应关注其绝对大小。如果给富国或富人更多的资源会使整块蛋糕变大,即使穷国或穷人得到的那块蛋糕相对较小,但其绝对量变大了。但真实的情况却完全相反:不平等的加剧会使经济增长减缓,所增大的只有富人的蛋糕。排放贸易把污染转化为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取消了理所当然与污染相联系的道德耻辱。如果一个公司或一个国家由于排放了过多的污染物而被罚款,那么共同体向人们传递着一个判断,即污染者做了错事。而另一种方式—收费,使得污染成为生意场上的另一种花费,就像工资、福利和租金。让我们考虑一下在禁止停车的区域的违停罚款问题。如果一个繁忙的生意人需要把车停在他的大楼附近,并愿意支付罚款,那么他把那个地方看做一个昂贵的停车地,这难道没有错吗?[22]可见,如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所指出的,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交易是不道德的,因为这破坏了公平的责任分担原则,还使污染的恶名因金钱得到洗刷。[23]最后的结果是,减排成为没有钱的穷人的事情。用自由市场应对气候变化的不道德性还体现在对后代利益的忽视上。在自由市场经济的逻辑中,几乎不存在什么理由要求我们严肃地照顾子孙后代的利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每一代人都应当自觉地保护下一代人的利益,即使这要求他们极力克制短视的消费偏好。

在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系中,自然资源是免费的。资本主义摧毁外部以支撑内部:人是内部,自然是外部;发达国家是内部,发展中国家是外部。如大卫·哈维(David Harvey)所指出的,资本主义从未真正解决它所产生的问题,它不过是在兜圈子。[24]资本主义解决气候危机的途径就是通过自由市场暂时使经济继续增长和消费持续。资本主义甚至会把气候危机当作其继续扩张的机会,认为气候危机会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其实质是认为什么都无需改变。如在极地冰面减少后扩大煤矿与石油开采、在极端气候事件中增加新的保险产品、为应对海平面上升而增加工程项目等等。再如气候地球工程,只有赚钱或能获得新的资源时,人们才会采用。资本主义把资源变成商品进行交易,无助于减少生产与消费,并会使富国、发达国家将排放成本转移到更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对极端气候事件与海平面上升也更为脆弱。可见,“资本主义直接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25]

市场是投机的和短视的,然而,“地球不是一块块土地缀起来的补丁大衣,要保持它的宜居和美丽,是一项只有人类作为全球性的整体才能承担起来的任务,绝非一些人对抗另一些人的投机主义短视行为所能解决”。[26]资本主义认为通过自由市场进行自由交易就可以解决所有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问题,但实际上,大量的环境产品是难以进行市场交易的,例如,个人无法买卖呼吸的空气或者周围的湖泊、河流和海洋中水的质量。虽然市场非常强大,但却常常失灵,气候变化就是典型的市场失灵案例。如果没有人的生活因为市场配置资源而得到改善,那么我们就说出现了市场失败,它甚至使某些人的生活状况变得比应该的情况更糟。对于环境产品而言,市场失败会导致矛盾和资源滥用。[27]经济增长造成的环境外部性是市场失败的典型表现。外部性是对于第三方的一种非经济影响。例如,化石能源消费使能源企业和消费者获益,但却使作为第三方的环境遭到破坏。由于这一问题对市场参与者没有任何影响,所以他们没有动力去减少这些损害,从而过剩供给外部性。在自由市场体系的短时间尺度与地球自然系统的长时间尺度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一切照常”并不是选项,必须集体努力。换一种说法也能成立:不是市场失败造成了气候危机,而是市场的成功造成的。自由市场的成功使其不断加速运转和扩张,最终超出了自然承载力的上限。必须要给自由市场装上刹车,使其慢下来,否则便会使其成为资本主义自身的掘墓人。

三、气候危机与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最主要的异化现象,也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危机的最现实的深层根源。消费主义就是一种鼓吹挥霍和浪费资源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消费活动,必然会导致对自然物质世界的疯狂掠夺,造成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不断加剧。资本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之一是消费无罪,过度消费不仅不是恶,反而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善,因为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运行需要以消费主义为基础。资本主义价值观把各种生活方式杂乱地拼凑在一起,释放出无限的欲望,让其不断超越限度。[28]73

消费控制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支配着人的生活与思维,使人成为一个被动而贪婪的消费者,最终使人异化为物的奴仆。[29]资本主义通过广告这一虚假标准刺激人们成为消费社会挣薪水的奴隶。“我们的文明就是在全力迫使作为个体的我们把自己的全部能量与精力统统投入到生产和消费中,让我们不断地去满足现代社会的生产性命令并在私人或家庭消费的领域里确保我们的物质性生存。”[30]资本主义鼓励以更快的频率购买新衣服、手机、汽车和其他“必需品”。“我购物故我在”和占有性个人主义一起建构了一个伪满足的世界,表面上激动人心,内中空空如也。[20]178作为消费社会的资本主义希望人们行走于物质的丛林,被商品所包围,不断释放出欲望,“使消费成为非理性的狂欢”。[31]占主导地位的“消费”富裕模式的标志就是将个人的幸福降至占有物质财富的程度。人类无止境的欲望和“二战”后随着经济膨胀而不断上升的欲望的实现,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物质需求。此外,社会因素对物质消费品的需求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消费主义使“生命被碾碎,大多数男人和女人被迫为少数人的利益从事没有收益的劳动”。[28]73

生产与消费密不可分,如果没有人们的大量消费甚至浪费,资本主义这架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为此,资本主义必须不断激发和创造人的需要,[32]为了换取利润,实现对人的进一步剥削而不断地逼迫人们消费。良性的消费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消费主义则把人们消费的目的变成了占有欲的释放载体。“那些促使人们沉溺上瘾的媒体鼓励人们进行疯狂贪婪的竞争,而这种无情的抢夺创造出了现代生活中急需填补的空虚感。”[33]生产的增长只有通过消费的增长才能实现(否则,由于生产力的进步而增产的产品就无法销售出去)。日常供给及生活方式建立在很高的能源和物质强度基础之上。随着一次性产品消费量的提高,产品的寿命会下降,同时,由于追求时尚以及人为因素,用新型、时髦的产品来替代陈旧的产品的“压力”,加快了产品的老化速度。消费主义认为,消费者消费得越多,他们的品位就越高。就像对最新潮手机的消费一样,似乎谁先拥有了最新款、最贵版的豪华手机,谁就站在了时尚与品位的最前沿。不仅手机,电脑、汽车、家电、家具等都不断被更新的、更时尚的或改进后的版本所替代。新版本的出现,意味着旧版本的毁灭。世界上已没有任何物体可以免受消费和毁灭。

消费主义还造成“人为物役”的异化倾向。尤其是近年来,日益流行的消费主义文化使上述情况雪上加霜。人们本应享受越来越多的闲暇,但在资本主义异化情况下,人们却选择消费越来越多的商品。过去的“富人”受到人的包围,如今的“富人”则是受到物的包围。[34]13“每个人都说他们是为了家庭才如此辛苦地工作,但正是由于他们这么辛苦地工作,能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家庭生活质量也就随之下降了。于是不经意间,手段背离了所要达到的目标。”[18]95人的一切都不可能是无限的。欲望和手段应当同步发展,但常常是“欲望在飞奔,手段一直一瘸一拐地紧随其后”。[35]减少一种商品的消费可能并不会减少环境破坏,例如人们可能会把少吃肉所省下来的钱用于旅游,而旅游的环境成本可能正好等于吃肉的环境成本。

资本主义所引发的气候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一种与消费主义有关的道德危机。例如,美国已经发展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市场社会,但却在此发展过程中将其公民美德逐渐抛诸脑后。[36]美国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追求幸福,但他们的幸福感却长期保留在原来的水平,这被心理学家们描述为一种名叫“享乐主义踏步机”的陷阱。[37]曾经,消费是通向幸福的手段,如今消费却成了目的。[34]14实际上,市场所反映的欲望不是心理和生理上的,而是权利关系上的。[38]

消费主义的出现和盛行,还颠覆了传统文化中的节俭美德,因为消费主义所倡导的消费观是一种与节俭消费观相对立的挥霍性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应对气候变化所要求的减缩、简朴、生态、循环的生活理念背道而驰。应对气候变化要求人们彻底改变当今的生活和消费模式,转而向崇尚简朴之美的传统美德寻求生存智慧。如果不对资本主义的消费欲望进行限制、控制和引导,人类就不会获得应对气候变化和拯救地球的能力。人类的追求应当从物质转向精神,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用于追求无限的非物质性享受时,人类才有可能走出气候危机的阴影。

可见,气候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提出了重大挑战。“资本主义是一个系统,凡是系统必有生命,而生命总有终点。”[39]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危机加重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质疑,加速了其走向终结的进程,并为社会主义开辟了道路,甚至有西方媒体喊出“我们现在都是社会主义者”[40]的口号。或许,从社会制度层面进行改革才是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

猜你喜欢

自由市场消费主义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Film review:WALL·E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论述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理念
奥地利的社会住房发展研究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
消费主义视域下的中产阶级想象——论新都市电影的物欲狂欢与精神缺失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