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路心源

2020-02-18刘艺菲

美术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画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绘画

心源,佛教视为“万法之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是中国画论中的经典概念;心源,又与我现在生活的地方“新源”同音。

新源里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早期办公楼的地址,新源里,这片不大的土地,从一栋四层楼走出了无数艺术家,这片土地被前辈们滋养着,同新源,为心源。生活在这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作为名言,时刻让我自省。“随心”是我作为画者的感悟和追求。

平日里对小景花草的描绘,造型精准、设色得体的同时兼顾画面构图,使观者一目了然,映射出画面所有的绘画形式语言,比如内容、题材、结构、色彩、技法……。然而,这些都可通过训练达到。

更难的是形而上的东西,是象外之物。千余年前,张璪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八个字概括出由“客观物象”到“艺术意象”再到“艺术形象”的全过程。艺术必须来自自然界,必须以自然界为源泉。但是,这种自然界的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必先经过“心”的再创造。吾师林若熹先生对我在绘画上的要求是“写生创作”——在写生的同时进行艺术创作。这是一件难事。中国画的写生不仅拥有西方写生概念中的对景写照,同时还应具有写真、图真、传神,这就要求对意象的加工创作上更多地感悟自然,而非照搬自然。要通过显而易见的、形而下的“象”,捕捉画者想要表达的“心”,有缘者自会共鸣。

对创作,起初我是小心的、谨慎的,有时因为太在意往往适得其反;过后又干脆“解衣般礴”,完全轻松自如地投入其中,不拘于笔墨之中,把笔、墨、色等多种材质,最大程度地任其发挥,天马行空地想象,大胆尝试。吾师林若熹先生说“画什么不重要,不要对着你的画给我讲你画的是什么”。于是我尝试眼、心、手三者相互观照,在画面中尽可能的用丰富多元的绘画语言与观者对话,让画成为沟通心的“心源”。像八大山人那样,画鱼、画鸟,画中之象万殊,但画的是同样心情。

自儿时起就踏上这条令人神往而美妙的路,接触过不同的艺术表达样式,对绘画是从兴趣到专业。画画时我喜静,放点儿轻音乐,一个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是绘画的状态。心无杂念,过程中感受多样的绘画材料,这丰富性中蕴含着多种偶然性,时而精致入微如工笔画细腻,时而酣畅淋漓如写意画洒脱,在工与写之间任意切换,随心起,随心止,这不争的节奏实则是进步的,是我的快乐时光。借李可染先生的一句话:“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所以最終选择了绘画,虽是偶然,亦是必然,或许这就是心源吧。

艺路心源,是因为热爱,请允许我一生做这一件事情。

刘艺菲

陕西宝鸡人。

201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系,获硕士学位。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博士研究生、陕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画院青苗三期画家。

猜你喜欢

画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绘画
刘少宁《坚守·八步沙》
王菽一《大画西游》
戚鑫宇《待》《纪念》
叶紫《家书》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撕画
美丑当辨
美丑当辨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