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弹与火箭

2020-02-18

小学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战斗部推进器火箭

201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中,解放军最新型号的各种导弹出尽了风头,让观看阅兵式的军迷大呼过瘾。在各种现代化武器中,导弹可能是最能引发激情的武器之一,虽然它的历史还不到100年。

最初的目标

有一句广为传唱的歌词,“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放在导弹的发展历史上非常合适。因为,导弹的“前辈”,就是以星辰大海为目标的运载工具——火箭。

事实上,火箭和导弹根本就是一种东西,区别在于火箭装载的是卫星、飞船、空间站,而导弹装载的是战斗部。所谓战斗部,就是负责实现作战效能的部件,战斗部由常规炸药构成,就是常规导弹,战斗部由核武器构成,那就是核导弹。

所以,虽然最初的目标不一样,但火箭技术的发展,的确为导弹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5年,德国人率先开始实验火箭推进器,并很快着手设计飞向太空的火箭。整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美国的火箭技术探索如火如荼,并且诞生了一位明星科学家——冯·布劳恩。

22岁的博士

冯·布劳恩男爵,1912年出生于德国。据说,7岁那年,布劳恩将6个大号烟花捆绑在滑板车上,当作助推器点燃,差点酿成事故。13岁时,他阅读了火箭技术先驱厄尔曼·奥伯特的《飞翔星

际空间的火箭》,从此激发了一个天才的上进心。

冯·布劳恩绝对是那种超越时代的天才。1930年,18岁的布劳恩进入柏林工学院,成为儿时偶像奥伯特的学生。仅仅四年的时间,他就获得了柏林洪堡大学物理学博士的学位。更厉害的是,他的博士论文,在1960年之前一直是德国和美国的机密文件。

冯·布劳恩之所以被德国如此重视,就是因为他研究的是最先进的火箭技术。1932年,德国陆军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武器,这种武器最好能够拥有超远的攻击距离和可以控制的飞行过程,并且颇具威力,最关键的是,这种武器应当是自动攻击的。

当时,以冯·布劳恩为首的火箭研究小组被征召进德国陆军兵器局,开始进行液态火箭推进器的试验,并于同年在柏林南郊的库斯麦多夫靶场建立火箭试验场。对于已经深入火箭技术研究的冯·布劳恩小组来说,只要液态火箭推进器研发成功,宇宙火箭的诞生就有了基础,同时新式武器也就成功了一半。

从失败到成功

自1933至1941年的8年期间,冯·布劳恩的研发团队不断进行火箭研发,第一代的A-1火箭重150千克,直径0.3米,长1.4米,采用乙醇与液态氧推进剂。由于设计不合理,A-1火箭试验失败。

1934年12月19日及20日,冯·布劳恩的研究团队成功发射两枚重500千克,安装陀螺仪并以乙醇及液态氧为动力来源的A-2火箭,发射地点位于德荷边界的柏克姆岛,测试的两枚火箭以2.2千米及3.5千米的射程掉落北海。

有了两枚火箭试射的经验,此后的A-3、A-4实验火箭进展顺利。到了A-4火箭阶段,德军制定的目标是射程175千米,最大飞行高度80千米,载重量达到1吨的大型火箭。这种火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很快定型,被命名为V-2导弹。

与此同时,另一种外形接近飞机的导弹V-1也同步研发成功,只不过V-1导弹射程短、制导差,并不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导弹。但毋庸置疑的是,V-1导弹和V-2导弹,分别奠定了后来主流的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的形态,是毫无争议的导弹鼻祖。

战争的结果,很多时候并不是谁有一两样新式武器就能获得胜利的。恶贯满盈的纳粹德国虽然最早拥有了导弹武器,但并不能阻擋覆灭的命运。战后,冯·布劳恩来到美国,继续自己的研究,最终成为火箭之父,他主持设计的土星五号火箭,帮助人类实现了登上月球的梦想。

猜你喜欢

战斗部推进器火箭
基于CFD扇翼推进器敞水性能预报分析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随动定向战斗部的抗振动冲击控制研究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让党建成为信仰播种机和工作推进器
几种结构的三段离散杆战斗部数值模拟
战斗部远场水下爆炸对舰船冲击损伤评估
瞄准式战斗部瞄准策略研究
瓦锡兰推出全新一代推进器产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