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参碱注射液联合脾胃培源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0-02-18曹世霞王永飞杜艳平

中成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苦参碱萎缩性螺杆菌

曹世霞,康 斐,王永飞,杜艳平

(1.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3.新郑市人民医院,河南 新郑 4511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胃炎之一,其治愈率低,并且是诱发胃癌的高危因素,它主要特点是胃黏膜变薄,腺体萎缩减少,临床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喛气、反酸烧心、胃脘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2]。研究表明,血清骨桥蛋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联系,其水平在患者中明显高于在正常人中,而且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3];近期有研究报道,热休克蛋白-70(HSP-70)也参与其发生发展,是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4]。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重要因素[5],中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疗效显著。脾胃培源方是由多味中药组成的方剂,具有补脾养胃、和胃止痛的功效;苦参碱具有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可控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进展[6],但目前有关两者联用疗效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苦参碱注射液联合脾胃培源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骨桥蛋白、HSP-70 的影响及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 年1 月至2017 年5 月收治于新郑市人民医院的10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年龄40~70 岁,男46 例,女5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2 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7],具有脾胃虚弱证候;②年龄20~70 岁;③无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④入组前1 个月内未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⑤对药物没有过敏史;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已行胃部手术者或患有胃部恶性肿瘤;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有严重精神疾病。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s,n=50)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s,n=50)

1.2 给药 对照组给予脾胃培源方,组方炙黄芪、山药、白芍各15 g,党参、白术、青陈皮、当归、香附各10 g,莪术8 g,桂枝、刘寄奴、炙甘草各6 g,水煎2 次,75 mL(1 剂)/次,2 次/d,疗程3 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H20031142,批号 20141208,0.15 g)静脉滴注,1 次/d,疗程3 个月。2 组在治疗过程中停用其他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物,并戒烟戒酒,保持饮食清淡。

1.3 疗效评价[8-9](1)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显示病灶完全恢复正常,幽门螺旋杆菌阴性;(2)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显示病灶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恢复,幽门螺旋杆菌呈阴性由强阳性转为弱阳性,但未完全转阴;(3)无效,不满足有效标准甚至病情加重者。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指标检测

1.4.1 幽门螺杆菌转阴率13C 呼气检测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HY-IREXA)进行测试,患者空腹漱口后取第1 次呼气样本,口服75 mg13C-尿素溶液100 mL后30 min 再次漱口,取第2 次呼气样本,呼气时保持坐立姿势,检测完成后采用同位素质谱仪对呼气样本进行分析,统计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1.4.2 症状积分和病理积分 将食欲减退、胃脘胀痛、反酸烧心、呃逆喛气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无(0 分)、轻(1 分)、中(2 分)、重(3 分)4 个等级。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将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异型增生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无(0 分)、轻(3 分)、中(6分)、重(9 分)4 个等级,并取5 个部位病理积分计算平均值[7]。

1.4.3 血清胃蛋白酶原(PG)、骨桥蛋白、HSP-70 水平 患者于治疗第1、90 天清晨空腹采血各3 mL 于肝素抗凝管中,分离血清后采用ELISA 法(相应试剂盒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血清PG、骨桥蛋白、HSP-70水平,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5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转阴率 观察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 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比较[例(%),n=50]

2.2 症状积分、病理积分 治疗后,2 组症状积分、病理积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2 组症状积分、病理积分比较(±s,n=50)

表3 2 组症状积分、病理积分比较(±s,n=5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PG治疗后,2组PG Ⅰ、PG Ⅱ水平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 组PG 水平比较(±s,n=50)

表4 2 组PG 水平比较(±s,n=5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骨桥蛋白、HSP-70 治疗后,2 组骨桥蛋白水平降低(P<0.05),HSP-70 水平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5。

表5 2 组骨桥蛋白、HSP-70 水平比较(±s,n=50)

表5 2 组骨桥蛋白、HSP-70 水平比较(±s,n=5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四联补救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首次根治失败的患者,但该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导致根除效果不佳。脾胃培源方中黄芪、桂枝、党参、白术等合用可温中健脾,补中益气;白芍、当归可补血活血;山药补脾养胃;青陈皮、香附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刘寄奴可入脾经,达到健脾醒脾、疏通经络的目的[10]。苦参碱是从苦参干燥根和果实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最近几年也大多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与癌症,董燕等[11]发现该成分能通过降低PCNA、Bcl-2、INF-γ、TGF-β 表达来减轻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阻止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胃癌进展。

本研究发现,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症状积分及病理积分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苦参碱注射液联合脾胃培元方可显著提升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综合董燕等[11]报道,推测其机制可能是下调Bcl-2、TGF-β、PCNA 表达,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抵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申兰国等[6]报道一致。

PGⅠ、PGⅡ是由胃黏膜腺体分泌的内源性消化酶或辅助性消化因子,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发生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后,两者表达明显下降,而且上皮内病变程度越严重,两者分泌的腺体萎缩性改变程度越高,腺体分泌能力越低[12]。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PGⅠ、PGⅡ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苦参碱注射液联合脾胃培源方可缓解患者胃黏膜萎缩程度,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骨桥蛋白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一种磷酸化糖蛋白,会在机体发生炎症、肿瘤等病理条件下升高。颜关珠等[12]报道其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正相关;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骨桥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以前者更明显。HSP-70 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热休克蛋白,具有协同免疫反应、抗氧化、抗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应激耐受性等功能,在发热、炎症、组织损伤、肿瘤等应激情况下均可被诱导表达[13],广泛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水平升高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提高胃黏膜屏障保护功能,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苦参碱注射液联合脾胃培源方可能通过升高HSP-70 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从而达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与周家鹤等[14]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苦参碱注射液联合脾胃培源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起效机制,推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骨桥蛋白因子、提高PG 和HSP-70 水平,增加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从而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和病理状况,同时也证明了联合用药临床疗效显著,可为相关治疗提供新选择。但本研究病例数较少,具有一定局限性,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来对结果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苦参碱萎缩性螺杆菌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HPLC 测定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中苦参碱含量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氧化苦参碱的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及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