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味地黄丸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0-02-18屈少磊赵聪格

中成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肺病内皮细胞阻塞性

张 茜,屈少磊,赵聪格,张 涛,王 愿,李 涛

(1.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附属医院药械科,河北 石家庄 050043; 2.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附属医院呼吸科,河北 石家庄 050043; 3.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附属医院信息科,河北 石家庄 050043)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并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可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已成为我国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后的第三大死因[1],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大多采用支气管舒张剂、激素、抗生素等手段,但疗效不理想,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取得了独特优势,而且疗效较好[2-3]。本研究采用麦味地黄丸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 年10 月至2017 年12 月收治于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附属医院的104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s,n=52)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s,n=52)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4]。(1)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暴露于危险因素病史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2)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提示存在持续气流受限,排除其他疾病即能确诊。肺功能分级标准为I 级,FEV1占预计值(FEV1%)≥80%;Ⅱ级,50≤FEV1%≤79%;Ⅲ级,30%≤FEV1%≤49%;Ⅳ级,FEV1%<30%。综合评估分组标准,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2 次,或因急性加重住院次数≥1 次,或肺功能分级≥Ⅲ级为高危,反之则为低危,(1)A 组,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10 分,低危;(2)B 组,CAT 评分≥10 分,低危;(3)C 组,CAT评分<10 分,高危;(2)D 组,CAT 评分≥10 分,高危。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 版)》[5]中肺肾气阴两虚辨证标准。(1)喘息、气短,动则加重;(2)自汗、乏力,动则加重;(3)易感冒;(4)耳鸣,或头昏头晕;(5)腰膝酸软;(6)盗汗;(7)干咳或少痰,咳痰不爽;(8)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脉沉细或细弱或细数;(9)手足心热。满足(1)~(3)中的2 项,(4)~(5)中的1 项,(6)~(9)中的2 项即可辨证该病。

1.4 纳入标准 (1)符合“1.2”和“1.3”项下诊断标准;(2)病情处于稳定期;(3)综合评估为B、C 组;(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5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肝、肾、血液系统等原发疾病;(2)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3)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4)精神异常、认知障碍;(5)入组前1 个月内有全身感染;(6)有肺手术病史;(7)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6 给药 2 组患者均给予低流量吸氧、祛痰、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舒利迭(葛兰素史克公司,批号R731873,50 μg/250 μg),1 吸/次,2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麦味地黄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批号16011076,9 g/丸)口服,1丸/次,2 次/d。2 组均连续用药12 周。

1.7 指标检测

1.7.1 疾病严重程度[6]采用CAT 评分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包括咳嗽、咯痰、胸闷、运动耐力、日常生活能力、外出信心、睡眠、精神8 个指标,各指标得分0~5 分,总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1.7.2 中医证候评分[7]根据咳嗽、喘息、咯痰、气短、乏力、紫绀、胸闷等症状进行评估,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 分,各症状得分之和即为中医证候评分。

1.7.3 肺功能 MINATO AS-507 肺功能检查仪测定FVC、FEV1、深吸气量(IC)。

1.7.4 炎症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相关试剂盒购自美国R&D 公司(批号分别为243614、243415、243453)。

1.7.5 血管内皮功能 ELISA 法测定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相应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批号分别为 20160905、20160822、20160912、20160725)。

1.7.6 安全性 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8 临床疗效评价[8](1)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或完全消失,中医证候评分减少≥95%;(2)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减少≥70%;(3)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4)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总有效=临床控制+显效+有效。

1.9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n=52]

2.2 CAT 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治疗后,2 组CAT 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2 组CAT 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n=52)

表3 2 组CAT 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n=5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肺功能指标 治疗后,2 组FEV1、FVC、FEV1/FVC、IC 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 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n=52)

表4 2 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n=5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炎症因子 治疗后,2 组IL-6、IL-17、TNF-α 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5。

表5 2 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52)

表5 2 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5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5 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治疗后,2 组TM、VEGF、NO水平升高(P<0.05),ET-1 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6。

2.6 安全性 治疗期间,2 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对照组咽部不适2 例,皮疹1 例;观察组咽部不适2例,声嘶1 例,皮疹1 例,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2 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n=52)

表6 2 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n=5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机制复杂,慢性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氧化应激、环境作用等多种因素均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导致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血管增生,使得小气道阻力升高,肺实质病变,最终造成持续气流受限[9-10]。中医将慢性阻塞性肺病归于“痰饮”“肺肿”“喘病”等范畴,其病情缠绵,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理变化大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急性加重期偏实,稳定期偏虚[11],肺长期受外邪入侵,宣肃失常,肺气雍滞,还于肺间,日久肺气虚损,痹阻肺络,累及肾脏,最终导致肺肾气阴两虚,故治疗时应以补肺固肾、益气滋阴为主。

麦味地黄丸由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方中麦冬润肺养阴,既收虚损之肺气,又润耗散之肺阴;五味子敛降肺气;熟地黄滋阴益肾;山茱萸补益肝肾,固本定喘;牡丹皮活血通络;山药补肺肾气,健脾祛湿;茯苓、泽泻利水清热,补肺宁心,共奏补气益肾、宣肺止咳、止咳化痰之功效用。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FEV1、FVC、FEV1/FVC、I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AT、中医证候评分明显更低,提示在常规治疗上加用麦味地黄丸能更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气道炎症反应与气流阻塞之间存在重要联系,其中TNF-α 具有刺激黏附分子表达、诱导炎症介质释放、激活内皮细胞凝血系统等功能,在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IL-6 由T 细胞、活化单核巨噬细胞、肺上皮细胞产生,可刺激趋化因子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在呼吸道聚集,介导内皮细胞损伤;IL-17 是一种由Th17 细胞分泌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放大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体内IL-6、IL-17、TNF-α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2-13],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麦冬、五味子、山茱萸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清除氧自由基、抗炎症等作用[14-16],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IL-6、IL-17、TNF-α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麦味地黄丸能有效调节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紊乱,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效阻碍三者所引发的级联放大反应,减轻肺部损伤。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常伴有血管并发症,提示该疾病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密切相关[17]。ET-1 是重要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能引发血管强烈持久收缩,增加血管阻力,同时可激活血小板,促进微血栓形成,导致肺动脉高压发生;NO 具有松弛血管,抑制血小板黏附、分泌、聚集等功能,对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有重要作用;TM 是主要抗凝物质,能较好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程度;VEGF 能与内皮细胞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诱导血管生成,随着疾病进展,其水平明显下降[18]。观察组ET-1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麦味地黄丸可有效抑制其合成释放,减弱其介导的缩血管效应,改善肺部缺血缺氧状态;TM、VEGF、NO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它能有效抗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自我修复,对维持内皮细胞正常功能有正面作用,上述作用可能与麦冬活性单体成分具有抗内皮细胞凋亡作用有关[19]。

综上所述,麦味地黄丸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提高肺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今后还有待深入考察。

猜你喜欢

肺病内皮细胞阻塞性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