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服务业内部经济网络结构及其演变
——基于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网络分析

2020-02-18朱文娟副教授王珮教授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经济系福建厦门36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北京0009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细分网络结构影响力

朱文娟 副教授 王珮 教授(、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经济系 福建厦门 36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 北京 0009)

引言与文献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调整升级,我国服务业日益壮大,成为了蓄力国家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发展服务业,既是稳定经济增长和保障就业的重要措施,又是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定位战略。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中提出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市场服务业的供求关系平稳性将进入一个空前的协调状态。有统计称,在我国GDP的增加量中有6成来自服务业,在我国市场的就业人口中有5成以上来自服务业。但就2018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距离《大纲》提出的目标仍有较大距离。我国服务业受制于多重因素影响,在发展中存在着缺乏创新、效能低下、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由于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众多,各细分部门在产业关联、生产效率、产业贡献度方面的异质性很强,所以在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的过程中,如何客观认知服务业在我国的内部经济结构,明确服务业内部各细分行业的结构、演变以及每个细分与制造业部门间的产业关联,对于差异化制定各产业细分的发展策略、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促进不同细分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向高端产业链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服务业内部结构异质性及融合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关于服务业内部融合的研究有很多。楚明钦(2013)基于我国投入产出表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进行了研究;花建(2014)对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旅游业等产业融合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李凤亮和胡鹏林(2015)研究了“互联网 +”时代下文化业与科技业融合的现状与未来路径等;王成东(2017)则以我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区域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及内在调节机理。从最终的分析结论来看,中国的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两大弊端,就是内部融合性和发展差异化。针对服务业内部发展异质性的研究包括理论及实证两大部分。黄斯婕等(2016)以2003至2012年我国28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邓丽姝(2013)等人通过构建指标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服务业的不同细分部门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证实了我国服务业内部各细分部门之间存在明显异质性这一假设。对于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作用,学术界目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诸多学者对服务业与制造业部门之间的关系持“互动论”,认为二者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与共同发展的关系,如刘书瀚等(2010)运用两部门动态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验证,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作用,即生产性服务业能有效带动当地制造业的发展;但是,彭水军(2014)借助历史年度的我国投入产出数据,对服务业以及制造业的需求结构进行分析后认为,近年来受我国制造业的服务程度以及对服务业需求结构影响较低,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并没有实现良性互动,且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背离。

图1 我国服务业整体网络密度及网络中心势测算结果图

表1 中国服务业各细分部门点出中心度计算结果表

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对服务业内部经济网络结构及其演变进行探讨,在分析服务业内部部门异质性的基础上,对服务业各细分部门之间及其与制造业部门间的产业关联进行实证分析,期望能对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发展及演变有准确的把握,并为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以及相关部门为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提供参考借鉴。

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方法

人类社会是由多种多样复杂关系的人群构成的巨大网络,同样地,产业内部各部门间由于资源和要素的流动性也形成了严密的网络体系,各产业部门则是产业网络中的节点。对于这种复杂关系的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其中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因其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图论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各种关系进行精确的量化分析,而备受各领域学者的青睐。本文重点研究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及各细分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性、中心地位及影响力转变等问题,所以选择两大类(四个)网络结构指标对服务业内部经济网络结构进行测算。具体指标包括:

网络密度。用来测量服务业整体网络结构的紧密程度和联通程度,一个图的密度就是对这个图的完备性的一种测度。通俗地讲,就是图中的每一个点与其他的点的相邻状态的一种体现或描述,当图中每两个点之间都处在相邻状态时,就构成了一个完备的图。因此,网络密度表示一种在整体网络中各个单元的数量以及与其他各个单元之间的相邻状态网络密度值是大于0但小于1的数值,数值越大,服务业细分部门间的关系越紧密。

网络中心势。用来测量服务业整体产业结构的密集度和位置差异。网络中心势不同于单元的中心度,单元的中心度代表该单元在网络中的所处位置,而中心势则表达的是网络所有单元的差异情况,一般一个网络仅对应一个中心势。中心势越大,表明网路结构的集中程度越高,服务业内部各细分部门间的差距越大,各部门间的差异性越强。

细分部门中心度。社会网络的特点很多,“中心性”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核心在于表达网络中的各单元在其中的具体定位以及各单元的具体作用或义务。各单元在整体社会网络中的状态就是单元中心度(Centrality)的定义,代表了单元在整体网络中的地位。通常来说,一个社会网络对应N个节点,而每个节点即每单元都会有自己的中心度。中心度数值越大,表明该部门在整个服务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高。中心度包括点入中心度和点出中心度。

细分部门影响力。反映网络结构中个体重要性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影响力,即各细分部门对其他部门的贡献程度。贡献程度越大,影响力越大。本文引入胡贝尔的影响力指数对细分部门影响力进行测度。

综上,以上四个指标中,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势用来测算整个服务业内部网络结构特征,中心度和影响力指数用来测算服务业内部各细分部门的特征。

(二)数据来源

为检验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变迁情况,选取最近三次公布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构成截面数据进行研究。我国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相应数据的发布要在其后两到三年,国内最近三次发布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是2007、2012、2015年度数据。投入产出表涵盖42个部门,其中服务业部门有14个。本文以14个服务业部门为研究对象,并选取2007、2012和2015年最近3个年份的数据进行分析。

表2 中国服务业各细分部门影响力指数

图2 2015年中国服务业各细分部门与制造业部门的相互影响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服务业整体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势用来测算整个服务业内部网络结构特征。网络密度数值越大,表示服务业细分部门间的关系越紧密,服务业整体结构对各细分部门的影响程度越大。中心势测量服务业整体产业结构集中程度和各部门间的地位差距。中心势越大,表明网路结构的集中程度越高,服务业内部各细分部门间的差距越大,各部门间的差异性越强。结合2007、2012、2015三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对服务业整体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势进行测算,结果见图1所示。

从图1的测算结果可知,2007—2015年间,我国服务业整体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势均呈现向上增长态势。其中,网络密度从2007年的0.0125提升到2015年的0.0145,上升了千分之二;网络中心势增长尤为明显,从2007年的10.88%提升到2015年的26.12%,增长了1.4倍。可见,近年来随着我国服务业内部分工的不断细化,服务行业部门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服务业整体结构对各细分部门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二)服务业内部各细分部门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中心度和影响力指数用来测算服务业内部各细分部门的特征。中心度数值越大,表明该部门在整个服务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高。鉴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双向关联,本文对各部门相应的点入中心度和点出中心度分别进行计算。点入中心度反映其他部门对本部门的影响程度,点出中心度反映服务业细分部门在服务业整体网络中的贡献能力和所处地位。影响力反映网络结构中个体重要性的另外一个指标是贡献程度,即各细分部门对其他部门的贡献程度,贡献程度越大则影响力越大。据此计算出的中心度和影响力指数见表1和表2所示。

表1反映了服务业各细分部门三个年度的点出中心度,由其计算结果可知,整体而言,2007至2015年间我国服务业细分部门的中心度,即各部门在服务业中所占的位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中心度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0.451)、住宿和餐饮(0.381)、金融和保险业(0.356);到2012年,中心度排名发生了些微变化;而2015年的变化非常大,2012年中心度排名第一的住宿和餐饮退出前五,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金融和保险业(0.576)、租赁和商务服务(0.41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0.38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在产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15年以后作为现代服务业代表的金融和保险行业完全取代了传统的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在服务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我国服务业整体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从各细分部门的发展趋势来看,在2007-2015年间,现代服务业中金融和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的中心度排名靠前,但其他现代服务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社区管理等服务中心度都不高,说明现代服务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等问题十分突出,未来需关注现代服务业的均衡多元发展。

胡贝尔影响力指数包括发出指数和接收指数,其中发出指数主要是指本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因此我们重点选取发出指数对服务业各细分部门的影响力指数进行测算。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划分标准,2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2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31金融和保险业,33租赁和商务服务,3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3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六个行业为生产性服务业,其余行业为生活性服务业。2007年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出影响力指数分别为1.723、1.315、1.576、1.276、1.064、1.193,到2015年影响力指数分别变为1.730、1.353、1.905、1.673、1.193、1.032,除了3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影响力略有下降外,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明显上升。由表2的测算结果可知,生产性服务部门与生活性服务部门的影响力指数有较大差异。生活性服务业只有29批发和零售、32房地产的影响力指数明显上升,其他变化不大,甚至30住宿和餐饮的影响力出现下降。

按影响力指数进行排序后发现,影响力指数的结果与中心度判断结果基本一致,可以判断目前金融和保险业在服务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15年,金融和保险业的影响力指数达到1.905,远超其他部门的影响作用。因此,未来在大力发展金融和保险业的过程中,要注重对金融行业的规范和风险防范,避免金融保险风险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造成致命打击。

(三)服务业细分部门对制造业部门的影响分析

前面我们分析了服务业整体的经济网络结构和服务业内部各细分部门的中心度和影响力特征,但这些都是针对服务业的内部分析。那么,服务业是如何对制造业产生外溢作用的呢?各细分部门的外溢作用分别有多大?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仍将采用胡贝尔影响力指数对细分部门与制造业之间的关联及相互影响情况进行测算。为了准确测算互相间影响力,需要同时计算发出指数和接受指数,具体结果见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服务业各细分部门对制造业部门的影响普遍远小于制造业各部门对其的影响。比如,2015年制造业对金融和保险的影响力指数为1.258,而金融和保险对制造业的影响力指数为1.11,说明目前我国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非常小,而反过来服务业受到制造业的约束较多,可见未来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任重道远。

再从各细分行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力来看,各细分部门间存在异质性。金融和保险、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力较大,分别为1.11和1.192,而生活性服务业尤其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对制造业的贡献较小,仅为1.001。

结论与建议

本文参考了历史年度(2007年、2012年、2015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统计数据,构建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对我国服务业内部经济网络结构及其演变进行探讨,在分析服务业内部部门异质性的基础上,对服务业各细分部门之间及其与制造业部门间的产业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从服务业整体网络结构特征分析角度来看,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势都呈现向上增长态势,表明近年来我国服务行业部门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服务业整体结构对各细分部门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从服务业内部各细分部门网络结构特征分析角度来看,中心度和影响力指数测算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在产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15年以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代表金融和保险业取代了传统的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在服务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我国服务业整体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从服务业各细分部门与制造业部门之间的互动来看,服务业各细分部门对制造业的影响普遍远小于制造业对其的影响,说明目前我国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非常小,而反过来服务业受制造业的约束较多。

因此,建议服务业在未来的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服务业内部各细分产业的均衡发展,尤其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另一方面应加强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服务业服务其他产业发展的促进功能。

猜你喜欢

细分网络结构影响力
深耕环保细分领域,维尔利为环保注入新动力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1~7月,我国货车各细分市场均有增长
基于互信息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知识网络结构维对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远程创新搜寻的中介作用
沪港通下A+ H股票网络结构演化的实证分析
复杂网络结构比对算法研究进展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