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020-02-17步叶旭

医疗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技术参数生命周期工程师

步叶旭

温州市人民医院设备科 (浙江温州 325000)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良好的管理能保证医疗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设备管理不再只是单纯买进、发出的事务性工作,它还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创新性。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采购、招标、安装验收、使用、质控、维修、资产报废等一系列过程,重视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才能满足现代医院发展的需求[1-2]。

近年来,医院各职能科室的管理职责逐步细化,一台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多个科室共同参与。临床工程师作为医疗设备管理的主体,必须从重维修轻管理的角色中转换出来,通过对医疗设备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熟悉从医疗设备起始(指医疗设备在医院的起点,即采购的前期论证)到终结(即报废)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参与各个阶段的管理,优化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医院各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之间的相互配合,保证医疗设备的良好运行[3-4]。

1 医疗设备的采购、招标管理

采购、招标是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源头,决定哪种品牌、型号及何种售后能力的医疗设备最终能进入医院供临床科室使用[4]。采购、招标主要包括计划申请、采购论证、招标执行等过程。我院医疗设备的采购论证主要由设备科执行,招标执行由采购中心分管。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在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5]。大型放射类、生物安全类、灭菌类医疗设备对安装房间的温湿度、水电、通风等条件的要求较高,检验科设备、急救医学科和重症监护室的中央监控系统、心胸内科的遥测系统、心电图机及远程医疗设备对信息化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采购论证、招标执行过程中,需要临床科室、设备科、采购中心、总务科及信息科等医院多个职能科室共同参与。各科室分管职责不同,相互之间存在较多的职能交叉[6],但目前医院各科室之间的配合力度不够。设备科作为医疗设备管理的主体,需要发挥其在各职能科室中的起承转合作用,协调各个科室做好计划,共同解决医疗设备从采购、招标到中标后安装、验收等过程中的问题。

在采购论证过程中,临床科室对医疗设备的功能特点提出需求;设备科实施市场调研,了解当前市场上主流产品的价格及配置,通过列表比较优缺点,同时参考医院往年购买医疗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和价格,将调查结论报医疗设备专家委员会论证,并根据实际需求编制技术参数[7-8];同时,设备科根据设备的技术参数、使用条件、安装条件等需求,与总务科协商是否可达到此类设备的安装条件,进而制定最终的招标参数。对于信息化要求较高的医疗设备,设备科需与信息科共同制定技术参数,以避免招标参数和医院现有信息化系统冲突,或招标参数在医院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进而避免采购的医疗设备无法正常验收。医院各科室之间要明确职责,避免职责盲点,提高协同性,共同完成对全院医疗设备的采购、招标[9]。

目前,临床工程师大多重维修、轻管理,仅部分人员参与医疗设备采购技术参数的论证。每位临床工程师分管不同的医疗设备,相对于单纯的管理者,他们工作在临床一线,更加熟悉不同品牌医疗设备的优缺点、维修成本、售后响应能力等,若能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参与医疗设备的采购论证,有利于规避采购过程中的一些风险。

此外,临床工程师应在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医疗设备的临床使用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将日常工作经验和管理结合起来,达到提高管理能力的目的[10]。

2 医疗设备的安装验收管理

在完成医疗设备的招标后,经销商根据合同中约定的到货日期按时交货,临床工程师、厂家工程师、经销商、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共同到场,依据合同和技术参数中的要求对设备的包装外观、数量、名称、型号、注册证号、生产日期、配置清单等信息进行核对,若发现包装及货物存在问题,应现场拍照作为依据并暂停安装,联系经销商协商解决,若确认无误后在指定地点安装医疗设备。临床工程师和厂家工程师及临床科室人员依据技术参数的要求对医疗设备进行质量验收,验收期间,临床工程师应多观察,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确保安装环境、人员资质、信息化要求、相关技术参数均符合临床需求。厂家应提供新安装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报告,进口医疗设备需提供报关单和检验检疫证明等验收材料。对于安装调试完成的医疗设备,厂家工程师对临床科室使用人员和临床工程师进行操作、日常清洁保养和故障处理培训,并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和记录。

3 医疗设备的使用、质控、维修管理

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装机时的培训,同时也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培训。临床工程师作为医疗设备的管理者,要认真执行对使用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不能浮于形式,使用人员熟练掌握医疗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将极大地降低医疗设备的故障率,同时也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设备科应根据临床使用的医疗设备种类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定期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对于医院的急救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同时,设备科应作为主管部门监督临床科室组织科室内部学习和考核,保证使用人员熟练操作医疗设备,优化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此外,临床科室为节省成本,大多不关注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和使用寿命,即使临床工程师制定出医疗设备的使用标准和要求,但实际执行中却存在很大的差异,临床工程师应严格按照医疗设备的使用标准和要求,督促临床科室正确使用医疗设备,营造更加健康的医疗环境[11]。

医疗设备的质控管理包括性能检测、电气安全、定期巡检等内容,设备科应联合临床科室和生产厂家共同完成对医疗设备的质控检测。首先,临床科室需定期对医疗设备的数量、附件、标识、清洁度、日常使用记录等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联系设备科进行处理,保证设备的完好性。其次,临床工程师每3个月需对临床科室的医疗设备状态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生命急救支持类医疗设备则需要进行性能检测和电气安全检测,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对于国家计量清单强制检定的医疗设备,各临床科室应协同临床工程师配合计量管理员做好周期性计量检定工作。最后,对于大型医疗设备、检验类医疗设备、特种医疗设备、保修期内的医疗设备,应由临床工程师协助厂家工程师对其进行测试和校准[12];对于生物安全柜、洁净工作台等需第三方年度检测的医疗设备,则由设备科组织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检测工作。

医疗设备维修是一种被动性的行为,不可估计损坏的原因和时间。临床工程师应多总结日常工作中不同类医疗设备的维修经验,提升自己的维修能力。与医疗设备的维修相反,质控则是一种主动性、预防性的行为,除常规性故障维修外,定期的预防性维护有助于使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最佳使用状态,减少故障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3-14]。

4 医疗设备的资产报废管理

医疗设备到达一定的使用年限后,各种功能老化,不仅无法保证测量参数的准确性,同时也增加维修成本,需对其进行报废处理。根据医院管理规定,1 500元以上的医疗设备均属于固定资产,需要临床科室提出报废申请,经临床工程师技术鉴定,最后到财务科的二级科室固定资产管理科进行报废。在医疗设备报废过程中,临床工程师可根据此类设备的日常维修经验,将有用的配件拆卸留存,用于日后的维修使用,从而节省临床科室的使用成本。固定资产管理科在接收到资产报废申请后应及时更改此设备在固定资产台账上的使用状态,将其从在用状态更改为已报废,便于后续设备周期巡检和固定资产管理科周期自查盘点时的账物相符。若临床工程师在日常设备巡检过程中发现有已报废资产仍出现在设备台账上,应及时通知固定资产管理科更改,设备科和固定资产管理科一同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的准确性。

5 小结

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购置满足临床需求的医疗设备的前提,其中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做好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助于有效监控医疗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而掌握每个环节的动态,保证医疗设备在医院良好使用,进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技术参数生命周期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青年工程师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车型技术参数 4 x 4 Vehicle Data List
影响磨辊磨损失重的技术参数优化
车型技术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