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教育视角下的全民学习型社会创建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实践探索

2020-02-17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习型进程全民

于 娜

(衡阳广播电视大学,湖南衡阳 421000)

学习化社会又被称为学习型社会,这一观念是在1972年,由法国的埃德加·富尔所提出,其主要内容是:“教育不再是某一特定年龄的特殊活动,也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而是打破和越出了在传统教育观念下,人们对于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在空间和时间上,教育正逐渐朝着整个社会成员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前进。”[1]因此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乃是当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广大人民群众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文化素质水平,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明确的将这一奋斗目标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并将其作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来说具有非常伟大且深远的意义。

1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于终身教育视角下对全民学习型社会创建的理论认识

1.1 重视对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及对科技的创新意识培养

创建全民学习型社会,一直都是党自身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同时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支撑。因此自这一战略目标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被提出之后,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就一直坚定不移的走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道路。将“创文”、“创学”工作与城镇化建设工作一起进行谋划,在顾全大局的情况下对其做到共同部署[2]。同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始终贯彻重视知识、注重人才的发展理念。注重对学习氛围进行营造,通过干部带领的方式,形成“人人好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社会环境,从而对国民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文化水平进行提升,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努力。重视对科技人才进行奖励并制定一系列长远规划,例如我国京沪等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同时在2017年之时,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自党十八大以来,这一举措是我国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所做出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各种科技奖励政策的出台和颁布,使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1.2 重视针对特定人群开展知识教育

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大力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素质!”[3]通过各级干部的领导,来对全社会的学习风气进行引领,从而在社会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对一些较为特殊的人群,加强对他们的知识文化教育程度。例如外来务工人员、农渔民群体、贫困家庭子女以及一些低学历人员等,政府积极出台各类制度和政策,使他们都能够得到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深入推动学习型社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发展。在2010年中所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继续教育的发展步伐,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的机制和体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在2019年10月份的自学考试中,四川省报考考生人数为26万余人,江苏省考生为28.6万人等(详情见表1)。因此随着各类政策和制度的推动,我国每年报考继续教育的学生人数都在不断升高,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建设起到积极且明显的促进作用。

表1 我国部分地区2019年10月份自考人数统计

2 全民学习型社会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实践探索

2.1 建立完善的终身学习体系,实现人人皆可学习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可通过建立健全幼儿、高等、社区、老年等各方面的教育体系,来保证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受教育的机会,于学习型社会创建过程中实现对优质教学资源的分享[4]。同时在社会中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并使其获得均衡化发展,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和变革,在招生过程中改变以往传统的,依靠中考分数来对生源进行录取的制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和受教育机会,为创建全民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同时为了满足社会中各阶层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政府可加大对教育资源的经费投入,为教育体系的发展提供各种更多的优惠政策,逐步使社会中贫困人群的子女,也能够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此外为了实现智力和人才的双重发展,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建设力度,积极建设优质大学校园,从而为社会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科技、人才方面的支持。同时面向社会中各类人群的继续教育,也应加大建设力度,争取对受众面和群众进行扩大。在继续教育中,于在职人群之中营造出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教育二者并重的局面,共同高举线下培训和线上学习的手段,提高各阶层人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应始终立足终身教育的发展视角,在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搭建起畅通有效的沟通桥梁。为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转化、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一体化进程。

2.2 打造独特的学习环境,实现处处都能学习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掘自身在地域、人文、历史及产业等各方面的特点,打造出极具特色的独特学习环境,使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在休闲、运动、娱乐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学习增长知识。比如打造集健身、休闲和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绿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坚守以人为本、贴近生活的现实理念,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休闲的区域打造与当地历史文化有关的娱乐场所。通过这样的手段既能够加强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也能够使自身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在外来游客之间得到宣传[5]。其次则是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学习平台,通过举办国际赛车节和航空航天博览会等各种现代化产业活动,来吸引游客和市民参与。随后通过与现代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共同打造全民型学习社会,使居民和游客在展会中,就能够学习到各种当下最新的与现代产业有关的知识。最后则是通过构建特色讲堂,为市民呈现出所有人都能够前来接受文化熏陶的饕鬄盛宴。以“求知、交流”为主题,将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在市民日常生活中进行传播,培养市民对于学习的兴趣。同时将各种文明成果在市民群体中进行分享,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比如说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请各个大学中的教授和讲师在市民群体中举行道德、传统文化方面的讲座,为他们传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对公民道德进行宣扬。通过这样的手段,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对传统美德也进行了弘扬和发展,能够为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总结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离不开对全民教育的积极推进。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树立起注重学习的理念,从实践、哲学、发展的角度和层面来对新型城镇进行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立足实际,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推进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猜你喜欢

学习型进程全民
全民·爱·阅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