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小学写字教学之规范书写

2020-02-16杨燕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规范书写错字汉字

杨燕

【摘要】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活化石至今已有千年,而它得以流传至今正得益于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汉字。它不仅承载着我国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更是人们走向未来,或者说更坚定地走向未来的法宝,因此汉字教学尤为重要。

【关键词】汉字;规范书写;错字

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学段——小学阶段,汉字教学和学习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小学阶段的汉字学习目标从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三个阶段上制定了详细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规范、端正、整洁”的汉字,在“正确”的基础上突出了“规范”的要求。识字写字教学与学习贯穿于整个小学六年,是必须要牢牢抓住的根,特别是作为低年段的一、二年级的识字写字的教学,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更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笔者作为常年教中高年段的语文教师,通过对中高年段学生的汉字书写的分析,发现汉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浅谈对汉字教学的一些看法,笔者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在汉字的规范书写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发笔者如此思考的是有一次全市对五年级学生的语文质量监测。试卷由市里统一扫描进电脑进行批改,阅卷教师是各个学校抽调的,教师对学生的字迹完全陌生,从而排除了教师的主观因素。在语文监测评分标准中,对错字的定义还包括了“书写不规范”一项。那如何定义“不规范”?汉字的书写有三个要素:笔形、笔数和笔顺。因此书写规范表现为以下几点:(1)笔形规范,每个规范汉字的笔形是确定的,不能改变;(2)笔数的规范,每个规范汉字的笔画是有定数的,书写时一定要注意不可随意增减笔画;(3)笔顺的规范,笔顺的规则有八条 : ①先上后下,②先左后右,③先外后内,④先中间后两边,⑤先撇后捺,⑥先横后竖,⑦先横后撇,⑧先外后内再封门。由以上几点做标准,未按要求书写造成卷面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均算错字。在此之前,作为语文教师的笔者并不是没有要求学生要“好好”写字。要求定下来了,但是平时的作业批改、试卷评改,却没有严格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批阅,多数情况下都凭借对学生的了解,带有感性的“差不多”“仔细能看清”“知道他会写”等理由放过了。所以当成绩公布那一刻,笔者深深地感到自责,由于自身没有守住“底线”而“害”了学生。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笔者,同时也引起笔者的深刻反思。问题出在哪儿?于学生而言,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说问题不在他们身上是不可能的,可一味地把“结果”推给学生,问题终不能去根。那源头又在哪?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差错?思索良久,笔者认为是学的源头——教。随着电脑的普及,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汉字的规范化书写也越来越被忽视,就连一些教师,对一些字的书写也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汉字是表意字,笔画稍有变化则意思不同,汉字讲究结构的安排,笔画稍不平衡则失去和谐。

在现行学校课堂教学上不乏这样的情况,中高年级每学期语文课本上有7~8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又含4~5篇例文,一学期下来大概要学习30多篇课文。为了能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每一堂课都要赶进度,因此课堂留给学生写字训练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一堂课除了学生摘抄的板书,很多情况下是不动笔的。大部分写的任务是作为家庭作业完成的,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即便老师能做到及时批改,但是对于“规范”的书写要求来说并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批改,只能是主要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量有没有达标,整体版面是否清晰、工整,而对每个字的检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做到关注学生的汉字书写规范,错过了“纠错”的最佳时间,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先入为主,从而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式。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一堂40分钟的课至少要留10分钟给学生在课堂上落实写的任务。所以,从教的角度出发,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尤其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多写多练”是否仅仅是能认字会读字呢?课堂上的写字练习,无论是从环境的严肃性、纠错的时效性,还是学生的认真性上都是值得严格落实的。

曾经有一次笔者去听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课,教師循序渐进地引入本课要学写的生字,然后用粉笔在黑板上开始范写例字。一边范写一边让学生用手在空中跟着写,与此同时,还引导学生把例字的书写顺序说出来。字是会“写”了,顺序也写对了,结构亦清楚了。随后,教师让学生在本子上把例字写了两遍,紧接着就马上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去了。班级学生通常有50人,40分钟的课挨个指导难度是大了些,但是课堂上可以把集中出现问题的易错字,统一评改后给出明确修改要求,留足能够让学生安静沉淀写字、订正错字、规范写字的时间,是不是多了一份落实呢?

针对以上问题的反思,笔者认为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写字教学这个阵地不能丢,不仅不能丢,还要保质保量。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留足课堂写字的时间。其次,对学生的书写要有明确,甚至严格的要求,笔顺、笔画是基础,而规范书写——该竖勾的地方不能写竖,该撇的地方不能写点,该竖折的地方不能写竖横……明确了要求后,还要把好批改的这一关,“手松”的情况尽量避免。再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课堂的板书要用清晰规范的正楷字。尤其是对高年级,教师切记贪图课文内容的讲解而忽视对板书和汉字的书写要求,要以身示范。即语文教师应从源头上杜绝问题,让学生敬畏书写汉字这件严肃的事情,协同学生一起把好每一关,让学生不仅会写字,更要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

语文教学的路任重而道远,作为语文学习基石的汉字更是要守好的阵地。而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感受中国传统文明的美,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李辉.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2019(34):63.

猜你喜欢

规范书写错字汉字
易错字 来提醒
60秒找错字
60秒找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