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环境专业课程德育教学设计探索
——以《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2020-02-16陈碧芬董艳杰

山东化工 2020年22期
关键词:控制技术污水处理德育

陈碧芬,董艳杰,刘 艳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也随之扩大了招生规模。2019年高职扩招规模为100万,而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2020年和2021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这对于高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高职的扩招丰富了生源结构,随之而来的生源质量问题也不断凸显。

5G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同时海量又便捷的网络信息也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引导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出现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观扭曲、缺乏责任感等诸多问题。教育部2020年5月28日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以及学以致用,其出发点为育人,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虽然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显著,但单纯的思想政治课显然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需要,而将思政思想、理念和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将育人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设计中则能够改变这一现状,使专业课程回归到了育人目的,其体现的是教育事业的进步。

1 课程简介

《水污染控制技术》是我校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大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学习。前期《应用有机化学》、《化工产品定性定量分析》、《环境监测》等先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水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监测方法,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更加强调综合应用能力的锻炼和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必要的水资源现状、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对一些涉及水污染治理有关的工程技术的实际问题,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在科学思想能力方面获得应有的训练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将“两山理论”、“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等德育元素渗透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

2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环保是浙江省重点扶持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石化产业是宁波市工业经济重要支柱产业,面向区域环境保护和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需要,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化工环保类高技能人才。

但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管理不当,导致一些化工相关事故的频发,当下社会存在大量片面妖魔化化工行业和化工类专业的偏见,明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却在招生环节频吃闭门羹。事实上网络上很多传言都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导致的以讹传讹或者望文生义,大肆吹捧粗盐但是对氯化钠避之如蛇蝎的伪养生,不含一滴乙酸的纯食品酿造醋治秃头的秘方等等,因此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来破除这些无稽之谈。

此外很多人把环保和经济发展放在对立面,认为要发展经济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指导下,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那么在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博弈中,我们选择了投身环保行业,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应当做什么?通过任课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指导学生以辩证的思想去看待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德育元素的切入点

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的内容丰富,涉及污水采样、水质分析、城市生活污水、化工生产废水等典型污水的各类物理、化学、物化和生化处理方法,常见工艺类型、常用设施设备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想要针对此门课程渗透德育教育就需要充分挖掘课程内容,设置恰当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在专业内容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实现德育内容的自然渗透。

3.1 两山理论激发专业责任感

在习近平同志“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两山理论指导下。结合环境专业特点,紧抓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的课堂中除了介绍相关理论知识之外,同时融合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开展校园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标监测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通过立足学校,旨在服务全区,扩大专业影响,打响特色品牌。通过本项目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职业素养。真正使德育成为课程教学的灵魂,在传授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同时实现教学的德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在课程内容相关环节渗透各类环保政策,新形势下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前沿,如: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一带一路、特高校建设等,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心向国家,把自我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3.2 谣言止于智者的科学精神

吸附法作为常见的水污染控制物化法里面的一种常见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可回收有用物料、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在介绍吸附法之前以网上流传的纸巾使饮料脱色的夸张视频作为切入点,针对高色度废水的污染控制,通过课内演示实验戳破网络流传的谣言,介绍吸附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其应用,以此引入理论课程内容。通过直观的小实验,深入浅出的介绍吸附现象发生的机理、吸附质和吸附剂的概念、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诸如饮料种类、纸张类型、搅拌时的水力条件等)、日常生活中一些吸附现象的解释,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网络视频只是夸大其词,断章取义,要用专业的科学的思维和眼光来看待自己不清楚的各类传言,在实践中坚持和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3.3 如盐化水般渗透的人文知识

生化法作为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发展最成熟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处理方法,其在水处理领域具有极其重要和广泛的应用,其处理对象主要为溶解性有机物和悬浮的胶体粒子,具有应用范围广、费用低廉、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

在讲解生化法的理论知识之前通过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引发学生讨论并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天然水体中,上游的人在洗漱,下游的人依然可以饮用到洁净的水?以此来说明天然水体中的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因此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入生化法的发展历程和生化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将古诗词巧妙的渗透在专业课堂内,不但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同时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人文常识。

3.4 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了全国人民一个措手不及,同时各行各业也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从奔赴在战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到基层社区工作者、逆行而上的志愿者,从坚守一线的基层干部到每一个严防死守的普通人,所有人攥指成拳,万众一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守土担当、不畏艰险,谱写下了属于这代人的时代华章。

在《水污染控制技术》的课堂中,有机结合战疫事迹讲好污水处理工艺,以十天建成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建造之初的云监工身份转变为雷神山医院的污水处理系统云设计师身份,根据医疗废水性质设计合理的污水处理流程。据报道院区污水在纳入市政污水管网之前需要进行沉淀、调节、化粪池厌氧处理、接触氧化、二次消毒等多道物理、化学、生化操作工艺处理,直至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在沉淀、生化等工艺中产生的浓缩污泥作为危废则需要使污泥脱水至一定标准后由专门的危废处理公司回收处理。在这一部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医院床位数目估算每天产生的医疗废水排放量,分析其水质指标,确定各项指标检测方法,根据检测浓度设计合适的处理流程使之达到城市污水官网纳管标准,考虑到新冠疫情传播的特殊性,现场操作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操作安全措施等等。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战争中当代大学生生逢其时肩负重任,需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尽己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3.5 校企共同培育时代人才

在最后一次课中通过现场参观北仑区岩东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由污水处理一线岗位的企业人员讲解实际污水处理过程的工艺流程和先进技术。了解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的实际生产工艺流程,我国污水排放指标和先进水污染控制技术。通过污水厂人员的讲解,让同学们了解国家在生态文明发展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此过程中将课程专业目标与德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身临其境的感受本课程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归属感。

4 结语

水污染控制技术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整合思政育人内容,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让思政教育引领着方向,同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提高本专业人才培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控制技术污水处理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对工程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