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2020-02-16季明星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0年9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季明星

(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凉山 615601)

0 引言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机械设备是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受到工程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为操作水平等因素影响,有时会出现一些机械设备运行问题,若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工程推行的稳定性。通过及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故障问题的发生概率,而且对于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内容概述

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其内容包括以下4 个部分内容。

(1)运行管理。该内容属于工程机械设备的基础性工作,在设备正式使用之前,需要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没有问题后,对设备参数进行调试,如挖掘机设备需要在使用前对力臂、力矩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挖掘机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2)使用管理。使用管理主要是对驾驶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管理,如驾驶员在操作装载机械时,每一个操作步骤都需要严格遵守既定规范要求,确保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3)保养管理。机械设备所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如挖掘机有时会在泥坑、水坑中工作,因此在完成设备使用之后,需要及时对挖掘机进行清理,并对一些零部件进行润滑,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维修与配件管理。运输车辆在出现行驶故障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报备,同时根据故障原因及时调换零件,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2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工程机械设备作为施工活动顺利推进的重要辅助工具,为了确保每个使用环节的合理性,需要提前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一部分企业的管理制度滞后性较强,更新速度较慢,对于一些新类型挖掘机、运输车辆、装载车辆的使用无法起到管理作用。并且在制定管理责任时,对于管理人员的职责界限划分不明确,这也导致在机械设备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维修、养护、使用不当等问题。

2.2 设备管理材料比较陈旧

目前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工程机械设备有挖掘机、运输车辆、装载机械等,不同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存在着不同,为了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需要做好相关材料的统计工作,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施工成本,选择一些成本低廉的应用材料,这些机械零件无法满足挖掘机、运输车辆的应用需求,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需要更换的情况。并且这些不达标材料还会增加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对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一定危险。另外,部分企业对于材料管理的重视程度较差,这也导致许多材料出现了损坏、锈迹腐蚀等情况,这些零件无法直接使用在机械设备上,增加了工程机械设备的应用成本。

2.3 对于设备管理的重视度较差

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地管理效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来辅助整个管理过程的顺利推进。部分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对于一些管理制度内容选择无视,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依赖于自己以往的管理经验,从而增加运行事故的发生概率。另外,在设备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后,操作人员并没有按照既定要求对机械设备进行调试、检查、记录等工作,机械设备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危险性,若操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不合规设备,在工作载荷较大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从而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2.4 操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在建筑施工技术体系不断成熟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的规模也在扩大,所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数量也在增多,这对于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部分建筑企业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断层”现象,即操作人员的年龄普遍较大,虽然他们拥有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在机械设备快速更新换代的情况下,以往积累的操作经验适用性也在不断降低,而且相比于年轻的操作人员,大部分年长人员对于新知识的接受速度较慢,需要较多的时间成本来完成新操作技术掌握,这也拉开了操作人员与市场发展速度之间的差距,降低了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3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应对措施

3.1 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减少故障问题的发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3 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基础管理制度,明确机械设备管理的基础内容、管理要求、管理中心、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等。完成管理制度制定之后还需要及时进行宣导,提高员工的重视程度,约束自身的操作行为。

(2)建立责任管理制度,将现有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身上,使其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在出现设备运行故障问题后,可以根据责任管理制度找到问题源头,加快问题的解决。

(3)构建奖惩管理制度,对于员工的阶段性表现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制度来对其进行奖励或者处罚的决定,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施工活动开展的有序性[1]。

3.2 构建信息管理数据库

通过构建信息管理数据库,能够提高管理过程的准确性,提高机械设备工作的稳定性[2]。例如,某企业在开展机械设备管理活动时,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管理数据库,对于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设备进行编号,同时在正式使用之前会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结构使用性能、零件型号、零件尺寸、零件固有使用寿命等,以表格形式进行记录,将设备的初始状态进行登记。在后续检修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零件调换操作,那么在完成该操作之后,需要对调换日期进行备注,同时在原编号数据库基础上建立更新后数据库,从而提高数据信息的实用价值,为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实现管理的程序化

通过实现管理的程序化,可以提升整个管理过程的有序性,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第一,对目前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一名参与管理的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并且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使其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加快任务的完成速度。第二,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利用合理的奖罚使其更有效地执行程序化管理,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有序运转[3]。

3.4 加强员工综合能力培训

通过加强员工综合能力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综合操作水平,减少不合规操作的发生[4]。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可以定期对操作人员展开培训,除了基础理论和一些实践操作知识 的应用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加深操作人员的学习印象。并且在完成培训操作之后,还需要及时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来确定下阶段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推进速度。对于多次培训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的参训人员,除延长培训时间外,还可以根据奖惩体系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参训人员的重视程度,提升课程培训效果。

3.5 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通过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可以加快制度推行速度,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某企业承接的项目较大,在开展机械设备监督管理活动时,除了构建较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外,还成立了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筛选责任心强、综合实力高的人员组成监督管理队伍。并且该企业在启动会上明确了监督管理部门的应用权利,确定了其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地位,从而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时,现场施工人员可以积极配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5]。

3.6 构建目标化管理体系

通过构建目标化管理体系,能够提高每个管理过程的针对性和现场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某企业结合项目施工工期、工作总量等内容,确定阶段性的管理目标任务,同时对于参与到现场施工的机械设备数量进行统计,合理安排每个环节机械设备的投放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工程推进过程的有序性。

3.7 合理控制管理成本投入

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工程成本的控制,对于提高企业经济利润的有着积极作用。结合以往的施工管理经验,其管理工作的重心应放在材料采购数量和采购质量两方面内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按照拟建的材料采购体系,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管理,从而减少不合规材料采购成本的支出,保持材料成本支出的动态平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相应管理制度:①可以提高操作人员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构建信息管理数据库,能够提高管理过程的准确性,实现管理的程序化,可以提升整个管理过程的有序性;②加强员工综合能力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综合操作水平,做好监督管理工作;③可以加快制度推行速度,构建目标化管理体系,能够提高每个管理过程的针对性,通过采取措施来优化整个机械设备管理过程,对于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有着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中的安全隐患及其处理对策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