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EPC 项目总承包模式下“互联网+质量管理”工作对策

2020-02-15谢海涛

江西建材 2020年6期
关键词:承包商业主供应商

谢海涛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9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同时也导致建筑企业内部竞争的激烈化发展。当前建筑企业为了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应借助“互联网+质量管理”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施工及项目管理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建筑企业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

1 EPC 项目总承包模式内涵和特点

EPC 是工程项目总承包产业的总称,由一个总承包商负责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施工。传统的建筑项目分包模式中,项目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工作权责不清晰,工程质量安全控制力度不够,项目造价成本控制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业主必须思考处理好工程项目的权责关系,分清各因素的主次位置。在EPC 项目总承包模式下,业主能够构建起质量驱动型的管理思想,建设起完善的体系制度,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因此EPC 项目总承包模式在工程项目质量管控中得到广泛应用,也逐渐成为未来趋势所在[2]。

2 EPC 项目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2.1 工程设计环节的质量管理现状

(1)设计环节的质量管理重点。设计环节是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只有准确的设计图纸,将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技术问题进行提前规划安排,才能够确保工程项目后续施工质量。当前在工程实践中,EPC 总承包商必须能够从两个方面做好设计质量管理[3]:①加强同业主之间的设计意愿沟通,提高设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在实际的EPC 总承包商设计活动中,由于是单个的承包主体,业主和建设方之间的沟通更加的便利高效。如,当业主需要引进国外专利技术工艺标准时,业主只需要牵头,由专利商、EPC 总承包商两大主体展开专利技术协调会,确保设计出符合业主经济要求和质量要求的方案;②实现对每个设计模块的质量审核。整个设计环节中,业主会定时定期展开设计跟踪,确保工艺包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图纸都能够得到业主的肯定,为后续工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设计环节时,业主对于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查管理,确保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出现工程量遗漏等问题,极大地提升了设计环节的时效性。

(2)设计环节的质量管理难点。虽然EPC 项目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环节质量管理工作重点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事实上仍旧存在一些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制约着设计环节质量管控的效果。如,在工程招标环节中,对于EPC 总承包商的招投标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在设计环节中对于工程的总体造价、工程的施工方案设计等存在含糊的模块,由此大大影响着EPC 总承包商所展开的设计效率和质量。

2.2 工程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现状

(1)工程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要点。工程施工环节具有工期长工程量大等特点。以建筑工程项目为例,工程施工环节需要进行基础结构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等。因此在在整体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其质量管理的要点如下:①各个参与项目的组织单位都需要做好各自岗位上的工作;②EPC 总承包商发挥统筹兼顾作用,对于施工全过程展开质量管理[4]。

(2)工程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难点。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EPC 总承包商面临着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导致无法在施工中发挥监督管理和质量控制核心地位的作用。如,在工程施工中未能够招投标具有专业资格的第三方监理机构,完成对现场的建设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2.3 工程采购环节的质量管理现状

(1)工程采购环节的质量管理要点。在建筑施工项目中,采购环节占据整个项目造价成本的60%以上。采购的材料、机械设备等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施工进度。当前EPC 总承包商需要把握好两个环节的作业,确保能够实现质量控制管理。①做好供应商选择过程的质量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供应商的选择是采用招投标方式展开的,对此EPC 总承包商需要对于投标供应商单位进行资格的审核,从根源上杜绝一些质量不达标的供应商参与进来。②做好采购材料的进场质量管理。严格控制产品的出厂质量,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不合格的产品杜绝在外。当前EPC 总承包商通过对出厂证明资料的审核,质检人员对于进场材料的抽检检验,确保材料设备符合设计所需要的标准规范。

(2)工程采购环节的质量管理难点。EPC 总承包商在展开采购环节质量管理时,面临着对采购供应商的监管信息来源单一,且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如,虽然供应商需要拥有足够的资质才能够参与到招投标活动中,但是对于供应商的资质的审核程序不够科学,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因此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供应商资质过期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对采购环节的质量优化管理[5]。

3 EPC 项目总承包模式下的“互联网+质量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互联网+”对设计环节的质量管理的优化对策

(1)导入信息技术优化设计流程。EPC 项目总承包设计单位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于工程项目所需要的各种参数、荷载能力、弹性结构等合理科学地计算,形成对工程项目的全面、科学的认知。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业主的设计需求。

(2)搭建工程项目方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在EPC 项目总承包设计单位设计过程中,通过搭建网络交流平台的方式,能够定时定期上传设计图纸,确保业主对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进度等的把握。如,在基础设计完成之后,设计方及时上传图纸,邀请业主进行网上图纸会审,提高了设计图纸质量控制、管理的效率,避免因为业主方和设计方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设计图纸的质量问题。

3.2 “互联网+”对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的优化对策

(1)利用信息化的科学技术展开现场施工。在传统的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依托于各种人力、简易的机械设备等进行工程施工。这类建设资源虽然具有较高的柔性度,但是容易造成施工质量问题。对此,可以导入智慧工地平台建设,将BIM 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引入建设施工现场中,对整个施工环节的进度展开全时性的控制、对于施工质量展开全周期管理。如,先导入BIM 技术,对建设施工方案进行“模拟搭建”,再借助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展开对工程结构承载力、强度、抗震性等的测试分析,最后按照信息测试下的施工流程进行实地施工。可以说,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一些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可以被提前排查出来,并且及时采用质量优化对策进行问题控制管理。

(2)互联网下的质量管理系统搭建能够极大地提升施工质量。针对于EPC 总承包商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在互联网+质量管理的理念支持下,一方面是施工现场会搭建起物联网系统,实现对机械设备、施工人员、重大危险源等的自动化、智能化监督管理,由此解决EPC 总承包商对于质量管理控制监督力度不够的现状;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下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形成安全隐患清单、危险工程等数据库,展开对施工现场质量的机械化控制管理。如,利用自动化电气控制技术,对于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和控制管理。

3.3 “互联网+”对采购环节的质量管理的优化对策

(1)搭建供应商信息平台系统。当前EPC 总承包商对于供应商所提供的资质标准主要是采用人为审核的方式,如此无法展开高质量的审核工作。在互联网+质量管理下,可以搭建起供应商信息平台系统,将市场中所有的供应商资料、资质都收集汇总进去,同时对供应商的资质标准展开分类。EPC 总承包商只需要将来投标的供应商的企业号输入进去,就可以得到该供应商的能力情况、资质水准以及之前的市场信誉度情况,大大提升对采购环节的质量优化控制管理。

(2)要求能够搭建起工程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对整个行业员工的思想、资质、技能等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每一个员工的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EPC 项目总承包模式是未来建筑工程项目发展趋势,它能够从建设项目全过程入手,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的产品和服务,在当前形势下,EPC 项目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质量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是传统的质量管理由于概念理解偏差,管理力度不佳导致发展发展不足的挑战;另一方面则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质量管理”理念的出现为EPC 项目总承包模式下的全过程管理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基于“互联网+质量管理”下,设计环节能够借助BIM 技术进行设计优化;在施工环节下借助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达到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在采购环节,构建项目采购网络平台,进行公开、透明的采购活动,确保材料的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承包商业主供应商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核电厂承包商安全管理考评体系的创建及应用
浅谈业主方对工程的项目管理
Evaluation of chitosan-anionic polymers based tablets for extended-release of highly watersoluble drugs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