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探讨

2020-02-15叶群利

江西建材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企技能院校

叶群利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和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我国高校扩招后,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重视的重大课题。

1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较低的现状

1.1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不满足市场需求

许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严重脱节,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师资队伍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等等,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就业前景惨淡[1]。

1.2 学生企业实践锻炼少

不少高职院校产学结合水平低,校企合作不够,导致学生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少。企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又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导致毕业生由于缺乏企业实践的锻炼,达不到岗位需求,自然就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1.3 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较低

1.4 学生对就业认识不够

不少高职院校学生“等、靠、要”思想严重,不积极主动就业。在择业时,优先选择大城市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有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很少有学生选择欠发达城市和农村。

2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较低的原因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普遍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学校、企业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2.1 政府促进学生就业的政策不健全

首先,政府没有建立促进学生企业实习的责任机制,企业因为担心实习学生管理问题、意外事故责任问题等,导致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这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少实践锻炼;另一方面,政府缺乏学生就业保障机制,政府没有积极促进企业接收毕业生的政策,这些都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2]。

2.2 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模糊,培养模式错位

高职院校非常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普遍缺乏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设计;缺乏实践环节的教学;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结构等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不如本科生,实践技能不如中专生的尴尬局面。

2.3 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缺乏

愿意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学生的企业很少,但对毕业生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他们不愿意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方便,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低下,就业能力达不到企业岗位需求,企业招不到自己需要的人,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导致企业人才断层,甚至无人可用的局面。

2.4 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不足

有的学生没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就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明显不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有的学生由于缺乏企业实践锻炼,达不到岗位需求;有的学生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就业竞争力不足;有的学生对就业认识不够,有“等、靠、要”的思想,对就业企业存有不切实际的要求等。这些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他们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3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保障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

作为政府,第一,建立促进企业接受实习学生的政策,如:贷款优惠政策、税费优惠政策等;第二,建立学生实习合同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明确用人单位与学生间的权利和义务,使劳动纠纷有章可循;第三,消除大学生就业市场制度性障碍。通过学生实习和就业制度的完善和规范,保障学生的就业。

3.2 高职院校要创新培养机制,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3.2.1 打造特色专业,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市场反馈信息重新审视和设置特色专业,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适的师资队伍,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订单教育、校企合作培养,实行职业资格与学历“双证书”制度等,培养出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学生。

临床医生对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科研能力要求都很高,三者都不能偏废,必须靠“学中干”来实现“干中学”。为此,我们提出了构建“三个平台”+“两个不间断”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医教协同背景下“鱼渔兼得”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3.2.2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高产学结合水平,加强学生实践锻炼,加快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实现学校与职场的无缝对接,为走向职场热身。学校即可以联合企业在校内设立实训基地,将企业文化嵌入校园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的生产性氛围;也可以与大型企业达成长期用人协议,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对口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3.2.3 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求职能力

高职院校要将学生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在学生入校之初,学校就应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和职业选择教育;进入高年级,学校应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对毕业年级学生,指导其完成就业推荐表和求职信,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等。

3.3 学生要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3.3.1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从进入校园开始,就应在相关机构及高校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职业设计理论,结合自身的性格、兴趣、特长、价值观等因素,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3]。

3.3.2 强化技能实践训练

高职学生要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就应具有过硬的技能。第一,以职业能力标准作为训练目标,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专业技能训练;第二,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勤练基本技能,提高技能水平;第三,要求学生参加企业实践锻炼,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各种实践技能,实现零距离接触,只有这样,学生将来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3.3.3 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学生进入大学后,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增强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第三,积极参加科研性学习活动,通过对一些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总结,锻炼自身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3.4 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

高职学生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制作既别出心裁又恰如其分的求职简历;在获得面试机会后,要具有高超的面试技巧,能从众多的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试用机会后,要善于积极主动的表现自己,确保成为正式员工。

总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校企技能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