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目送》情

2020-02-14陈秋秀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亲情人生

摘  要:《目送》是一份守候、一份温暖;一份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从起点到终点的探索;一份对生命旅程的关怀、从诞生到逝去的追问。龙应台笔下的家是一个充满淡淡忧伤和美好追忆的形象,家里面有三种主要的亲情,一种是作为子女的感情,一种是作为父母的感情,还有一种是作为兄弟姊妹的感情。这些感情往往由点滴的感动和无奈目送的人生场景所组合而成,最后作者由家与亲情联系到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生的感悟。

关键词:目送;亲情;家;人生

龙应台的《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作者寥寥几笔,淡淡絮语,便如羽毛般轻轻拂过我的心田,引起一阵阵的颤抖和情动。作者是柔情的,是天真的,是沧桑的,是无奈的,因为她是一位慈愛的母亲,一个温柔的姊妹,一位体贴的女儿,是人世间的苦难人。

一、目送——人走过一生,背影渐行渐远,带走一世情缘

《目送》是我最喜欢的散文之一,不过千字余,却让我泪流满面。父与女、母与子的亲情充溢全文。一边是父亲的离去,作者的深情凝望,五公尺的距离,隔断了身为女儿的挂念,父亲曾经的慈恩,还有那温馨的私语,统统化掉了。另一边是儿子的成长,作者的潜心等候。一扇紧闭的心门,阻挡了身为母亲的希冀,儿子曾经的懵懂,还有那交汇的眼光,全都飞走了。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作为母亲,三次目送儿子的离去;作为女儿,三次目送父亲的离去,直至永远……长长牵引的目光,连接着生命的起点到终点的整个过程,渐行渐远的背影,蕴积着渐远渐浓的至深亲情。六次目送,难忘背影。背影,是人的另一张脸,从朝气蓬勃到颓唐苍茫。岁月流年,人走过了一生,背影渐行渐远,带走了一世情缘。父母为我们点亮黑夜,目送着我们一次次青春的奔赴。我们毫不回头,却不知,我们欠了父母多少回眸。

二、亲情——感动的点滴和无奈的目送

如果说家是一种外在形式,那么包含在这层外壳下的实流就是亲情。而亲情是这世界上最普遍存在的感情,却也是最难以去表达的感情。龙应台笔下的亲情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她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以及对孩子日渐长大,变得成熟独立的复杂心理;一种是她作为一个女儿,来描写所承受的父母之爱、自己对父母的愧疚之情以及反哺之情;还有一种是她作为姊妹,与兄弟之间岁月静好、安然长大的共老之情。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别以及兄弟的携手共行。用情造文,没有运用太多的技巧,而是用感情压倒技巧,用细节打动读者,从而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这种共鸣又往往不是单一的,因为龙应台所描绘的细节,所勾勒的亲情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的一种体现,这些都是生命实景的写生,每天都在我的身边或是我们身上重复上演的人生真实的情感,因此这种共鸣往往也是共通的。

一个伟大的母亲,给予孩子的爱不仅仅是一个母亲的爱,也是一个师长、一个智者在人生道路上面的指导。从目送儿子华安从六岁入小学到他十六岁离别母亲去美国读书到他二十一岁读大学,母亲看着儿子一步一步长大成人,有欣喜、有惆怅、更有失落。雏鸟飞离巢穴是生命的必然,做母亲的除了目送他一步一步走向理想、抱负和幸福,除了依依不舍的放手,除了深深的祝福和精神上的支持,别无所求。母亲一如既往的执着地注视着儿子的背影,但是那个渐渐长大的儿子已不再回头寻找母亲,他选择的是毅然离开,甚至是刻意的躲避。龙应台用如此细致微妙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用了大半生才看透的一个道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为人父母和为人子女是一个人一生中必要经历的两个环节,在这一人生的循环当中,正如“你怎样伤过父母的心,就怎样被儿女所伤。万事轮回,所有滋味必将一一尝遍”。所谓亲情,所谓父母子女,就是这一点点感动所积累的幸福却又无奈面临一次次目送的悲凉。

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总会伴随着岁月越来越淡。这是多么奇妙的关系啊,兄弟姐妹,各自有着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圈子,这种感情有时候没有朋友来的频繁,看似没有朋友坚固,其实不然,兄弟是共老的感情,这个人记得你曾经青涩的面庞,可以看到彼此的儿时,这样一个人如何忘记?兄弟之情,未必深、未必厚重,但是这是岁月绵长,人间静好的感情,平淡而美好。

三、人生——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妈,拜托,我才十七岁,不要教我这么多黑暗好不好?我才十七岁,我总得相信点什么吧?!”是啊,信仰可以带领我们走下去,可“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而且有些人生的路,尽管你不相信,你也只能一个人走。

在人生的路上啊,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要对生活充满希望,要幸福。就像作者所说“幸福就是,从政的人不必害怕暗杀,抗议的人不必害怕镇压,富人不必害怕绑票,穷人不必害怕最后一只碗被没收,中产阶级不必害怕流血革命。”只要我们的生活一切平平淡淡,日子寻常的过,幸福就是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都在。

幸福是常态,生活需继续。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参考文献

[1]  龙应台.目送[M].北京:三联书店,2010:60-63.

[2]  柴子文.她壮怀激烈但也柔性省思著者[J].亚洲周刊,2008,22(29).

[3]  赵志毅.亲情教育:一个亟待关注的领域[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1(1).

[4]  孙宁宁.素颜修行 深情目送——读龙应台的《目送》[J].名作欣赏,2011(5).

作者简介:陈秋秀(1996-)女,汉族,重庆市丰都县,本科,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亲情人生
亲情的滋味
亲情祖孙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至爱亲情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独一无二的你
假如
黑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