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拓宽知识面

2020-02-14韦启重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古文家长孩子

韦启重

摘要:孩子的教育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父母通过自身的影响并培养孩子,选择正确的读物从而获取更丰富知识,培养兴趣,适当灌输,在玩中捕获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     榜样    书    兴趣    读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才有可能建立起事业的大厦。现如今,如何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已然成为教育当中重要任务,我个人就当前农村小学生之现状提出以下拙见。

一、榜样的力量

现如今孩子的教育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伴随着升学,老师会换,同学会换,学校会换,但家长是基本不会换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身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家长每天下班时间都黏在電视机跟前,痴迷地看肥皂剧、选秀等节目,孩子能不跟着看吗?即使你把孩子轰走,关进房间写作业,他的心思能集中在课业上吗?比起热闹的电视快餐,学习肯定是枯燥的。家里有读书看报的氛围,孩子自然也会加入其中。看着孩子读书学习效果不会好,那是被动地,要潜移默化地影响他,要他主动地学习。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家长则无旁贷,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些年,我结合我的工作需要,参加同等学历学习,参加注册认证考试,有选择的参加系统内的征文等等,这些都需要沉下心来,花时间花精力的。你的学习过程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耳濡目染,他会觉得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经过拼搏,取得了收获,与孩子分享喜悦,对于他的学习习惯养成很有裨益。不论严寒酷暑,我们相互扶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培养共同的爱好。这种做法既提高了自己,又熏陶孩子,何乐而不为呢?

二、书非借不能读也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现在出版业发达,物质生活丰富,买书是件很容易的事。可能我们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但孩子不愿看,或者根本就没有看。随园主人袁枚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静心阅读,借来的书读来有紧迫感,更会使你认真尽心地阅读。而买来的书,往往会觉得它属于我,以后我有时间再读也不迟,就束之高阁了。有一次同事给她的孩子网购了几本书,是关于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的。我翻了一下,比较简单图文并茂,还不错,于是就先跟她借来,带回了家。告诉孩子,这是跟同事阿姨借的,过一段时间要还的。于是他就抓紧时间,很快就把两本书看完了。而且他还经常地会考考我,比如“请你说出五种日本美食?”。前一段时间,班上有些孩子凑在一起讨论兵器知识,为了能找到共同语言,小宋就去图书馆,借阅兵器知识的图书,缺什么补什么。只要班级里流行的文化是健康的向上的,我们都支持。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当的灌输也很有必要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喜欢的领域不用你督促就很努力,就能做得很好。但我们有时侯也需要强加给孩子一些他们不太感兴趣的东西,只要不是太多太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不论官学还是私塾,启蒙教育中“背书”是不可或缺的,现在看来,这种囫囵吞枣的背书乏味愚蠢,但这种学习方式延续了那么长的时间,并非一无可取,必定有他的好处。我们家长接受的教育比孩子们多,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学过好多优美的古文,那时觉得古文艰涩难懂,需要翻译需要背诵。等我们参加工作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我们都可以从耳熟能详的古文里找到立身处世的指南。所以我买了本《古文观止》,有选择地让儿子背诵。先是让他自己选,他最开始就选比较短的,以后陆陆续续由我指定,《岳阳楼记》《卖柑者言》《师说》《出师表》等等,他都背过了。古文里不认识的字很多,比如《腾王阁序》这篇文章,先让他先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查字典,标音释义,可能一个晚上只能将其中一段读几遍,第二天晚上再继续。这些文章都有译文,可以理解者背,即使他不太理解,或者理解的不够,硬背也可以,要融化在血液里,这是传统教育最好的教材。背诵我们不要求时间,就利用在晚上睡觉前,或者早晨起床后的一点点时间,可能一个学期下来,只背过了两三篇。开始的时候读破句的情况时有发生,慢慢地,随着背过的文章增多,他能够比较准确地断句,这大概就是语感的培养吧。也许他现在用不上这些,迟早他要接触,我觉得,随着岁月的积累,他会对这些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千古美文的立意有更深入的理解。春天里,青岛绚烂的樱花,如雪花般的纷纷落地,触景生情,来上一段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落英缤纷,芳草鲜美”,不就更美了吗?

四、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长的是知识;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长的是见识。知行合一,是最好的。每一年的假期,我们一家人就走出去,饱览祖国壮丽的河山,寻访悠久的历史文化。就算孩子不能细致地参观,走马观花,多少也有许多东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看了就比没看,知道就比不知道强,既要无心插柳,更要有心栽花,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必将有所裨益。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景点,都留下过文人墨客的足迹,都有优美的文字流传,提前做了功课更好,就算身临其境道听途说,也能得到一些信息。清明多雨的时节,来到洞庭湖畔,湖边护栏的石碑上镌刻着古往今来咏洞庭的诗文佳句,我们伫立在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岳阳楼前,凭栏临风,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多形象,多具体。不能走远,就是近处,只要有心,附近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寻的。那天,我和儿子爬了一次浮山,在浮山香苑这一侧的最高峰,信号发射架下,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喧嚣的闹市,我们要的就是这样一种闲适感觉,静下来,或发呆,或思考,这也能修身养性。

孩子是最善于学习的。每天多让孩子看看书,多问一些为什么,多接触大自然,会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则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古文家长孩子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称象
嫦娥奔月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