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的另类保护

2020-02-14周慧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传统建筑戏曲

周慧雄

摘 要: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金华地方戏曲丰富多彩,有婺剧、京剧、越剧等,戏曲是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大项目,在江南传统建筑及构件、装饰上也发现大量金华戏曲文化遗存。

关键词:戏曲;非物质文化;保护;传统建筑

1 丰富多彩——金华戏曲发展的盛况

金华位于浙江中西部,古称婺州,夏时为越地,战国时归楚国,因地处稍偏,发达较晚,开化迟,素行古风。明清时的金华戏曲已发展到鼎盛时期,从对神灵的膜拜、祭祀,到祈求风调雨顺的古老民俗礼仪;从劳动的哼号到快乐的渔舟小唱;从爱情的呼唤到山歌对唱;最后走上形态各异的戏曲舞台。金华地方戏曲丰富多彩,有婺剧、京剧、越剧等。早期的金华戏曲往往戴面具演戏娱神,在城隍诞日、“三巡会”期间演给神看。后来逐渐成为民众娱乐的节日,有府城隍庙会、九月九禹王庙会(今小码头)、县城隍庙会(今中山路)等,庙会戏班多达十几个来回赶演。戏曲演出活动推动了明清商贸集市的发展,也促进了戏剧的繁荣。戏曲作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大项目,随着老艺人去世,曲目失传,曾面临极大忧患。

2 民俗戏台——江南传统建筑的永恒亮点

在江南传统建筑及构件、装饰上也发现大量金华戏曲文化的遗存。有戏曲演出就会有戏台,金华明清古戏台类型丰富,有神庙戏台、宗祠戏台、市井(会馆)戏台、私家景观建筑戏台。

神庙戏台:有庙就有神,有神就要酬神。城隍庙是其中最为普遍的庙宇。汤溪城隍庙由汤溪第一任知县宋约亲督建于明成化七至十年(1471-1474)。现存的城隍庙为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建筑规模宏伟,头门正殿、寝殿器宇轩昂,头门有门三,中门内左右有楼,中设戏台,为酬神演戏之用。汤溪城隍庙的戏台在明间的中间,戏台上方为天花藻井,藻井穹窿顶用24攒凤头昂斗拱盘旋而上,层层收缩,外观乃歇山顶,戏台的撑拱、雀替等木构件上都有精致的雕刻,还有花鸟、戏曲故事等内容。柱上有与戏相关的柱联。创建于宋治平六年(1064)重建于清的金华府城隍庙戏台最为著名,现存为清代建筑,共三进,戏台设在第二进天井,与二进后檐相连,单檐歇山顶,结构严谨,四柱通体石质,戏台的穹窿为球形鸡笼顶藻井,近二百凤头昂首盘旋而上,极符合声学原理,音韵十足,效果真切。特别在抗日烽火连绵的年代,城隍庙戏台演出盛名一时,影响了一代人。

清官衙戏台:明清时官府衙门的演剧之风盛行,有的是在花厅、过道、内庭、园林等处建造戏台,演出时铺设厚毛毡,台面略加修饰放置几样道具,台面就展现出来。全国文保单位太平天国侍王府原是金华府衙所在,内有戏台建筑遗址,即古称露台(或月台,已毁)。明《金华府志》载“衙台”在东院二殿,官员和眷属每逢诞辰或重大喜庆活动会在此设台宴客,至今屋梁上留有一粗铁环为悬挂油灯照明之用。

宗祠戏台:金华自宋以来,宗族势力就非常发达,遗留了大量宗族文化的痕迹。宗祠戏台在金华城乡现存较多,也比较完整,宗祠戏台一般坐落在祠堂门厅或天井内,根据本地风土人情、阴阳占卦、依空间视觉依势而建,形成主台、后台、看楼、侧廊、露天广场等。磐安榉溪孔氏家庙初建于宋宝祐二年(1254),现存为清代重建。榉溪孔子家庙戏台从门楼的明间连出,为正方形,屋顶为歇山顶。屋面椽上铺望砖,盖有阴阳合瓦。正脊用花砖叠砌,中间插定风叉。戏台正立面在台面下的部分用台柱隔成三间,在明间与次间之间设望柱,明间的柱头雕狮子,其余柱头为莲花。在望柱之间的望板用戏曲人物故事装饰。戏台前檐牛腿雕有封神榜人物故事,雕工精细。戏台顶上设天花板,也绘有依稀可辨的人物故事图案。台上古门上方曾书“金声”“玉振”字样,古门隔板画“天官”,戏台檐柱刻有对联“三字经人物备考,一夕话今古奇观”。

3 戏台联语——传统建筑的文化环境

传统楹联始终与古老的府第厅堂相辉映,别有一番诗情画意。戏联、台联则更大程度上反映平民的生活理念和价值准则。金华戏曲在八婺大地生存发展,不但留下了带有丰富民俗文化和民间精湛工艺的戏台,还留下了大量戏曲楹联。戏联、戏台联成为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点缀。

民间戏台的极致大概要数婺剧斗台了。斗台又叫拼会场,每逢迎神赛会、菩萨开光,民众请戏班的热情都非常高涨,婺剧各班社聚在一起,免不了要斗台,少则二三个班社,多至十五六个班社,有戏联为证。义亭秀才鲍卓甫撰“金鼓喧铜山屈指算来年十一月十一戏台亦十一,玉盘悬铁岭抬头看去男千万女千万赌局也千万”的对联,描绘了1922年11月义乌铜山殿庙会开光,十一个戏班在十一个戏台上演斗台的情形。通过对戏联、戏台联的研究考证,我们知晓许多现已不存的戏台、戏班,重温旧时戏剧演出的繁荣景象。

“假笑啼中真面目,新声歌里旧衣冠”(武义俞源村俞氏宗祠戏台);“家传耕读乘闲时扮作生旦净丑,戏作君相结局后仍是士农工商”(永康中山戏台联);“紫笛声吹神人共谐歌舞,云傲响彻物我同乐升平”(清紫云班戏联);“恨倭寇铁骑枪炮横行八年,喜民众锣鼓笙箫庆祝三天”(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紫云班在磐安演戏三日),戏台联语为传统建筑造就了一个非常现实而又非常人文的文化环境。

4 金华传统三雕的戏曲文化信息

木雕、砖雕、石雕是金华自古以来闻名的传统建筑三雕,可谓鬼斧神工。三雕技艺早在唐代以前就已非常成熟,以东阳为主的建筑匠人,不但在婺州大地上营造颇具江南地方特色的江南古宅民居,其营造技艺还遍布临近的皖、杭、赣等地区。承木雕华美丰姿,取砖雕清新淡雅,戏剧砖雕主要用于建筑墙面、门面、照壁装饰。如义乌上溪镇黄山八面厅门面砖雕《天官赐福》。匠人们用戏曲艺术塑造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建筑工艺形象,同时也让三雕工艺浓缩了戏曲艺术的精华。江南传统建筑的戏曲雕刻题材十分丰富。

吉祥祈福题材。表现人们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祈求幸福生活,追求丰裕的财富和长生的愿望。如义乌黄山八面厅的廊窗五扇一屏木雕,采用剔地漏雕、高浮雕、浅雕、线缕雕等,工艺虽历200多年仍风采耀眼。戏曲题材有《王母寿》《五凤楼》《渔家乐》《七星坛》《桃园三结义》等。兰溪朱村鼎新堂砖雕门楼额枋《百寿图》,以及游埠镇多幢民居的砖雕门楼及厅堂额枋,都通过砖雕形式表现戏曲中汾阳王郭子仪在庆寿宴上接受文武官員和众儿孙祝贺的热闹场景。

英雄人物题材。磐安梓誉村钟英堂内的小花板有木雕《岳飞》《三国》《杨家将》《认子》《木兰从军》《天波府》等。兰溪姚村奉政第中厅两侧厢房的十六扇束腰板上是《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借东风》《长坂坡》《水淹七军》《空城计》等。义乌黄山八面厅门窗雕刻的《隋唐演义》《薛家将》《张良捧靴》《武松打虎》等场面。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东陈村爱忠堂窗花绦环板有《马超追曹》《张飞战马超》《八阵图》《六出祁山》《三英战吕布》等三国戏文人物,画面精心勾勒,布局丰满,主人以此表达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向往,并籍以抒发自己的人生情怀。

忠孝礼仪题材。磐安梓誉村钟英堂戏曲木雕有《二十四孝》《三娘教子》等,金华市曹宅镇潘村善庆堂格门绦环板有《甘露寺》《三顾茅庐》《渭水访贤》《节义贤》等,金华汤溪镇中戴村花厅门面砖雕《郑恩闹殿》《祭风台》《单鞭夺槊》《打登州》等,都热情渲染了儒教思想和传统道德观。

神话故事题材。兰溪诸葛丞相祠的献厅中十六根檐柱上雕刻《封神榜》故事,有骑四不像,手执打神鞭,道骨仙风的姜子牙,骑玉麒麟的太师,手执铁鞭的赵公明,尖嘴鹰鼻状如雷公的雷震子等,人物表现手法各异。兰溪白露山慧禅寺元宝桌雕刻的《西游记》全图,人物丰满,造型别致。

5 结束语

江南传统建筑中的戏曲文化遗存,集营造与装饰于一体,集多种精湛技艺于一体,同时也集大量民俗文化于一体,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一身。

明清传统建筑在我国江南有大面积分布,随着东阳木雕师傅的流动,在江南传统建筑上的遗存非常广泛,其中的戏曲文化遗存非常精美,也非常明显。但我国江南传统民居的现状并不乐观,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的冲击,古戏台的功能发挥不力,传统戏曲文化衰退,宗族文化瓦解,古民居保护不力,不少传统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坍塌,不少优秀精美的木构件成为某些文物贩子觊觎的目标。全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不但表明国家对传统文化遗产的认识,也加强了我国民众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同时也必然推进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神秘链的课题研究。■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传统建筑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探析陕西关中地区“东府”与“西府”传统木窗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试论传统建筑的礼制特征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