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鉴定教育中的审美策略

2020-02-14翟海月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

翟海月

摘 要:高校通识课教育结合基于LMS的SPOC,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如书法鉴定课程中的审美模块,对于打破目前高校通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单一、扁平的美育教育有一定的正面作用。通过相关文献和书写经验剥离出形式美的规律,阐释中国历代文人独特审美观念,以及与“立德树人”息息相关的审美评价标准,构建较为多元、开放和立体的中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审美教育体系,培养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刻认同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探索通过审美教育培育高校学生优秀品质,最终实现对高校中国文化自信的构建。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中国文化自信;LMS;书法审美SPOC

自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倡从国家战略资源高度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如何运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平台和技术,在国富民强同时提升我国国民整体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软实力,成为教育界、文化界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另一方面,21世纪的教育面貌也因全球化和“互联网+”发生了巨大改变。21世纪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最早启动网络开放课程。2012年美国哈佛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启动在线开源教育项目——基于LMS学习管理系统搭建MOOC及最新的“后MOOC”——SPOC,自此交互、个性、社交、富媒体等互联网特征,成为未来全球高校在线课程的新模式和新方向,并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迎来了通识类博雅课程技术升级和载体优化,基于LMS的书法审美SPOC也成为实践“立德树人,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自信构建的探索途径之一。

1 “互联网+”背景下虚拟教育平台上的书法审美SPOC

从架构的角度而言,未来“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无论是MOOC,还是SPOC,都基于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在线学习系统)。在中国主流的虚拟教育社区,短短的几年里,已有多所大学和机构开设了面向在校大学生甚至是普通书法爱好者的在线课程,其中有的课程累计参加人数已超过万人。

就未来的趋势而言,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教育和文化传播本身将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使文化审美教育体系走向了多元、混合和高效,就这点而言,这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书法的跨高校、跨地域文化审美探索和文化自信的构建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新途径。

1.1 书法审美MOOC和SPOC的比较

近年来兴起的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著名学者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SPOC的前身MOOC(即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概念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的,Small是指该课程的学生规模一般在20~100人之间,Private指对学生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性准入条件,只有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被系统允许纳入该SPOC课程。

SPOC是对MOOC的发展和补充,简单理解为SPOC=MOOC+传统课堂,也就是说它区别于MOOC单纯的线上教育,SPOC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进行SPOC教学设计时,虚拟教学平台只是知识传授和论坛讨论的基础,面对面的实践与研讨才是巩固教学效果和掌握教学节奏的关键,这种教学形式更加符合高校文化自信构建而非粗略的泛泛而谈。

因此,较MOOC而言,增加面对面传统课堂教学环节的SPOC无疑更适合深层次以构建中国文化自信为目的的书法审美教学的实际需要。

1.2 基于LMS的书法审美SPOC

LMS具备充分的、完整的、立体的相关教学管理功能,旨在跟踪、传递、报告及管理学生的学习内容,掌握学习进度及参与互动。通过互联网连接世界任意角落的师生,无论是在国外的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还是中国的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在科技的驱动下,部分课程转化为虚拟的交互性课程,并形成全球性的虚拟教学网络社区与平台,其主要步骤分为:

①学生在虚拟教育平台注册书法审美课程。

②在平台上,教师根据书法鉴定相关的审美教学大纲,定期发布教学视频、音频或相关电子教学资料,布置课前、课后作业,并组织网上开放性讨论。学生在学习清单的引导下,按照时间点完成视频观看、作业和讨论,并为传统面对面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发言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③在传统面对面课堂上,教师进行课堂示范后,指导学生进行书法实践,或根据相关文献和已有的书写体验就书法审美进行发言和研讨。

④在平台上,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对传统面对面课堂上的实践和相关审美研讨进行評价或讨论,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⑤教师和学生通过LMS平台相互观摩,通过网络提交作业(论文或存档作品)、教学(学习)报告、教学质量分析和反馈数据、课程评价等,教师和学生分别根据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书法审美教学(学习)反思和改进。下文以书法审美SPOC为例。

2 基于LMS的书法审美SPOC构建中国文化自信

自习总书记指出中华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后,中国教育界已经全面着手在不少领域的具体教学工作中,着力引导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普及。各地随之纷纷开展或加强与书画及其他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普及和研究学习,体现了高校对于发挥传统文化“立德树人”重要作用的强烈关注。

2.1 国内外书法审美教育状况

书法的理论和实践融合了传统文人独特的审美思想和道德理想,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也可由浅入深推进传统文化审美和道德修养的关系。中国书法审美标准与中国文人情操息息相关,以书法字贴和相关文献为载体构建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审美体系,对培养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力,有着积极的正面促进作用。

2.1.1 国外书法审美教育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对东亚如日本和韩国就有强烈文化辐射,并产生积极文化影响的历史史实。古时日本与韩国的文字最初是从古汉字中借鉴而来,并对其本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邻国日本,至今都将书法作为小学至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并将书法称为“道”。在韩国,源于中国的书法同样备受重视,书法被认为是属于上流社会的“高雅艺术”,尽管韩国已经拥有自己民族独立的文字系统,但潜意识中仍将中国书法奉为一门很精深的学问。

2.1.2 我国高校书法审美SPOC

中国当前的高校书法教育,无论传统课堂还是互联网时代的MOOC和SPOC,或是体制内及体制外的社会培训,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重作品,轻审美。特别是对于高校而言,书法教育关注各类字帖的临摹,对中国传统书法尤其是审美文化缺少充分梳理和阐释,这就导致高校书法教育可能给学生比较片面的审美错觉,同时也会失去对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

2.2 通过中国书法审美SPOC传递传统美德象征

中华传统美德核心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而这些极易被当今普遍的形式大于内容、表象重于实质的社会风气所掩盖。因此通过书法审美,经由美德象征,可更有力地构建中国文化自信。

首先,历代文人在书法美学文献的行文表述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虽然部分著作不乏抽象、飘渺,但只要循序渐进、持续引导,学生必能渐入佳境,最终深入浅出地顿悟出深刻的哲理。

比如道家经典《老子》,虽简明扼要,但包含大量思辨内容且语言抽象。“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黑白对立、统一辩证是中国书法创作和审美的基础,也是清人对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诠释。书法审美凭借其直观性和辩证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有效的传承途径之一。

2.3 书法审美SPOC对人品修养的促进作用

依传统文人观点来看,艺术修养历来是道德情操外延之一。反之,书画学习也能促成个体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转变,从而实现个人道德水平的提高。如米芾说:“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若穿透,始到锺、索也。可不勉之。”由此可见心性对于书法审美和书法鉴定的重要性,思辨可贵,古人的修行感悟全浓缩于书法及其审美中。

2.3.1 德艺双馨

“德艺双馨”不仅是中国书法鉴定和书法审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不管是今人还是古人,论及书画都惯于考量作者的人品修养,如发端于两汉的征辟制度便将文人分品别类以便评价其艺术水平。曹魏“九品中正制”,将文人按人品分为九品,这些官员制度最终对中国书法审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直接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论品谈艺的评价系统。

2.3.2 明劝戒、著升沉

南朝谢赫的论品谈艺就带有格外浓重的美育与德育融合色彩:“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而在谢赫著名的“六法”中,“气韵生动”本身就是十分抽象的概念,与“明劝戒、著升沉”的个人道德修养有显著相关。而相对于传统绘画本身而言,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则更加抽象,其评价体系中融入个人人品修养评价指标也更为多元,黄庭坚论二王书“脱然都无风尘气”。

2.3.3 本我初心

中国传统观念里,人生境界不外乎“天真自然”,唐代张怀瓘评论张芝的书法“天纵尤异,率意超旷”。因此天人合一境界是古人向往的道德审美范式,历代文人借书法这一载体表达抛弃一切世俗名利,回归真我初心的理想人生状态。在当代浮躁功利、追逐名利的社会风气之中,这种看淡成败、清心寡欲、追求真理的道德境界,对于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是有利的,因此书法审美对当代高校师生意识形态的影响与转化就不仅仅只是简单而浅层的。

3 书法审美SPOC需注意的问题

必须仔细甄别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接受或者摒弃不合时宜的因素。自古以来文献中就有从主观角度厚己薄彼的观点,从高校通识教育普及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高校学生十分容易被部分明显具有主观个性色彩的感性、偏激言论所裹挟,不利于其客观公正地构建审美体系。

如宋四家之一米芾,就有颇多臆断言论:诸如称柳公权为“丑怪恶札之祖”,称颜体楷书为“俗品”,更有“书至隶兴,大篆古法大坏矣”“石刻不可学”等偏激言论,极易使初学者不知所措。

“互联网+”时代,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并非互相竞争、互相排斥、互相矛盾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因此结合了线上和线下两种教育形态的SPOC,更有利于通过最新的互联网技术提高效率,深化教学效果,但又避免了MOOC对传统面对面教学的过分剥离。

4 總结

“互联网+”时代,书法鉴定教育中的审美SPOC对于打破目前高校通识课程普遍存在的单一、扁平的审美教育体系有一定的作用,通过相关文献及在书写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对于构建多元的、立体的中国传统文化鉴定、审美教育及相关体系,培养对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与认同有一定的正面推动作用,并对推动高校构建中国文化自信有积极作用。

除此以外,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载体如绘画、音乐等审美,也应积极运用“互联网+”的教学技术和模式,不断寻找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升级途径,共同优化未来高校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携手实现中国文化自信力的多元构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核心价值观:民族的根与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7-31(05).

[2]陶小军.大雅可鬻:民国前期书画市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王菡薇.隐喻与视觉:艺术史跨语境研究下的中国书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4]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互联网高校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