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0-02-14陈小草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具动手教师应

陈小草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数学的公式、概念、法则等都需要一定的抽象概括思维,而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比较薄弱,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感性经验才能有效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和发现规律,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单向的灌输或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形式和方法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动手实践是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具体内容,设计有效的动手实践活动,有意识教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方法,了解学生动手实践的情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在逐步积累动手操作经验中不断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动手实践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研究与思考,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数学与生活相融合,增强学生实践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大部分的数学问题都和生活息息相关。而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数学教材特点,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融合起来,让学生能在学习探究中多接触生活,以学生在生活中看得见、用得到的生活实际问题为例,针对性设计相关动手实践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这不仅能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二、发挥学具在动手实践中的辅助作用,提高动手实践效率

在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小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弱,这样就需要借助数学的学习工具或实物的模型去理解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借助学具可以让数学知识更具体、更形象,更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通过学具的辅助,尝试自己去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学具通过剪、拼、折、摆、测量、画图等方式,尝试自己动手实践去探究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亲身感受动手实践的乐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有效提高数学的学习。

在面对数学中的代数问题时,可以借助尺子画图把形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如在解决数学中的相遇问题、分数的应用问题、植树问题等应多鼓励学生利用画线段图帮助自己理解题意并解决问题。而对于几何的数学问题,经常需要利用尺子、圆规等学具作图、对图形进行切割,使几何问题更形象、具体表现出来,便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通过有效发挥学具的辅助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还能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除了借助数学学习用具动手操作解决数学问题,有时需要学生自己制作学具帮助理解数学概念。如长方体、圆、圆柱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制作相应图形的模型,帮助学习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面积、体积等概念和计算的方法。通过动手制作学具,能使相应的概念更直观反映出来,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学到有关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有关动手实践练习,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应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解决实践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但教师在设计动手实践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熟知的事物出发对进行练习题的设计,使练习题设计丰富的动手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生学习“比例尺”之后,把单调、机械的比例尺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计算练习设计成“绘制校园(或教室)平面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测量学校(或教室)的有关数据,制定好合适的比例尺,在纸上绘制出学校(或教室)的平面图,并在课堂上对学生绘制的平面图进行展示和评比。通过这样的练习设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四、利用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的教学更注重多学生能力的培养,倡导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应有效组织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样的学习形式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学生进行相应的动手实践活动,但有些实践活動难度比较大或需要交流讨论才能容易得出结论,就需要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也提供了更多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但在这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学生提供探究的方向,强调操作的步骤、要求、方法,并给予相应的引导,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活动之一,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数学知识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还能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在探索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应多把数学融合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并发挥学具在动手实践中的作用和设计有关的动手实践练习,使动手实践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同时,可设计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共同实践、互相讨论、总结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并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学具动手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动手动脑多快乐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