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0-02-14李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李红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一种高度概括、简洁精要,甚至是精心设计的语言。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教与学也离不开阅读,于是就产生了数学阅读。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数学阅读具有“有助于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特点。所以,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

一、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内驱力,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

(一)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兴趣的基础。要想营造阅读氛围,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一个小小数学角,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读本或画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如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老一辈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陈景润的故事;还有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德国数学家高斯等数学家的故事,都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好材料。同时有目地的推荐一部分好的书刊杂志如《数学大世界》《小数报》等供学生阅读。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思维品质。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学贵有思,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制造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充分利用数学阅读材料,丰富学生阅读内容

数学阅读材料是指附于教材之后的数学小史料以及数学小知识等.这些材料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延伸和实际应用。材料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题技巧。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循序渐进,逐步形成阅读策略,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最后到“乐读”。

(一)勤思多想

只读不思是无效劳动,只有通过对每一个数学符号、图形,数据描述的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使学生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的表达方式。所以,数学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問题。

(二)手脑并用

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的过程。一方面动手可以加强记忆,像运算定律、平面几何的计算公式等都可以边看边写。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理解,像二年级小朋友在阅读方位认识材料时,就可以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境,甚至站起来根据材料的要求站好方向用自己的形体语言为阅读理解“架桥铺路”,我们要善于使用书写、画图、演算、验证性推理等手段提高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三)抓重点词

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指导时,可以借鉴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划出题中的关键词句,重点理解,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

(四)注重例题阅读理解

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读懂例题,举一反三呢?

1.读中理解

在数学题目中,有些题目学生总是不会做,原因之一是他们连题目本身的意思也没弄明白,有些意义,学生只会死记,不会灵活运用。例如:甲、乙两地相距435千米,一辆大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3个小时,每小时行驶75千米。如果要在2小时内行驶完剩下的路程,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往往有个习惯思维:认为“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米?”求的是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直接用“435+(3+2)”就是所求的结果,这时教师就应组织学生通过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去理解题目的意思,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题目不是求全程大客车的速度,而是求剩下路程大客车行驶的速度,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数量关系,找数学问题的根本和难点来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读中比较

通过读来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从而掌握数学知识,把知识内化为一种读书方法。

3.读中筛选和提炼信息

在阅读数学题目时,要指导学生通过对题目中问题的审视,分析题目中数量关系,在众多的已知条件中去掉干扰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健条件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五)及时反馈,促进交流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阅读和数学语言,在阅读学习后,指导学生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另一方面要引导交流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

三、利用课外阅读,提升数学素养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准备一些有趣的、有一定难度的阅读资料供学生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数学阅读,有助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及数学思维、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只有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才能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