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朗读与朗读教学有效指导略谈

2020-02-14闫洪丽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培养语感朗读能力朗读教学

闫洪丽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式不一而足、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功能与适用范围。朗读时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是传统语文教法的精髓之一。它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重视学生朗读的训练,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让语文核心素养之“读”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培养语感   朗读能力   有效教学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引入最佳阅读领域,真正提高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效果,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课堂阅读方式来激发学生,提高兴趣,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读出声音、读出感情来、读出韵味来,比仅用眼睛看得到的印象深刻得多,感想领会透彻得多。只要我们加强朗读训练,让朗读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去,我们的小学语文定会变得丰富多彩。

一、明确朗读和朗诵的区别

朗读的内涵是什么呢?顾名思义,朗读,是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读,读者还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能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地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朗读并不是机械简单的重复课文,而是通过内部理解完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

朗诵有两个意思:一是读出声音来;另一个意思是背诵。朗诵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诵读不仅强调了读,而且强调了积累,要熟读成诵。 朗读与朗诵的区别在于:选材种类不同、应用范围不同、目的和效果不同、要求形式不同。

二、知晓朗读的要求及标准

用普通话朗读,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注意异读词的读音。

三、正确朗读,养成习惯

宋代的朱熹对朗读曾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牵强暗记,要多度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能、减字,严格要求他们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朗读兴趣和能力。

四、教师做好范读,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性。因为小学生具有向师性,他们在听老师范读时,往往会自觉地模仿老师,主动纠正自己朗读中的不足,从而对课文朗读水平的审美标准有了感性的体会。我在教学每篇课文前,都会做一番深情地范读。范读时,力求批文入境、融情于声,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让他们与我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五、教学巧用齐读,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针对学生朗读的水平和特点,在初步把握文章感情后,可充分利用齐读的功效来提高整班学生朗读的能力。齐读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集中指导。更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积极参与朗读,找到朗读感觉,发现朗读规律,掌握朗读方法,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树立信心,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班级学生的朗读能力便会在齐读中得到提高。

六、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一).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也比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的需要,中途也可以作短暂的停顿。包括:标点符号停顿;语法停顿;感情停顿。

(二)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加以强调的技巧。重音时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如: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感情重音。

(三)语速

朗读者在朗读时要掌握适当的朗读速度,可以渲染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朗读的速度决定于作品的内容和体裁。一般说,记事要读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一些。

(四)语调

语调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结合在一起的。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如果能让学生注意到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语调可分為:高升调、奖抑调、平直调、曲折调。

七、创设教学情境,读出学生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并且对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学生们开始渴望根据自己的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朗读时富有个性的语气,感情处理来表达各自对文章的体会和见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去朗读,读出流光溢彩的世界的精彩!

简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各项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增强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今后的朗读教学和教研中,我要不断激发学生走进中华文化的兴趣,重视学生朗读的训练,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让语文核心素养之“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猜你喜欢

培养语感朗读能力朗读教学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论教学中朗读的作用
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