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2020-02-14卞俊霖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学素养生物

卞俊霖

目前,人们的生活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不断发生变化,所有公民均应具备科学素养。公民的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方面:首先,是个体掌握的科技能力,以及对于科学所形成的价值观等;其次,就是个体对自身科学素养水平不断提升。改版后的生物教材,其内容上与社会等方面更加接近,趣味性等方面均获得提升。如此,不但降低了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的难度,而且在提升其能力等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为正确认知科学本质等方面提供帮助,有利于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材具有的特征加以利用,对其中与科学素养培养相关的材料有效运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不断予以强化。社会科技发展的速度正不断加快,当地生活对于科技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因此需要公民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个体如果具备科学素养,就表示其对于科学所产生的态度等是较好的,主要包括正确学习科学的态度、在自然研究方面能够产生学习的欲望等;个体具备科学素养,则表示其在科学研究、观察事物等方面具有基本的能力;个体具备科学素养,就表示其可以独立完成科技文献的阅读,在面对科学讨论时可以参与其中,在实际生活遇到问题时可以对掌握的相关知识予以有效利用,对普通的自然规律等熟练掌握,以及对实用技术中的科学原理准确了解。基于此,对于有关方面而言,其当下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对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加以培养,其同时也是生物教学工作的长期目标。

一、以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为基础创造真实有效适切的教学情境

在学习或工作中人们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就是科学精神。生物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其原理等内容均是从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为了获得有效的对学生此方面素养加以提升的方法,可以从科学研究出发,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研究科学的手段等加以培养。能力培养等教育可以通过生物学历史中的实际案例得到有效的融合,并将素质教育需求與该学科本身具有的特征充分的展现出来。对生物学具有的历史案例予以有效的利用,在借助其“故事性”对学生兴趣予以激发的同时,对该领域知名学者的事迹等加以利用,以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等教学目标,举例而言,与研究思维等方面有关的史例主要包括“研究光合作用的发展进程”,“细胞学说的发展史”,“酶的发现”等。

在进行生物学史例教学期间,学生可以通过重现经典实验等方式对产生生物学知识的过程进行体验,并在此过程中对科学家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方式、相关原理的具体产生过程等进行学习。对形成知识的过程予以重现是采取这种教材编写方式的主要目的,并希望由此可以是教学方式逐步向过程是教学进行过渡,使知识传授和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目标得以同时实现。

二、将探究性实验作为载体,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一项研究形态和功能的学科,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够对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表现出更为正确的认知,这也是生命科学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是高校相关专业的一个基础。虽然现阶段的高中生物学习是构建学生的基本生物素养,构建生物概念,但是,由于学科特点所致,生物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基于目前阶段,高中生物教材主要囊括了必修与选修这两大部分,前者主要是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整合,后者则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到一起,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当前的教材之中,大部分知识都能够直接适用于学生,特别是其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获得,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合作交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例如,利用学生自己制作葡萄酒的过程进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刺激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因而课堂效果良好,知识点的掌握也比较扎实。由此可见,学生一般都会采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基于此不断发散,学生在完成了自行探究工作之后,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也能够大幅度提升。第二,针对于学生做出假设。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还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推动其完成资料的收集工作之后,学生才能够更多角度的完成问题的全面思考。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要对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予以支持,特别是要对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予以重点关注,加剧假设的充分碰撞。再次,积极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在进行实验设计、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始终恪守创新这一原则,这里主要包含了实验方法设计、对照实验的确定等诸多方面。教师在完成逐条引导工作之后,学生也能够做出更加深度的探究。最后,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教师应该要督促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等多种技能,一旦涉及到重复实验则必须要做出这项操作,以此确保结论保持完善状态。在其中有些学生成功的制作出葡萄酒,也有的学生失败了,通过实验记录以及实验方案的对比分析得出酵母菌呼吸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尝试用思维导图模式,实现单元整体备课,建构知识框架

在学习高中生物时,学生所面对的最大难点就是知识点繁杂琐碎,整体脉络不够清晰。如果采用死记硬背会禁锢学生思维,而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则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串联所学知识点,与此同时,还应该要基于联想这一层面不断发散思考,学生的记忆也能够全盘唤醒,自身的生物知识网络也能够得以全面构建,把学习思路理清之后,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也会变得更加简单、明了。

构建思维导图能更加清晰明了的体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整个知识脉络更加清晰、系统、明了、言简意赅。举例而言,在《细胞生命历程》这一章节之中,其中所提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等,而其中的细胞衰老、凋亡、癌变等内容相对简单,并不是学习中的难点,教师可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这部分内容,学生就可以更清晰的梳理相关知识点。

总体而言,在生物学的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落于实践,从而真正促进个人的科学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学素养生物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