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湖南省绿色经济发展战略

2020-02-14黄渊基熊曦郑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黄渊基 熊曦 郑毅

[摘 要] 从经济学角度看,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核心是发展绿色经济。因此,湖南省应坚定不移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搞好顶层设计;加强绿色文化宣传教育,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共识共为;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聚才引智,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绿色技术研发推广;改革体制机制,加强保障,不断推动绿色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绿色经济

[中图分类号]  C93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20)01—0075—08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una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UANG Yuanji1,2, XIONG  Xi3, ZHENG Yi2

(1.China tourism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dongcheng, Beijing 100005,China;

2. College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y,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ongzhou 425000,China;

3. School of Busines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re of build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promoting green development is to develop a green economy. Hunan Province  should unswervingly follow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do a good job in toplevel design; improue green cultur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form a consensus among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build a green industrial system, drive by innovation, promote  green technologies; reform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other five aspects,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economy.

Key words: gree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reen economy

從经济发展角度看,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核心是发展绿色经济。从现实来看,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既是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发展理念的现实举措,也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 引言及文献综述

绿色经济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诸多方面。当然,这三方面侧重点各有不同,低碳经济侧重于尽可能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与碳氧化物排放量;循环经济侧重于对废物的利用,强调资源循环理念和循环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生态经济则侧重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护。绿色经济作为涵盖三者的内涵和外延都更为宽广的一个概念,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的全新经济形式,更全面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1][2]绿色经济的概念从产生到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一的生态系统目标阶段、经济-生态系统目标阶段以及现阶段的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阶段,可以看出绿色经济理论的导向逐步向效率、规模和公平发展。[3]

国内外学者在分析经济效率测度时越来越重视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影响,[4][5]在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的基础上,构造合理评价国家和地区经济绩效的指标,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绿色经济效率是一种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后的综合经济效率。[6]在绿色经济效率的测算和实证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以灰色关联度、投入产出分析、计量经济模型、数据包络分析等科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为主,通过各种相关的理论模型对区域的绿色经济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并提出实质性的政策建议。聂玉立和温湖炜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非径向非角度的SBM 模型對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在分析各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差异的基础上,发现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U”型关系。[7]徐大丰基于投入产出表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绿色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技术类型和产业结构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8]

绿色经济属于一种新经济形态,既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技术经济、知识经济,又是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创造绿色财富的经济。绿色经济是人类文明发展演进历程中出现的一个崭新经济形态,彰显了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总体来看,绿色经济彰显了人的本性、生态文明性、社会进步性和经济效益最大化。[9]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成契合了生态理性的发展内核,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以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为旨归,是对经济理性的本质超越。[10]研究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就是研究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当前许多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现状恰好处在这一转变期。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测算和实证研究、分析发展绿色经济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机制选择,对于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涉及不多,即使有这方面的研究,也没有从整体上反映出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状况,专门研究湖南问题的成果更是鲜见。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湖南,总结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优势,探讨问题和不足,以期能为湖南省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 湖南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一)湖南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

1.经济增长稳中向好,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由图1可以看出,湖南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仅用5年时间,就由2013年的24437.5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36425.8亿元,2018年更首次突破了3.5万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7.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949元,增长7.2%,经济增长成为绿色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直接动力。

图1 2013-2018年湖南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趋势图

随着湖南经济的腾飞,三次产业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如图2可见,第二产业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9%以上,基本形成了经济上的第二、三产业联合驱动,以机械、有色金属、轻工等为特色的产业结构,工业实力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初显。同时,第三产业开始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近十年的增速一直在9.2%以上,2018年服务业增长总值突破18888.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1.8%,并逐年呈现上升态势。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与制造业发展联系较密切的交通运输、计算机服务等相关产业以及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发展规模稳中向好。作为全球名片的娱乐、传媒、高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在时代机遇和政策福利下也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有力地支撑了湖南经济的腾飞和影响力的塑造。

图2 2008-2018年湖南三次产业的增速发展趋势

2.三次产业基础厚实,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第一产业农业基础厚实,现代化程度较高。湖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始终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一方面继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另一方面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绿色农业、精致农业和智慧农业,加快向“农业强省”转型的步伐。截至2018年,湖南省农业增加值1856.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3元,同比增长8.9%,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规模达1592.3万人,多个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方案相继出台实施。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6405.07万千瓦,是1949年的5.8万倍。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优势渐趋显著,2018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73万个,全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1.96亿人次,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达441亿元。农业整体发展态势正如《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所描述的那样,正在逐步形成具有湖湘特色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到2022年,20%左右乡村将基本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

工业体系以传统产业和国有规模以上为主,且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为促进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湖南省加速淘汰工业落后产能,深化节能减排计划。2013-2018年,全省工业经济年均增长8.1%,领先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年均增长8.4%,比全国平均水平快1.3个百分点。2018年,高加工度行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提高到36.3%和10.6%,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26.95亿元。此外,湖南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湖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了促进制造业的提质增效,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推动“湖南制造”向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的方向发展。

服务业的经济拉动作用不断增强,逐渐成为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规模、效益和结构不断得到提升优化,2018年湖南省服务业的增加值为18888.65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从行业总体发展来看,全省34个行业中有28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速同比增长,超八成行业营业收入增速环比回升。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新兴行业营业收入增长显著,合计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3个百分点。《湖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服务业现代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融合发展。

3.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整体得到改善

湖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给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规划以来,政府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治理高污染高消耗企业,提前完成了节能减排指标。2013-2018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平均下降5.6%。2018年,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三大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12年分别下降64.1%、63.8%和46.4%,全年共淘汰煤炭产能600万吨,关停“散乱污”企业3747家,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以上,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清洁能源生产规模也不斷扩大,2017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3561.93万吨标准煤,与2012年相比,年均下降18.7%,2018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37.23%。在资源勘探上,2018年新发现矿产13处,铁矿石产量为334.99万吨,同比下降50.21%。随着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推进,各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实施,生态环境逐步向优改善,资源的利用效率逐步提升。

(二)湖南绿色经济发展的优势

1.绿色资源较为丰富

湖南地处洞庭湖以南,属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湘江横亘南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丰富的农林、旅游等绿色资源,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生态基础。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区位优势,造就了湖南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的气候特点,适合多种农作物和植物生长。因此,湖南省是享誉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历史上素有“湖广熟,天下足”和“鱼米之乡”的美誉。湖南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长居于全国第5位。目前湖南已有8个“国家森林城市”,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21个,居全国第1位。全省14个市州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4%。截至2018年底,湖南森林覆盖率达59.82%,活立木蓄积量在5.7亿立方米以上,湿地保护率超过78.8%。[11]此外,湖南已批准建设自然保护区170个,面积136.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0个,被国内外研究学者誉为“天然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

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生物物种,使得湖南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省内共有2处世界自然遗产、2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0个国家4A级旅游区、62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18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位居全国前列。据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5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5%,实现旅游总收入835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9%。其中入境游客达到365.0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255.12亿元,国际旅游收入15.2亿美元。[12]

2.绿色产业正在发展

(1)生态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近几年来,湖南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构筑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生态产业体系。一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5∶45.8∶39.7 变为2018年的8.5∶39.7∶51.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8年间比重上升了11.9个百分点;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8%,已成为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较同期更创新高。2018年,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468.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3.2%,同比增长14.0%,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1%,增加值总量占湖南规模工业的10.6%,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快2.7个百分点。[13]三是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17年湖南文化产业整体增加值已达2196亿元,占GDP比重6.35%,同比增长14.9%,2012-2017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95%,增长较为迅速,发展成绩喜人。按现行价格计算,湖南省“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力争实现文化和创意产业总产值75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7%。[14]

(2)能源消费与节能减排情况向好

就当前的湖南省能源消费现状看,一、二、三产业能源消费比重分别为5%、80%和15%,存在的总体差异较大,其中一、三产业的能源消费总量与强度远不及第二产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仍旧是目前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较高的六大行业,其能源消费占全部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80%以上。伴随着节能减排和新型工业化等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出实行,湖南省能源利用总体效率也在不断向好发展。以2018年数据作为参考,全省全年GDP共增长7.8%,经济增长趋势稳中向好,规模工业综合能源共消费6157.1万吨标准煤,仅比上年增长3.0%,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

在污染物排放方面,湖南通过大力实施淘汰水泥、钢铁、造纸等落后产能工程,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双下降”,但整体上,节能减排工作的压力依旧很大,究其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第二产业中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所占比重较大。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率看,节能减排扎实有效。2018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均保持下降,分别比上年降低4.17%、9.83%、3.43%和10.22%;2018年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157.1万吨标准煤,比2006年减少2079.1万吨标准煤。[15]

3.绿色机制不断完善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强省的目标。因此,未来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绿色机制,为生态强省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通过省级与地方市縣区两个层次及其相互间的密切配合,重点从农业生态文明和林业生态文明两个方面展开工作,并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作为机制创新的突破口之一。在省级层面上,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诸如《湖南省“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等,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在地方层面,以长株潭为代表,三市曾联合发布在结合部地区确立89%保护区域面积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并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确立了系列阶段性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

三 湖南绿色经济发展的问题和不足

1.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旧突出,绿色观念“最大公约数”仍需强化

2013—2018年,全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年均分别消减2.6%、4.6%、2.5%和6.3%,在全国分别居第23位、第20位、第26位和第18位。[16]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囿于湖南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仍然较大,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保护环境等绿色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绿色产业体系未成规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破立两难

一是传统产业转型难。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规模居高不下,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低迷难振,大宗商品需求有减无增,而原本具有比较优势的初级生产要素(如低端劳动力、一般设备等)却渐显颓势,先进科技、专业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还不足以支持传统产业提速发展,对于担当传统产业结构向生态化转型的重任力所不及。二是新兴产业发展难。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仍在10%左右徘徊,总体发展略显不足,尽管近些年湖南产业发展所需的科技创新、资金和人才投入等核心支撑要素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但是与其他发达城市和地区相比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3.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驱动不够

绿色技术是一种具有节能降耗、能够重复利用和高效循环的技术。以末端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循环再生技术等为依托的绿色技术不但能满足人们当前需要,而且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的利益,是一种可持续、安全的技术。绿色技术创新表现为一种面向环境的创新,将生态学思想融入到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绿色技术创新不仅要实现绿色技术的商业价值,更要促进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实现。通过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协调同步。绿色技术创新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绿色工艺、绿色管理和绿色意识等四个方面的创新发展。

从2017年全国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来看,湖南较全国平均水平低0.4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2位,在中部六省中名列第4位。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来看,2018年专利申请数为21319件,仅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专利申请数的6.6%,在全国居第11位、中部第4位,可见湖南在创新投入、专利等方面均存在动力不足的现象。

4.政策红利效应不明显,制度创新和政策落实仍需加强

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湖南以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为突破口,逐步淘汰高能耗和低效率产业,重点发展优势产能,并积极推动节能环保的战略性新产业的发展,以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然而,湖南在“两型”产业发展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仍旧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方面,湖南生态产业间的耦合性和关联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型、创新型的龙头生态产业与其上下游产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程度并不完全匹配,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关联效应和带动作用。如湖南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发展以加工等劳动力环节为主,大部分产品本身具有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而那些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产业还未能跟上发展步伐。另一方面,生态产业发展的动力略显不足,价值链在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的过程中驱动不足。总体来看,当前湖南在促进传统高能耗、低附加值产业转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会逐渐进入产业转型阵痛期,难免会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考验:如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意识和品牌价值的构建意识稍显淡薄,研发、设计、服务等环节的投入力度尚需加强,人才、技术、先进经验的引进与累积在时间和强度上需要强化等。

四 进一步发展湖南绿色经济的

思路与对策

(一)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搞好顶层设计

首先,从整体来看,湖南生态环境的基础较好,近些年来凭借着两型社会先行先试的经验,在生态强省建设上还是先人一步的,但地方各级党政领导还应在决策层面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的思维,编制落实好相关的节点性整体规划,要在政策的顶层设计上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产业准入退出提升、排污权交易等重点改革,着力于创优势,探索两型示范区创建的试点工作,依据省情实际集中打好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湖南特色的美丽乡村。[17]其次,在制度供给层面,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五化同步”的制度布局“五化同步”指的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继续深化对影响绿色化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的落实完善,建立合理的绿色化改造绩效评估与事后责任追究制度,推动经济向绿色化长效转型升级。[18]例如,对于“一湖四水”的综合治理,就需要落实好湖长制、河长制的目标责任,将治理和监督任务系统化、常态化。同时,结合湖南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关键制约,找准湖南生态经济的前进方向,协同发展三次产业,引导各类新兴产业向创意化、集群化和低碳化转变。按照湖南“四大区域”不同产业结构的环境容量、发展阶段来制定地区绿色发展计划,落实好习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的“一带一部”区域定位,统筹规划长株潭、环洞庭湖、湘南和大湘西四大区域的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资源集约、环境良好为导向,培育引导一批技术引领、模式新颖、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兴业态企业,补齐绿色经济发展短板,促进三次产业的健康发展,切实将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生态经济示范省建设谋深谋远谋大、落实落细落小。[19]

(二)加强绿色文化宣传教育,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共识共为

绿色经济发展需要全民参与,宣传教育非常重要。要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宣传教导、理念疏导、舆论引导”的方法,規范、激励和构建起民众的绿色发展意识,进而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共识共为。首先,要用好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各类大众传媒手段,借助《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广电湘军”“出版湘军”的宣传力量,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对生态文明知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典型案例进行全方位的普及,为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让全社会能够自觉树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其次,通过教育的方式传播绿色发展理念,针对特定人群实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如在全省各级企事业单位可以定期开展绿色经济讲座,在大中小学校则以环保和绿色发展理念等方面的情感教育为主,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价值观;借助各类培训班、研讨班的举办,全面系统地培训技术、管理和科研人员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认知,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借助互联网的信息渠道优势,可以开发一些关于绿色经济方面的App和小程序软件,为公众提供一些最基本的环保常识,从而增强全社会的节能减排降碳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帮助全民形成良好的环境公共道德,增强公众对企业单位环保监督的自觉心理。

(三)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重点在于三大产业的有机融合和升级调整,具体要将生态内涵融入当前及未来的产业机构布局之中,着力打造好绿色产业“五大基地”

“五大基地”指的是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以影视出版为重点的文化创意基地、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

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湖南首先要从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开始。湖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也是耕地资源较为紧张的丘陵地区,因此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势在必行。首先要因地制宜划分农业发展的不同片区,在湘中、湘北地区适当发展生态农业、精细农业,推广农业适度化规模经营模式,通过提高土地产出率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打响“湘”字号农业招牌;在湘西、湘南地区则积极开展旅游农业、山地观光农业的试点改革,推进第一、三产业的加速融合。其次,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尽可能降低因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地膜带来的水体、土壤污染,实现标准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流程改造;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积极转化,加速技术推广和实践,鼓励农产品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从需求端拉动绿色农业产品的生产;通过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培育建设,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实现农业比较收益的提高。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要义,对工业部门来说,要着力推进新兴工业化进程。首先,要以关键领域和优势项目推进绿色智造和生态品牌的发展。应重视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可持续性增长,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R&D经费投入总量稳居在全国前五的规模。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落实好《湖南省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17-2020年)》,增加政府资金占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实现相对落后地区所要求的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同时争取国家层面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在湖南的战略布局,通过财政、税收和政府采购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政策环境,以此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20]另外,重点支持绿色环保行业,改造升级传统高污染行业,抓紧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发挥好长株潭地区的产业龙头优势,将其打造成为绿色循环经济的先行示范区,用资源利用效率锐减的压力倒逼产业的转型,关停和转型一批粗放型企业。最后应借助政府的行政、法律手段,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发展契机,加快“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的转变步伐,将新兴产业“高大上”化,宣传推介好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和中联重科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在转型过程中的先进做法,将传统产业培育成为新常态下的新的增长点,建设好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生态强省。

在现代服务业的体系建设中,也要注重将绿色、创新理念融入其中,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发展服务业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且能更强地拉动农业与工业的发展,拓宽绿色发展的空间,创造更多潜在的绿色品牌和价值。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全省经济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逐渐从绿色大省向生态强省转变。因此,要以新技术、新管理改造传统服务业,提升现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组织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的措施,做大做强以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以更好地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另外,要以贷款、税收优惠的政策手段,支持“高、精、尖”及战略新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借助政策优势动能拉动工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的节能减排,奠定“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绿色经济发展格局,形成区域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新引擎。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湖湘大地山川秀丽,历年游客络绎不绝。要依托本土文化旅游资源,在经济和环境层面全面提升旅游业的关联效益。加大差异性战略实施力度,推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发展以长株潭为核心增长极,以大湘西、大湘南、大湘北为新兴增长点,深度挖掘湘西民俗文化,永州的潇湘名人文化,衡阳宗教文化旅游,岳阳、常德、益阳山水文化旅游和张家界、邵阳地区的奇山旅游等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3]

(四)聚才引智,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绿色技术研发推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绿色技术作为一种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先导性技术体系,能够显著助力绿色经济。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推广,首先要积极“引进来”,向先发国家和地区以及先进企业学习成功经验,制定高层次、超前性的发展战略。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展开经验推广,如湘西地区可以积极引进精细农业方面的发展经验,湘中、湘南地区则适度开展工业生产中降耗减排的经验借鉴,长株潭地区以绿色生活消费为发展重点。同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既要不断增强绿色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战略思维,借助大型企业资金密集、技术引领的量级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投入到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中去,在企业内部形成绿色技术创新和研发部门,吸纳技术人才,推动技术研究产生集群效应,保证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积极打破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界限,实现产学研的贯通联合,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湖南省内的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以及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都在绿色技术的基础前沿性研究上有着较多学术成果,如何将这些专利成果从电脑里、档案中尽可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既需要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激励作用,又需要有关科技部门的牵线搭桥,主动组织企业来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引导优秀的绿色技术科研成果推广和使用,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产业能耗,缩小实现经济效益所花费的生态成本。[21]

猜你喜欢

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