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情于景,魅力无穷

2020-02-14李娟

关键词:厚积潭水拟人

李娟

【导语】

“情”是一篇佳作的灵魂。无论是专题性描写自然景观,还是以景来烘衬故事情节,都需要在描写过程中付之以深情,将其精妙地融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融情于景,才能让我们笔下的景更美丽,情更真切。

【指点迷津】

问:在描写自然景观时,如何融情于景?

答:下面以朱自清的《绿》为例,来具体分析一下:

“绿”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点。有人称朱自清是“善调丹青的能手”,因为他不但能巧妙运用比喻、拟人、联想等修辞手法,从多个角度描写同一景物,还能运用巧而准的词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摇荡”一词绘出了作者被美景陶醉的心,“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绘出了潭水的形态,“铺”字描出了潭水大而平滑的姿态,“抱”字又透射出作者对梅雨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前面的妙笔都是为写“爱”而服务的,作者通过词句让人们欣赏到了美景,体会到了自己的深情。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铺”接前句,“厚积”又补写出梅雨潭的另一特色,塑造出它的立体感。紧接着的一串排比句中,再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细节着手多角度刻画出梅雨潭之美——形之美、态之美、色之美,一览俱全。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于对比中凸显梅雨潭的绿及其与众不同的美;两个问句又让人感受到景色美得让作者也无词可用了,可见情之浓、爱之深。由此可见,巧词妙句、修辞准用是融情于景的主要策略。

问:写人、物、事时,如何融情于景?

答:下面以鲁迅的《风波》为例,来分析一下: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

读完这一片段,一幅充满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的风景图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恬静中蕴藏着几分风波即起的沉闷——表面上是夏季的沉闷,实质上却透露出社会动荡给乡人们带来的心理压迫感。

此外,这段描写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所描写的每一个“景点”,包括人、物、景等,都是为后文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发展而服务的,它所流露的情韵是跟随情节及文章主题在不断变化的,正如人们所说的“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是在起辅助作用的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时需要注意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时做到“情由景所背负,景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就会实现情景交融,提升文章的魅力。

猜你喜欢

厚积潭水拟人
拟人手法真多情
溪水和潭水
“厚积”才能“薄发”吗?
厚积
“厚积”才能“薄发”吗
谁动了我的可乐
春潭
“厚积”才能“薄发”
学习用拟人的方法
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