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主流媒体定义下的“中国制造”形象

2020-02-14孙妍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定义

孙妍

内容摘要:以往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对外出口时,韩国媒体对于“中国制造”的舆论引导很难说是正面的。这不仅是对出口贸易市场的误导,也会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我国产品形象和软实力的提升。如何将“中国制造”乃至中国的国际形象扭转提升,是问题的关键。本文将以韩国媒体《朝鲜日报》为例,以韩国的主流媒体对“中国制造”的传播效果和舆论态势分析为重点,针对我国产品升级的需求,分析中国工业制品的对韩传播现状。

关键词:韩国主流媒体 定义 中国制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报告中将中国制造2025的优先行动或重点发展领域标记为如下十个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设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这代表着工业立国的方针下,产品升级的重要性,也关乎国家形象与软实力的提升。而本文以韩国最大的主流媒体《朝鲜日报》入手,解析韩国对于“中国制造”的舆论传播态度,对报道内容进行分类比较,针对我国产品升级的需求,分析中国工业制品的对韩传播现状。

14年6月-15年6月

1.食品/药品/快消品类

报道中最常用的表达是“低价、山寨、假货、健康风险与安全隐患、伪造”。值得一提的是中立报道的比重虽然不足百分之十,但企业专栏对“中国制造”的海外市场销售前景评价较为正面。

2.外贸进出口类报道

中韩两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是该段时间的报道重点,新闻内容都提及低价的中国产品将会以价格优势冲击韩国的国内市场,报道表达了保护韩国中小企业的的呼声,认为必须限制进口。以缓解在农产品和工业半成品方便的激烈競争。

3.电子产品/信息通信产品类

四分之一的报道内容聚焦在对国际知名品牌的山寨与仿造上,将中韩两国生产的的产品进行性能、价格方面的对比,这一类的报道采取了负面表达,认为“中国产品的不诚信会导致消费者的损失,除了价格并无可取之处。”

二分之一的报道为中立报道,属于企业供稿,将登陆韩国市场展开销售的小米与华为做了详细的品牌介绍。

4.汽车及新能源应用

由于韩国汽车行业为该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市场竞争已占有的先发优势尤为看重,所以四分之三比例的报道均为负面消息,主要包括了在韩国市场进行销售的中国汽车以低端为主,对申龙品牌汽车召回处理事件的大幅报道更是加深了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品质管控不严的印象。

5.钢铁

韩国的新闻评论认为,在与中国的产品竞争,韩国无法凭借价格获胜,这也使得韩国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大打折扣,多达百分之七十的报道指出,面对价格普遍更便宜的中国钢铁出口产品,韩国钢铁企业不得不面临经营受困的局面。但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汽车钢板出口,韩国则相对安全。

6.军工航天类

多为特派员供稿,中立报道篇幅集中于中国致力于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

15年7月-16年6月

1.食品/药品/快消品类

报道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陷入“价低必定质劣”的循环,继续巩固加深民众的刻板印象,仅有一则中立消息。

2.有关“中国制造”的外贸消息

韩国不再是报道中与中国产生争端的重点,美国和中国的外贸摩擦逐渐成为话语中的高频词。

3.电子产品/IT通信类

手机取代了传统家电成为了报道中不容忽视的关键词,也吻合了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潮流。报道中提及的在韩国市场展开销售的中国知名品牌主要有海尔、TCL、HUAWEI还有小米、OPPO等。其中美誉度最高的是小米手机,凭借高性价比和易接受的价格获得了年轻消费层的正面反馈。这也是原本极少涉及低端机型销售的韩国三星公司未预料到的结果。舆论分析认为,技术的隔阂短期内难以突破,在手机市场份额上的竞争,中韩两国的企业是针对的不同消费群体。

4.汽车及新能源应用

三分之一的消息指出,韩国企业中低价位的汽车销售逐渐被中国抢占市场,但不仅是汽车的销售,汽车零部件与轮胎出口,韩国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速度超乎预期。

5.钢铁

该类报道的数量与篇幅是最多的。近百分之六十五的报道指出,为控制成本,韩国的钢铁企业从中国进口低价的钢铁,面临的后续问题则是随着进口价格飙升,成本高企,大型企业的利润下跌,规模较小的某些企业经营状况更加困难,出现赤字。而钢铁的进出口之争不仅关联到韩国,美国、印度也加入声讨中国低价倾销的行列。

6.军工航天类

延续之前的倾向,特派员供稿均为中立报道,较为关注中国在高铁和航空行天项目上的成功。

16年7月至今

1.食品/药品/生活消费品类

报道过去将重点放在对中国产品的缺点加以放大,在这个阶段开始,倾向于将韩国同类产品纳入比较,强调韩国的本土优势。仿造与伪劣制品不再是大篇幅的报道重心,正面报道比重也有所增加。

2.有关“中国制造”进出口的外贸消息

反倾销关税纳入议程,涉及的领域依然主要是钢铁,美韩等国在限制进口中国产的低价钢铁上态度坚持。

3.电子产品/IT通信类

阿里巴巴加入小米与华为,成为报道评价最为正面的行业品牌之一,对中国品牌在智能手机领域成就的肯定性报道占了绝大多数。

4.汽车及新能源应用

负面评价仅占比百分之十五,有关中国汽车品牌伪造零部件,损害消费者利益。除此之外的新闻报道均为中立或正面信息,指出中国的电动汽车研发得到政府大力的支持,在新能源运用和实测方面的进度已经大大领先于韩国。报道强调了在电动汽车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政策扶持的重要性,认为韩国政府在该方面的政策支持是滞后的。

5.钢铁/造船类报道趋势变化不大。

6.军工/航天类报道均为中立报道。

可以说,韩国的主流媒体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解读和国家形象构建的表达态度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的转变:

第一阶段,从产品本身来讲,“中国制造”是低价与质量把控不严的代名词,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韩国的篇幅居少。生产的低附加价值与技术含量,较高的健康或安全风险,在舆论报道看来,除了价格几乎没有优点。

从国家形象来看,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和朝鲜关系紧密,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频繁的互动交往。在对外贸易中往往以超低价产品来获得市场份额,涉嫌不当竞争,因而贸易争端频发。

第二阶段媒体报道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解读和反映的国家形象开始有所变化。价格低已经成为中国出口产品的固有印象之一,“性价比高”变成正面报道中常用的说法。但韩国具有传统优势的汽车与钢铁行业,有大篇报道指出韩国的利益受到了严重侵害,成为中美等国之间反倾销战的间接受害者,对政府的政策保护呼声越来越大。

从国家形象来看,航空航天事业与高铁建设的迅猛发展,足以体现实力的提升,也是正面報道的来源。

第三阶段16年7月至今,由于韩国部分行业的传统优势不再,与中国的竞争也全面展开,从曾经的单方面批判性报道更多地转为对比型分析,负面报道也反映了两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争端博弈。在《中国制造2025》中涉及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这几个方面评论有所提升,整体的报道议程设置仍以竞争框架为主,突出中国造成的威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9/content_9784.htm.

[2]李彩霞.美国媒体对“中国制造”的建构与风险应对[D].复旦大学,2010.

[3]王晓玲,董向荣. 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基于焦点集团访谈的研究结果[J].当代亚太,2010,02:109-132+108.

[4]吴悦旗.近十年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制造[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4):56+59.

[5]徐玉兰.韩国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以《朝鲜日报》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0,21:60-62.

(作者单位: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定义
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定义“风格”
椭圆的三个定义
例说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解题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