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梦湖》和《迟桂华》的主题色调分析

2020-02-14曾先桃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颜色词

曾先桃

内容摘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小说主题框架下,不同的色彩感觉引发相异的色彩感情。《茵梦湖》和《迟桂花》均出现大量颜色词,这些颜色词无一例外地指向某种特定的情感和思绪,映证主题,呈现主题。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施托姆的中篇小说《茵梦湖》和郁达夫的短篇小说《迟桂花》所运用的颜色词的主题意涵。

关键词:《茵梦湖》 《迟桂花》 颜色词 主题意涵

本文所指的颜色又称颜色词,指人们把对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神经、大脑所产生的刺激用自然语言表达出来的词语,它包括纯粹颜色词,如红、白;纯粹光泽词,如暗、昏;色泽俱全的色泽词,如白茫茫、绿莹莹。

施托姆《茵梦湖》中共有94处出现了颜色词,其中,暗黑颜色词出现22次,白色15次,棕褐色8次,绿色19次,金红黄共计21次,银色、蓝色和灰色共计9次。深、暗色调出现比为39/94,这些颜色词的运用使得小说在悲伤抑郁的氛围下,主题更显感伤。郁达夫《迟桂花》中共有52处采用了颜色词,其中暗黑颜色词6次,白色10次,绿色14次,金红黄16次,银色6次,艳丽色彩词出现比为39/51,整体上营造了一个欢快清新的氛围,使得小说冲破悲伤氤氲,给人积极向上的情感暗示。从颜色词出现的相对频率来看,两篇小说对于颜色的选用一定不是作者无意而为之。每一处颜色的运用都蕴藏着作家的独特匠心,有着独一无二的象征意义,起到了营造氛围、塑造人物或表达情感的作用,而作家正是通过颜色词之造境、写人、抒情的意义来形成小说的主体色调,从而表现感伤或欢快的主题。

一.白色

白色在《茵梦湖》中出现15次,《迟桂花》中10次,这样的出现频率是惊人的,意味着白色在两篇小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西方,白色是一种神明的颜色,宙斯的化身是白色的公牛,圣灵表现为白色的鸽子等。他们认为白色高雅纯洁,婚礼上穿白色礼服则代表着爱情和婚姻的贞洁。所以在《茵梦湖》中,莱因哈德苦苦追求的睡莲是白色的,记载着他和伊丽莎白美好的爱情的本子是白色的,伊丽莎白出现在莱因哈德的头脑中所穿衣裙往往是白色的。当这些东西出场时,男女主人公便会思绪紊乱,情感复杂。是现实赋予他们各自的无奈,更是记忆中爱情的美好象征。

中国自古有“白立而五色成”,白色是色彩之起源的说法,在五行中,白色与金色相对而待,意味着白色具有纯洁、光明、充盈的本质。《迟桂花》中白色除描写翁家老母亲外,常用来表现光线的明亮和莲妹的面貌及心灵。莲妹“出淤泥而不染”,一个没有任何教育背景的农村女孩,竟然对各种动植物知识了如指掌;当“我”生理反应愈趋明显时,她那“高山上的深雪似的心”给了“我”醍醐灌顶级的启迪,最终使“我”迷途知返。這些描写虽然不着“白”字,但却蕴藏着真正意义的“白”,而“我”对自己行为的彻悟也侧面衬托了莲妹的纯洁心灵及圣洁之美。郁达夫赋予了白色纯洁、光明、充盈的意义,就好像藏族人民把白色视为民族最神圣的颜色一般。

二.绿色

绿色往往被认为是最宁静的颜色。从生理上说,绿色是较短的光波,冲击人的视网膜后,大脑会产生镇静的效果。从心理学上讲,美国人鲁道夫·阿思海姆说:绿色具有一种“人间的、自我满足的宁静”。①在极具诗情画意的《茵梦湖》和《迟桂花》中,绿色分别出现19次和14次。《茵梦湖》的“在林中”和“茵梦湖”两部分集中出现了使人宁静的绿色,因为这两部分叙述了莱因哈德和伊丽莎白过去和现在试图追求爱情的过程,在林中的野炊,虽然两人没有完成找草莓的任务,但是莱因哈德却在青色蝇虫、绿色浅草、绿阴和绿叶拼成的透明穹顶之中寻到了最美丽的伊丽莎白,而伊丽莎白草帽上的绿色带子更是与宁静美好的环境合为一体。莱因哈德暮年时,窗帷和台布均选择为绿色,说明他试图通过视线的绿色来使自己内心宁静,同时也暗示自己年老的平和心境。

在《迟桂花》中,郁达夫以第一人称行文,绿色最早出现在描写翁家山景色上,在翁家喝茶水的时候,着重描写了桂花茶,“绿莹莹的茶水里散点着有一粒一粒的金黄的花瓣”,这是作者初游翁家时的平和心境。绿色再次集中出现在“我”和莲结拜为兄妹后的游五云山南面和去云栖寺的路上,“山下面尽是些绿玻璃似的翠竹,西斜的太阳晒到了这条坞里,一种又清新又寂静的淡绿色的光同清水一样……”在整天的游玩过程中,只有在后程作者笔下集中出现了绿色的描写,因为在前半程,“我”充满着“邪心”,直到莲那颗“同高山上的深雪似的心”使“我”忏悔之后,“我”内心得到宁静,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时代表宁静的绿色开始出现在“我”眼前。

三.金红黄

金色、红色、黄色同属暖色系,在两篇文章中出现时都很耀眼,尚且归为一类。三种颜色在《茵梦湖》和《迟桂花》中出现21次和16次,其中,红色均占主要,金黄两色出现甚少,甚至金色未在《迟桂花》中出现。金色和黄色在《茵梦湖》中集中出现在莱因哈德发现自己的梅花雀被埃里希的金丝雀代替的时候,鸟笼是镀金的,梅花雀变成了金丝雀。象征着高贵的金色和黄色使得莱因哈德不开心,这是埃里希向他“宣战”的信号,且镀金的鸟笼、贵族笼养鸟金丝雀让贫穷的莱因哈德“一败涂地”。

红色,代表着生命与热情,给人以激动、炽烈、澎湃的心理暗示。《茵梦湖》中伊丽莎白的红围巾成了莱因哈德情感的寄托,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伊丽莎白的红围巾:回忆是从伊丽莎白的红围巾开始的,儿时拽着伊丽莎白在草地上转圈飘起来的是红围巾,在茵梦湖庄园,莱因哈德思绪混乱时在起居室拿起的是红围巾,“他拿起围巾来,心中顿觉一阵痛楚,又赶快把它放回去。”就连暮年,莱因哈德的书桌椅子上的坐垫也是红色的。红围巾在莱因哈德的眼里,就是伊丽莎白,他炽热的爱情也成了红色。在《迟桂花》中,郁达夫笔下的莲妹拥有红脸颊和红唇:初次见面“两颊微红”,“涨起了一层红晕”,“脸上红了又红”,被问题困惑“面色又涨红了”,出游时“红白相间的椭圆嫩脸”,叫出大哥被回应后“涨红了脸”;“像饱施过耐吻胭脂棒般的红唇”。这种天生的红色显示了莲妹的活泼率真,热情饱满。

四.暗黑色调群

《茵梦湖》中暗黑颜色词出现22次,棕褐色8次,银蓝灰9次,这些颜色词并不亮丽,往往笼罩着悲伤氛围。而在《迟桂花》中,环境氛围并不幽暗悲伤,颜色往往很明亮,营造的是能治愈疾病的翁家山的优美之境,就连夜晚的深山腰上,也因为月光而明亮起来,所以,在暗黑色调这部分无须细谈。与之相反,《茵梦湖》讲述了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伤爱情故事,开头描写“他那双深蓝色的眼睛像是流露出业已完全流逝的青春,它们以灰白的头发形成鲜明的反差,他安详地环视四周或俯望面前静卧在暮霭中的城市”;末尾描写“月亮已经不再照在窗户上了,天已经变得昏暗……环绕他四周的黑色的朦胧慢慢地形成一个宽广的幽暗的大湖,黑糊糊的湖水不停地翻滚……”开头结尾均描写莱因哈德老人的现实生活,仍然充斥着幽暗,仿佛没了爱情的莱因哈德生活中没了色彩,晚景凄凉,内心何尝不忧伤?

结语:色彩作为文学创作中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带给读者视觉冲击的同时,渲染或悲或喜的艺术氛围,从而传达文章主题的真谛。《茵梦湖》在悲伤爱情故事和悲惨命运的主题框架下,用暗黑色调营造了悲伤忧郁的氛围,用红色、白色象征着生命中美好的爱情,“语言优美,整篇如同一首散文诗。小说的结构也像是一首诗,每一章犹如诗中的一节。”②整篇小说充满诗情画意,却氤氲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哀伤。《迟桂花》用鲜明清新的色彩描绘了翁家山怡人的自然环境,表现了人性最初的真善美,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愉悦感。正如郁达夫自己谈到诗化小说时所说“不是在感情无法约束的时候写的,而是感情得以凝结,把它容纳在精心熔裁的结构修辞之中,使之神韵圆全,诗意盎然。”③《茵梦湖》和《迟桂花》在颜色的运用上体现了明显的相似性。《迟桂花》和《茵梦湖》颜色大部重合,却又用于不同景物,塑造不同氛围,诚然,这是小说主题使然,色彩不同,情感各异,郁达夫和施托姆开创了诗意小说颜色运用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施托姆.著.杨武能.译.茵梦湖.2003年6月第1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郁达夫.郁达夫经典作品.2004年9月第1版.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

[3]胡晓华.《到灯塔去》中颜色象征意义的心理空间[J].学术交流,2012(10):205-208.

[4]李晓已.《穆斯林的葬礼》中的色彩意象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1):92-95.

[5]陈璐.论迟子建小说色彩艺术的运用[D].广西师范学院,2014.

[6]孙淑芳.论鲁迅小说中色彩语码的隐喻内涵[J].鲁迅研究月刊,2014(09):29-38.

[7]张学苗.用色彩构建的文本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18.

[8]邓以南.莫里森小说中颜色的作用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2):50-53.

注 释

①舒济,《老舍与绿色》,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8期,第91页。

②俞匡复,《德国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421期,第425页。

③韩益睿,《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美——〈迟桂花〉与〈茵梦湖〉之比较》,《社科纵横》,2006年第三期,第105页。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颜色词
哈尼语颜色词研究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从色彩心理学看《藻海无边》中颜色词的功能
颜色词在影视剧名中的运用
英汉颜色词之对比与翻译
中日五种基本颜色词义项比较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颜色形容词的性别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