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线电气化铁路改造中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

2020-02-14卢成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期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支柱接触网

卢成

(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4)

0 前言

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而言,从业人员更多地会将眼光放在施工技术上。根据历年的实战经验,本文将着力探讨接触网相应的施工要点,并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旨在为从业人员们提供有力的借鉴。

1 接触网施工测量与定位的主要任务

接触网施工测量与定位,其宗旨在于将设计图纸上出现的内容、线路进行结合,并在具体的施工场地上对支柱或是基础等进行落实。接触网施工测量技术有两大类:①纵向测量;②横向测量。针对尚未铺轨的那些车站,岔后曲线支柱测量不精准。因此,很多岔后支柱必须要等到铺轨结束后方可正式施工,这就可能会耽误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根据设计院给到的铺轨图进行按比例测量,可以计算出岔后曲线实际的线间距。不过,该方法并不具备很高的安全性。如果图纸没有按等比例进行绘制,那么该方法必定会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类似于计算机,全站仪也要利用复杂的测量程序,细化处理角度及其距离等相关数据,得到更多有价值的测量信息。

针对增建或是改建起来的接触网,在基础测量定位上,有“三角形”或是经纬仪测量法等。线路上运行的列车数量比较多,前后车辆未留出足够的间隔。再加上部分车站设置了多个股道、跨度大,且铺设了中间站台,运用上述方法时不得不在线路上提前假设好经纬仪。很多时候,经纬仪尚未调整完毕,列车便已经从对面驶过来。站内尚有车辆停留的情况下,经纬仪没有办法长期地在线路上进行摆放,避免扰乱行车安全。所以,传统方法不易测量。如果仓促测量,必定会产生明显的误差。为了提高测量工作的操作与安全性,将误差控制在合适的范围,我们通过“海伦”公式测量法明确地对既有车站站场硬横跨基础作出测量定位,得知有显著的优势。

站前站后在施工时会相互交叉,接触网施工对于站前施工进度难免会造成较大的干扰,整个施工任务相当困难。之前,硬横跨支柱或是硬横梁需在站前线路完全施工后,浇筑好混凝土基础,结合基础位置和实际的误差来核算硬横梁的具体尺寸,最后交给厂家去安排生产,到货后再正式安装和使用。若根据上述种方法进行施工,在工期比较紧迫的状态下,很难达成预期的工期目标,对企业声誉也有较大的影响。为了快速提高施工效率,最好是先对硬横跨支柱或是硬横梁进行生产。事先做好基础施工,采购所需物资,从而提高效率。经计算,很多误差均已考虑其中,施工中能够对施工指标作出有效修正,确保施工的精准性,维持支柱正常的侧面限界,得到合格的施工质量,完成预期的工期目标。

2 复线电气化铁路改造中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

2.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基础浇筑

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基础而言,浇筑作业有若干不同的流程,如钢柱、拉线基础或是杯形。在具体浇筑工作中,我们应认真做好前期的施工准备,认真对基坑尺寸进行检验。确保检验达标后,再开始安装外模、对底端混凝土、垫层混凝土进行浇筑。紧接着,安装内膜并及时校正、完成抹面或是拆模工作。作业人员应当对工程检查证或是隐蔽工程等作出仔细地填写。该类施工进程中,需抓好下列几个施工要点:

(1)安装外钢板时,应事先测量基础顶面、基准点二者的高差、具体尺寸,在基坑上铺设好外模。架设时,应确保外钢板能够和定位装连线保持吻合。同时,顶层应当要和基础顶面保持在相同的水平面上。上述工作完成后,应当固定好外模的周围,防止浇筑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时,发生位移的情况。

(2)浇筑底端混凝土或是垫层时,应按照行业的设计标准进行搅拌。同时,需根据实际的垫层厚度,核算出想要的混凝土、垫层数量。该过程中,应保证计算数据的准确性,防止出现材料浪费或缺失的现象。

(3)对内模进行安装、校正时,应当在内膜混凝土的外表上,事先涂上一层脱模剂量。在浇筑完毕的底端混凝土上铺设一层内膜。同时,要标记好内膜。一般来说,内膜四周要作出某些重点标记。若中心点、定位桩二者的连线完全相符,那么不需要再对内膜作出调整。

(4)涂抹和养护环节中,浇筑外表必须绝对平整,避免出现漏浆的情况。同时,要选择合适的养护时间、方式。特别是养护时间,必须在一个星期以上。而养护方式,以用水量为主。混凝土每日均需保持相对的湿润,防止混凝土产生明显的裂缝。

2.2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施工

支柱装置的作用在于支撑,能够对基础悬挂上产生的荷载进行承载。支撑装置中,通常会安装多款专业的支持设备。支柱,无外乎中间、转换、中心、锚柱以及硬横跨支柱等类型。支柱施工时,需遵从下列几个要点:

①立杆阶段,应控制好混凝土垫层的具体强度,使其高于75%。唯有符合上述标准,方可完成后续的施工操作;②支柱整正时,应当选择合适的工具。通常,可搭配使用撬棍或是风声等重要的工具,及时地矫正支柱;③支柱施工时,应当对支柱进行回填操作。该过程中,要控制好混凝土实际的水灰比。在强度达标的前提下,控制水泥用量,防止水泥水化热对浇筑产生影响,避免混凝土再度产生裂缝。支柱回填期间,应当对混凝土做好夯实。必要时,需利用电动捣固棒进行分层操作。各层之间,间隔厚度25cm。若支柱回填处看到混凝土早已开始凝固,那么需将木契予以拆除;④支柱杯口处,应当做好抹平或是加高操作。

2.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腕臂安装

安装腕臂位置的底座时,应事先测定好底座安装点。在国内,我们建议根据钢尺测量仪或是高度测量仪。同时,要在测量地点上认真标记。在标记上方,安装相应的底座力矩。安装结束后,从业人员应当做好调平、检验或是禁锢等相关操作。安装腕臂时,要在支柱附近的作业车旁工作,同时建立起稳定的作业平台。利用作业台,在底座中直接地插入腕臂。同时,下段连接孔应当要和连接板孔保持相同的直线。将连接板孔以及底座孔进行对准后,才能插入相应的螺栓销。回转作业时,为防止物品意外地掉落下来,需牢固地抓好腕臂。通过人工形式来安装腕臂,底座上还需装载和建立棒瓷拉倒支柱,并接通腕臂。连接结束后,应当检查腕臂实际的安装质量,查看施工是不是符合现场的施工要求。检查完毕后,如实填写具体的检查证信息。同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避免留空或遗漏。

3 结束语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钢铁大动脉,在“十二五”铁路建设与改造战略中再三明确。为促进铁路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提升铁路电气化整体的发展水平,不少单线铁路陆续扩增第二线且双线,并逐步实施了电气化技术改造。与此同时,站前、站后改造同期开展,交叉施工比较频繁,这就给施工时间、精度带来很大的影响。为确保重点项目的贯彻执行,我们需不断解决其中出现的关键技术与工艺问题。通过上文对电气化铁路改造接触网施工技术做出的探讨与分析,能够督促从业人员找准施工中的重点环节,利用领先的施工技术,改善铁路接触网整体的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电气化铁路支柱接触网
BIM技术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的应用研究
为开通打下基础!这条国际铁路完成接触网平推验收
中老铁路两国同步架设电气化接触网第一线
电气化铁路的防雷研究
国电数字物资的三大支柱
新建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预测
高速铁路接触网研究进展
电气化铁路谐波对地区电网的影响
接触网BIM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建一座带支柱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