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

2020-02-14陈传炳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变革规划

陈传炳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81)

从当前我国城市的发展实际来说,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不过城市规划建设在传承历史文化方面还有着不足,具体体现为民族和地域特色消失与淡化严重,缺少文化特色,群众的归属感不强。基于此提出城市规划要注重传承和变革的把控,建设百年城市精品。现结合城市规划实际,进行传承和变革的分析。

1 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的不足分析

2019 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陈华元提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和管理,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以及城市之魂铸造等多个方面存在着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千城同貌、城市文化缺失。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来说,城市发展过于追求“大”和“新”,城市建设无序,一些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等的建筑一点点消失,千城同貌问题凸显;②传承不够、创新不足。从城市更新以及保护实际来说,对文化历史名称以及历史建筑等的保护以及开发模式较为单一,缺少对城市资源环境特点以及人文历史要素等的全面认识,未能实现城市的精准定位;③管控不力、执行不严。当前城市历史人文风貌被破坏的情况严重,为城市开发让步,使得很多历史文化逐渐消失。

2 城市规划的传承

2.1 合理降速

从城市的发展现状落实,过于追求发展速度,逐渐出现后劲不足或者其他问题。若发展潜力被挖尽,那么必然会影响城市发展速度,造成城市发展停滞不前或倒退问题。新常态下若出现此情况,那么会产生大规模经济下滑等各类问题。这需要合理降速,制定完善的政策以及措施,不可以过于追求城市建设以及城市发展速度,忽略了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的融入。若城市规划建设始终保持高速运行,那么未来必然会超出承受能力。基于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实践中要从实际出发,综合利弊分析,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推动城市发展,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状态。在城市规划方面,要贯彻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念,积极传承优秀文化以及理念,不断提升规划品质。

2.2 多元化

从城市建设实际来说,早期对城市规划的重视水平较高,后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逐渐偏离城市规划的轨道,违背科学规划以及发展理念。新常态下城市转型发展,推进城市建设工作,必须要转变以工业建设推动社会经济的思维理念,倡导多元化发展模式,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引导城市发展回归轨道。开展城市规划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本区域的文化特色,打造个性化城市。在城市规划实践中,贯穿传承的理念[1]。

2.3 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

新常态下城市转型发展,要注重历史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的融合。我国传统建筑八大流派各有特色,具有较强的地域代表性,各地区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若能够有效融合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实现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还能够推动现代城市的持续化发展。在城市规划的传承方面,要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①提升民众需求,留住乡愁记忆。在具体规划中要注重完善城市文化设施,为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留住乡愁,留住城市记忆;②提升地域特色。若想改变当前城市发展的现状,比如千城一貌等,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建设,提升地域特色。在城市规划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变更创新,结合城市历史文化脉络,深度挖掘场所精神,延续或者创新性重构历史,增强城市记忆[2]。

2.4 传承传统优势

开展城市规划,融合地域文化,在增强城市文化气息的同时,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集成和发展。基于此,在进行规划建设时,要对传统文化有着更为深层次的认识,做到取其精华,集成和发展传统文化。保留能够推动城市发展的文化元素,并且合理融入到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展现规划的传统规划优势。例如,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其实现了传统陶瓷文化和现代化城市规划的有机融合,比如建筑和周围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等,正式继承了传统建筑规划的优势,依山旁水,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3 城市规划的变革

2019 年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多规合一”,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现结合国土空间改革,进行城市规划的变革分析:

3.1 理性规划产业

新常态下,城市转型发展除了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外,还需创造更多的消费机会。若想为人们创造更好的消费空间,提供不错的机会,除了要发展城市经济外,还要从城市建设方面做好把控。这需要在开展城市规划时,能够理性规划产业。城市不断发展,转移主导产业为必然选择[3]。例如,通过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养老服务业等,实现对城市空间以及资源的合理化规划、利用,以免城市发展期间过度开发造成资源以及空间浪费。

3.2 完善规划体系

从城市规划的实践中,要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在具体实践中,要明确城市规划开展的意义和功能,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完善的方案。除此之外,要结合新常态下城市现代化规划需要变革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根据依法规划、依法管理的工作方针,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基于科学技术,通过定量分析增强城市规划的针对性以及时效性。除此之外,城市规划的变革,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民众的需求,提高环境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比如,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为民众提供便利的衣食住行服务,同时解决人们的生产生活难题。在进行规划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时,要着眼于现在和将来,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预测,提出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3.3 依托互联网创造新空间

在城市规划变革实践中,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推动规划变更,使得城市能够朝向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进而打造能够满足人们心理以及精神多方面需求的智慧化城市。目前来说,各地区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比如北京等。在具体规划中,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比如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等,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智慧物业体系以及智慧健康保障体系等,结合运用各类新型技术以及传统规划手段,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支持,推动城市规划变革发展。

3.4 充分解读《意见》核心内容

按照《意见》的规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可以作为非农业建设使用土地,因政府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成片开发建设等六种情形可以征收集体土地。在城乡规划变革方面,要加速出台面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规划许可规定。除此之外,意见指出成片开发可以征收土地的范围限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此处不能再实施“成片开发”征地。城乡规划变革方面,超出土规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的成片征地不复存在。在具体变革方面,要充分解读《意见》的核心内容,做好全面的把控,推动城市规划的变革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规划变革,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引入现代化科技,实现城市规划和传统文化继承的有效融合。在具体实践中,理性规划产业;完善规划体系;依托互联网创造新空间,推动城市规划变革。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变革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变革开始了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