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罕见婴幼儿颈椎骨折脱位伴截瘫的手术护理

2020-02-12王春玲丁瑞芳牛云飞张秋林朱凯思黄雅

军事护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椎板体位颈椎

王春玲,丁瑞芳,牛云飞,张秋林,朱凯思,黄雅

(1.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麻醉学部手术室,上海 200433;2.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

随着脊柱外科学及影像学的发展,成人颈椎外伤手术实施的成功率明显提高[1]。婴幼儿的颈椎尚处于发育阶段,其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随着发育进程呈动态变化[2]。2019年4月,我院收治了一例因车祸致颈椎骨折脱位伴截瘫的患儿。目前,有关婴幼儿颈椎骨折脱位伴截瘫治疗的报道较少,尚无可借鉴的手术护理经验。为此,本文详细阐述并总结了该患儿的手术护理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20个月,因“车祸伤致颈部疼痛伴下肢感觉运动丧失8天”,拟“颈椎骨折脱位并截瘫”于2019年4月11日收入我院脊柱外科。查体:体温 37.8℃,心率112次/mim,呼吸20次/min,颈部以颈托固定,双侧上肢对疼痛刺激有正常躲避反应;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屈肌、腕伸肌肌力均为4级,双手握力为1级;腹式呼吸存在,躯干平面不明确,会阴部无疼痛感觉,双下肢感觉运动丧失;合并双肺挫伤,右侧胸腔积液行闭式引流。入院诊断:(1)第6、7颈椎骨折脱位并截瘫;(2)脊髓损伤。入院后及时进行术前检查,做好手术准备,4月11日13:15在全身麻醉下取俯卧位实施颈后路第6、7颈椎脱位椎板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探查发现:第6、7颈椎骨折脱位,第6、7颈椎椎板分离,脊髓完全横断呈豆腐花样变。遂予椎板咬骨钳咬除第6、7颈椎部分椎板,进一步探查有无修复可能;用2道0.8 mm的钢丝穿过第6、7颈椎椎板,拧紧钢丝固定,取一块锁定F3钢板成型合适后固定于第5、6、7颈椎及第1胸椎棘突上,延续脊柱的稳定性。手术时长50 min,术中出血150 ml,排出尿量500 ml,输红细胞悬液400 ml,血浆200 ml。术后颈部给予颈托保护,安返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术后2 d,患儿呼吸及双上肢活动可,无生命危险,双手握力约为2级,因高位截瘫,患儿会阴部无疼痛感觉,双下肢感觉运动丧失。经过6个月的随访,患儿无生命危险,能正常饮食,双上肢能活动、玩耍。

2 手术护理要点

2.1 急诊手术人员的调配 考虑到手术的紧迫性,根据我院急诊手术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最大程度缩短术前护理的准备时间:(1)手术协调人员立即调配经验丰富的手术护理人员,保障手术间的待命状态;(2)物品器械组联系医生进行手术方案快速口头预演,根据预演结果将所需用物准备齐全;(3)整体护理组对患儿进食情况进行评估,收集患儿身高、体重、营养状态、心肺功能的一般情况,准备适合患儿的体位垫,重新梳理整体护理要点;(4)专科组护士与手术医生沟通手术难点、重点,总结患儿手术配合要点,与其他各组共同完善手术护理措施,快速高效地完成术前准备工作。

2.2 安置和维持安全的手术体位

2.2.1 精准测量改装卧具 根据患儿身长准备体位垫[3]:用软尺测量患儿双颞部长度,据测量数据组装颈后路U型托;准备脊柱外科手术专用Jackson手术床[4],专门制备安装适合患儿体型的手术床支撑垫,由于患儿身长的原因,去除成人常用的胸部支撑垫和两侧髂托,换成小儿专用的胸部支撑垫和髂托,以保障术中患儿腹部呼吸的正常,减少手术中出血;腿吊袋内增加放置双层下肢体位软垫,并将小儿专用的俯卧位脚踝硅胶垫放置在软垫上,使其下肢处于功能位。

2.2.2 安全安置手术体位 患儿颈椎骨折脱位严重,体位安置十分困难,我们采用C-臂机协助引导的方式准确摆放体位,确保手术中患儿体位的安全。患儿全身麻醉后通过轴线翻身将其妥善安置在Jackson手术床上,将带有胸枕的胸部支撑垫对准患儿胸骨上窝,双髂托对准患儿髂骨及大腿处,腿吊袋上放置婴幼儿脚踝垫用于支撑双足;调整颈后路U型头托高度,以有利于手术视野的暴露及颈椎复位操作。体位摆放完毕后,重点查看患儿眼睛是否安全安置在头托上,并检查患儿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同时再次确认颈后路头托各连接处螺丝固定是否牢靠。

2.2.3 微移动法缓解皮肤受压 体位安置后采用微移动法做好患儿体位安置后受压皮肤的保护:轻轻地推动患儿的胸部、屁股及足跟部,将手术床以3°左右的幅度转动,使俯卧位受压的皮肤微微移动,避免受压点皮肤有不完全接触卧具的可能性,同时增大受压皮肤的接触面积,减轻受压皮肤的压力。

2.2.4 观察体位及呼吸道 为更好地观察术中患儿颈后路俯卧体位及呼吸道有无移位情况,我们将Jackson手术床上可视镜面头托架放置在患儿脸部下方,通过镜面可以随时查看患儿气管的在位情况和头面部在U型头托中是否处于功能状态。可视镜面头托架的应用,方便了手术配合护士术中对体位的巡视,改善了因手术巾单遮挡而无法清楚地观察颈后路体位的情况,避免了护士需蹲下俯身观察体位而污染手术巾单,从而降低了手术感染的风险。

2.3 建立静脉通路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建立静脉通路时需考虑到手术体位的限制性及患儿静脉情况[5]。我们采用超声设备引导下为患儿实施静脉穿刺:在超声引导下明确静脉穿刺的进针点,穿刺时应注意进针角度大于平时穿刺角度。采用超声引导下建立静脉通路,有效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缩短了患儿静脉穿刺的时间,减轻了患儿清醒状态下的疼痛感。

2.4 专业严谨的术中配合 该患儿年龄仅20个月,全身组织嫩小,在手术台上操作时动作应细致轻柔,勿把暂时不用的器械放在患儿身上,传递器械时要轻拿轻放;需要注意的是,准备手术器械时,应准备多包小儿精细器械,方便手术医生从中挑选最适合的,以保障手术视野足够暴露、节省操作空间;做好较细小缝针的管理,进行静脉穿刺时用3M透明贴膜粘住较细小的缝针,避免遗失且方便清点,从细节着手管理好手术用物。

2.5 预防术中低体温 由于婴幼儿体表面积小,术中皮肤暴露较多,易发生低体温,需根据手术情况,配备婴幼儿专用加温毯、输液加温器及红外线测温仪等设备[6],以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术中,我们对此患儿采用输液加温器对输入液体进行加温,除手术切口外其余皮肤均用幼儿加温毯加盖,手术过程中所用冲洗水均采用红外线测温仪将其温度控制在38~40℃。使用测温导尿管对患儿进行体温监测,其体温维持在36~37℃。

3 小结

颈椎骨折脱位伴截瘫有高致死率,等待手术的时间长短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安危,同时由于婴幼儿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在临床上的罕见性,所以该患儿的护理存在难点[7]。首先,必须从护理管理上注重人员的快速调配与任务分组实施的及时性;其次,要根据患儿的生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如该患儿的手术体位安置存在护理难点,我们设计了针对性的手术体位并改进体位垫等,以方便手术护理,也希望能为今后的婴幼儿手术护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椎板体位颈椎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