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CP 对胆囊管低位汇入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2020-02-12何业银卢晓冬何春凤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总管低位

何业银,卢晓冬,杨 明,杨 维,何春凤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影像中心,江苏 泗阳 223700)

胆囊管是连接胆囊与肝外胆道系统的管道结构,正常长度2~4 cm,内径0.1~0.5 cm,与肝外胆道呈锐角汇入上1/2 段右侧壁[1],当汇入点低于正常位置时,则为低位汇入。回顾性分析2012 年4 月至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07 例低位汇入患者的MRCP 图像,旨在加强对低位汇入及相关并发症的认识,从而指导预防术中胆道损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7 例中,男43 例,平均年龄53.2岁,女64 例,平均年龄57.9 岁,其中因胆道系统并发症经手术证实51 例。入组标准:影像资料完整,MRCP 诊断为胆囊管低位汇入,且清晰显示胆囊管走行及汇入部位。排除标准:①胆囊切除术后;②因邻近脏器疾病导致肝外胆管走行异常,难以准确判断胆囊管汇入位置者。大部分患者为腹痛、腹胀入院,小部分为无症状体检发现胆囊结石、胆囊炎等入院。所有检查均得到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ntera 1.5 T MRI 扫描仪,体部相控阵表面线圈。患者禁水、禁食8 h,取仰卧位,双臂上举过顶,将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置于线圈中心,嘱其平静、规律呼吸。扫描序列包括横断位T2WI-SPAIR(TR 486 ms,TE 80 ms,NSA 4 次),冠状位B-TFE(TR 525.6 ms,TE 80 ms,NSA 1 次),MRCP 薄层(TR 461.1 ms,TE 80 ms,NSA 1 次),采用MIP 重建3D 图像。

1.3 图像分析 由2 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对图像仔细分析并记录,重点了解胆囊管的走行、汇入点及有无并发症。以Taourel 等[2]对胆囊管汇入异常分型为基准,将胆囊管低位汇入分为以下2 类:①低位平行汇入,汇入肝外胆管下1/2 段(除外括约肌段),汇入点为右侧壁;②低位螺旋汇入,汇入肝外胆管下1/2段(除外括约肌段),汇入点为旋前、旋后或左侧壁。胆囊壁厚度>3 mm 或胆囊窝有积液时诊断为胆囊炎,意见不一致时,经讨论协商一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当理论频数<1 时行Fisher 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7 例中低位平行汇入27 例(图1,2),低位螺旋汇入80 例(图3~5)。2 组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2组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总管结石、胰腺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51 例因并发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低位平行汇入15 例,低位螺旋汇入36 例。28 例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其中1 例并发胆囊低分化腺癌;11 例合并胆总管结石;12 例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胆总管结石。

表1 2 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胆囊管是连接胆囊与肝外胆道系统的管道结构,因结构细小、隐蔽性强,彩色多普勒超声、CT 及常规MRI 检查均无法很好显示,走行及汇入点等情况易被忽略,且胆道变异较多,符合经典胆道解剖者仅占67%[3],其中胆囊管低位汇入是常见的解剖变异,发生率9%~11%[4]。因手术孔位置及器械因素的限制,腹腔镜难以清晰显示胆道变异,术中胆管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MRCP 可安全、无创、快速显示胆道系统结构,且三维重建后可任意角度旋转观察,被广泛应用于胆道系统病变的检查中。有学者[5]认为MRCP 术前能准确显示胆囊管及胆道系统的解剖变异,有利于医师决定胆囊管的留置长度,可明显降低胆管损伤;部分学者[6]认为在诊断胆道系统病变时,尤其对急性胰腺炎或无法耐受ERCP 检查者,MRCP 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本研究51 例因并发症手术治疗,术中所见胆囊管汇入位置与术前MRCP 完全一致,符合率100%,说明MRCP 能够清晰显示胆道系统结构,其对胆道系统病变检出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明显优于ERCP[7]。

胆囊管低位汇入是胆囊结石、胆囊炎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必然伴胆囊管长度增加及旋转、扭曲,因与肝总管相互压迫,流动更加缓慢,影响胆汁排空,引起胆汁趋于静止、浓缩,形成胆汁过饱和状态,导致胆固醇结晶和钙类物质沉积,进一步诱发胆囊炎,促进结石形成。本研究107 例中,胆囊结石、胆囊炎、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25%(42/107)、43.93%(47/107)、22.43%(24/107),与张仕勇等[8]研究结果一致。汇入位置和角度也会影响胆汁流动[1],本研究发现螺旋汇入比平行汇入更易引起胆囊结石、胆囊炎,这一结论有助于对结石高危人群的预测。雷海燕等[9]研究认为胆囊管低位汇入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2 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还有待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论证;低位螺旋汇入组中12 例,胆囊形态尚可,但胆囊内胆汁信号T2WI 明显低于肝内胆管胆汁信号,高度提示胆汁引流不畅引起浓缩,为胆囊结石高发人群,应建议低蛋白、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同时配合减肥、避免过度饮酒,必要时中医调理,定期随访、复查。本研究14 例胰腺炎,无暴饮暴食史,壶腹部胰管区亦未见外压改变,考虑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胆囊管开口距离胰管开口部较近,局部胆汁形成不规则涡流,增加胆汁沉积风险,同时引起胆汁、胰液相互逆流,产生胰、胆管粘连、局部狭窄,以及上方胆道系统扩张(图4),胰管内压力增加,本研究2 组胰腺炎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10 例MRCP均未发现胆胰系统并发症,仅表现为胆囊管低位汇入,但患者有反复上腹不适表现,考虑可能由胆囊管较长、胆汁排空不畅及胰液逆流等引起。

Uetsuji 等[10]研究发现,胆囊管低位易引 起胆囊癌发病率增加,本研究1 例(图3)术前MRCP 见胆囊多发小圆形低信号充盈缺损,但结石周围片状T2WI 低信号考虑为胆汁浓聚,未引起足够重视,术中见胆囊管低位螺旋汇入,胆囊壁僵硬予以切除,术后病理示低分化腺癌。分析漏诊原因主要为诊断经验不足,此结石周围低信号形态明显不规则,呈分叶状改变,与胆汁浓聚形成的均匀低信号或液平明显不同。本研究3 例肝外胆管细胞癌,未累及胆囊管开口,其发病是否与胆囊管低位汇入相关,因例数较少,还有待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MRCP 对胆囊管低位汇入的诊断价值较高,低位平行汇入患者,不必过度紧张,合理饮食及定期体检即可;而低位螺旋汇入患者,则为胆囊结石、胆囊炎高发人群,可缩短复查时间,积极配合临床医师指导,科学预防相关并发症。

图1 男,54 岁,胆囊管低位平行汇入MRCP 图像,可三维直观显示胆囊管于右侧壁汇入,但其上方走行扭曲,越过肝总管前方向后绕行 图2 男,86 岁,胆囊管低位平行汇入合并胆囊泥沙样结石、胆囊炎、胆总管结石 图2a T2WI-SPAIR 横断位示胆囊壁环形增厚,胆汁分层,见斑点状低信号充盈缺损 图2b MRCP 图像清晰显示胆囊管与肝外胆管平行,汇入下端右侧壁,胆总管内见结石信号(箭头)图3 女,69 岁,胆囊管低位螺旋汇入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 图3a B-TFE 冠状位示胆囊管低位汇入胆总管左侧壁(细箭),结石周围不规则形稍低信号(粗箭),病理示低分化腺癌 图3b MRCP 薄层原始图像,清晰显示胆囊管入口(细箭)图4 男,42 岁,胆囊管低位螺旋汇入合并胰腺炎,MRCP 图像清晰显示胆囊管开口于胆总管末端左侧壁,胆道系统扩张 图5 女,64 岁,胆囊管低位螺旋汇入合并胆囊多发结石、胆汁浓聚 图5a T2WI-SPAIR横断位示胆囊内多发大小不等低信号充盈缺损,胆汁浓缩,T2WI 呈稍低信号 图5b,5c MRCP 薄层及MRCP 显示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左侧壁,但未显示胆囊信号(细箭)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总管低位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枣树低位截干萌枝嫁接新技术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